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一些1950年的舊照片。這些照片來自臺灣的《中央日報》。它們記錄了吳石、陳寶倉、朱楓、聶曦四人被處決的場面。當時的國民黨當局有意發布了這些照片。
他們發布照片的目的是為了警告。他們想展示反抗的后果。公開這些影像是一種威懾手段。這個行為本身,解釋了為何這一事件留下了如此深刻的烙印。
![]()
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四個人是誰,他們做了什么。
吳石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是國民黨當局的“國防部參謀次長”,一名中將。他身處蔣介石的核心圈子。同時,他也是一名秘密情報員。他傳遞了臺灣的防御計劃。這些計劃包括軍隊部署圖和火力配置。這些情報非常重要。
陳寶倉是另一名中將。他負責后勤部門。他提供了有關物資和倉庫位置的信息。
![]()
朱楓讓這個情報網得以運作。她1949年去了臺灣。她以商人的身份作掩護。她的任務是聯絡吳石。聶曦是吳石的副官。他負責傳遞情報。他把縮微膠卷從國防部帶給朱楓。
這是一個高級別的情報網絡。但這個網絡被破壞了。問題出在叛變。我黨臺灣省工委負責人蔡孝乾被捕。他選擇供出信息。他的行為導致了整個組織的瓦解。超過1800人被捕。
![]()
朱楓的身份隨之暴露。吳石試圖幫她撤離。他簽發了一張特別通行證。這張通行證能讓她前往舟山。但朱楓還是在舟山被捕。敵人搜出了那張通行證。
這張通行證成了關鍵證據。上面的筆跡指向了吳石。1950年3月,吳石、聶曦和陳寶倉相繼被捕。
![]()
1950年6月10日,他們被帶到臺北的馬場町。這是一個行刑場。照片顯示,吳石穿著他的中將軍服。這是他最后的要求。朱楓穿著旗袍。陳寶倉和聶曦也站在他們身邊。
行刑之后,敵人拍攝了更多照片。這些就是報紙上刊登的畫面。當局想用這些照片來展示“成果”。但這些照片也成了事件的永久記錄。它們提醒著后人這里發生過什么。
![]()
這件事沒有被遺忘。吳石和聶曦犧牲后,他們的朋友冒著風險取回了遺體,并秘密安葬。
朱楓的遺骸卻失落了。她的骨灰在一個寺廟里存放了六十年,無人辨認。直到2010年,通過DNA比對,她的遺骸才被確認。她的骨灰回到了故鄉。
吳石在獄中寫了一首詩。詩中說,他愿用一腔血,照亮后人。朱楓曾在信中寫道:“成功不必在我”。他們堅持了自己的信仰。
今天,在北京西山,有一座無名英雄廣場。廣場上立著吳石、陳寶倉、朱楓、聶曦的銅像。這些銅像面朝東方,朝著臺灣。它們是紀念這四個人和他們事跡的豐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