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
陳王路,字定侯,漳州府海澄縣三都人(今海滄區),遷居浙江錢塘,生卒不詳。遷界期間的康熙八年,參加浙江武科鄉試,中舉,后于康熙十八年考中武進士。康熙二十二年,以外委守備的臨時編制隨大將軍施瑯出征澎湖、臺灣,因功授官。康熙二十七年,升授兩廣督標右營參將,之后歷任貴州副將、鎮遠鎮總兵。弟陳王奎,國子監生。
○康熙八年(1669),浙江武舉人。
●康熙《海澄縣志·卷八》:“陳王路,康熙己酉科,己未進士。”
●乾隆《海澄縣志·卷十》:“陳王路,三都人,己酉,浙江中式,己未進士。”
●乾隆《漳州府志·卷二十》:“陳王路,海澄人。由浙江籍,己酉科中式,見進士。”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六十八》:“寄籍外學陳王路,海澄人,浙江中式,己未進士。”
●光緒《漳州府志·卷二十一》:“陳王路,海澄人。由浙江籍,己酉科中式,見進士。”
●康熙《錢塘縣志·卷十》:“八年己酉科...陳王路。”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四十五》:“康熙八年己酉科...陳王路,錢塘人,庚戌進士。”
●康熙《杭州府志·卷二十四》:“武科...武舉...國朝康熙年...陳王路。”
●乾隆《杭州府志·卷七十二》:“武舉...康熙年...陳王路,見進士。”
○康熙十八年(1679),武進士。
●康熙《海澄縣志·卷八》:“陳王路,三都人。寄籍浙江,康熙己未科。現任兩廣右營參將。”
●乾隆《漳州府志·卷二十》:“陳王路,海澄人。康熙己未科。兩廣參將。”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六十八》:“漳州府海澄陳王路。”
●光緒《漳州府志·卷二十一》:“陳王路,海澄人。康熙己未科。兩廣參將。”
●光緒《漳郡會館錄·卷三》:“陳王路,定侯,海澄人,康熙己未。”
●康熙《錢塘縣志·卷十》:“十八年己未科...陳王路。”
●康熙《杭州府志·卷二十四》:“武科...進士...國朝康熙年...陳王路。”
○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外委守備職隨施瑯出征澎湖、臺灣,正五品以下。
●施瑯《靖海紀事·上卷·飛報大捷疏》:“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師總兵官、右都督、伯、臣施瑯謹題。為飛報舟師渡海、克取澎湖大捷事...隨征外委游擊施應元、隨征外委守備陳王路、隨征千總施超等官兵坐大趕繒鳥船一只。”
●江日升《臺灣外記·平澎臺諸將姓氏》:“隨征...守備戴名芳、鄧茂公、施世輔、施世忠、施世驃、李寅、陳王路、施世驤、洪天錫、李光瑯。”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職不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升廣東督標右營參將,正三品。
●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十》:“參將...陳王路,浙江人,武進士,二十七年任...以上督標右營。”
●乾隆《海澄縣志·卷十》:“陳王路,兩廣督標右營參將。”
●道光《廣東通志·卷五十九》:“陳王路,浙江人,武進士,二十七年任...以上督標右營參將。”
注:陳王路后繼者為劉潢,康熙三十二年任。
○康熙三十二年間(1693),升貴州某鎮副將,從二品。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四十五》:“康熙九年庚戌科...陳王路,錢塘人,貴州副將。”
●乾隆《杭州府志·卷七十二》:“武進士...康熙年...陳王路,錢塘人,貴州副將。”
●乾隆《貴州通志·卷十八》:“總兵,貴州各鎮,其廢置先后不一,其人系何鎮,舊志亦未注明,今人以地相從,鎮以設置先后為序,仍各照年代編次,副將仿此至建設改置年代,詳見官制...副將...陳王路,錢塘人,武進士。”
○康熙某年,升任鎮遠鎮總兵官,正二品。
●乾隆《鎮遠府志·卷十七》:“武職:鎮遠鎮總兵官年表,舊設營,康熙時改為協,協改鎮,又改為營。乾隆二年,移臺拱鎮,駐鎮遠,改臺拱為營,清水江尾協...陳王路,錢塘人,武進士,康熙年間任,溫愷坦夷,視兵民一體,猶雅重士,操練之暇,常與諸生論,無倦容,解官去,兵民不忍忘,為立生祠于西天寺下。”
合集推薦:
●《滄江拾遺》人物篇
●《滄江拾遺》地域篇
●《滄江拾遺》故事篇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