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不僅缺活人,還缺“活劇”。
前段時間,《新聞女王2》劇宣的評論區,有網友留言:“這就是《許我耀眼》想要拍出來的感覺。”
官方賬號的回復:
“不是一個賽道。”
![]()
這下炸鍋了。
“拋開劇集質量不談”,紛爭開始了——
比如,“別蹭我們”。
![]()
比如,“做人要有禮貌”。
![]()
比如,里里外外都是宣傳陰謀。
![]()
最后,事件難以收場。
《新聞女王2》團隊連夜道歉,當事人慘遭調崗。
![]()
都說明星一個個謹言慎行、套話連篇的樣子,沒有活人感,現在電視劇都說不得幾句實話了。
說了就是“拉踩”。
那不好意思,今天Sir必須就拉踩一下——沒有對比,怎么有傷害呢,對吧。
以職場劇見長的TVB。
和以職場大女主為人設的《許我耀眼》。
到底,是不是一個賽道。
01
魅力=能力?
內娛小花站在臺前扮演職業女性,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像”。
不怪小花。
怪她們太干凈。
一個媒體從業者,每天化全妝、唇釉爆閃,小香風和淘寶風日日更換,其中還有不少露肩服。

![]()
△ 《以愛為營》《許我耀眼》
職場仿佛是她們移動的秀場。
新聞行業,對時效性有剛需,記者得頻繁跑新聞、扛機器,在飛馳而過的地鐵上焦頭爛額地趕稿,比牛馬更慘的是牛馬奔波。
就像港片《白日之下》中的女記者,工裝外套、扎馬尾、運動褲配運動鞋,一副戰備狀態。
他們身后的編輯部,用“亂”寫滿了忙碌。
![]()
“效率”和“內容”,是展示職場環境的核心。
而不是國產劇中,正事不干幾件,盡顧著擺pose。


《新聞女王》第一季里文慧心(佘詩曼 飾)同樣有個氣勢洶洶的開場。
但更多的是下屬們的回應與態度。
給你看的,是一個辦公室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如何在她的指揮下高速運轉。

了解到一條新聞如何選題、腦暴、寫稿、播報,也從每個人的態度了解到電視臺的派系構成。
誰是職場老油子、誰是理想主義社會新鮮人,一目了然。
而她又能統領全局。

展現女將軍的颯爽并不需要漂亮鎧甲。
既然是職場,綜合能力=魅力。
但到了職場想象力極度單一的國產偶像劇,等式總是顛倒過來的:
魅力就是能力。
女性的能力點,永遠加在“人際關系”這棵技能樹:拿下資源,攀附關系。
《以愛為營》中的鄭書意,優勢是什么?
同事朋友張口就來:“傾國傾城”。
是美貌。
![]()
漂亮不代表沒有工作實力。
可你也沒證明啊……
對于一個記者來說,不注重她的公開表達,而是不斷地展示她在工作之余的私人性魅力。
你確定,你是奔著工作去的?
只是男女主互撩play的角色扮演而已。

《許我耀眼》比《以愛為營》強的一點是,前十多集男主的含量并不算高。
但許妍的工作成績是什么?
是她打入婆家富太太團。
為獲婆婆認可,她接近富商太太,得知對方愛昆曲,苦練一個月水袖,拉到人情,還策劃“富太太聊天廚房”——
給豪門自嗨提供平臺。
這是做記者?
這是會伺候。

港劇的職業障礙與破解,來自主角硬實力:資料積累、邏輯思辨、決策能力。
這種能力,源于職場人對事業的認知與努力。
而非性別濾鏡。
![]()
![]()
△ 《鑒證實錄》中的法醫聶寶言
某種程度上,《新聞女王》也是“爽片”,也開掛。
但開得準。
開場的公交側翻大事件,文慧心被使絆子,臨時被競爭對手關閉了提詞器,她硬是靠著自己的記憶力背出了對手那邊的資料;
后期一個消防案件,張家妍通過一連串的火災事故詢問,從著火點到易燃物,再到消防安全的缺失,每個邏輯都銳利地打到了重要關節點。
有專業打好基礎,便可以向更深處試探:
真實的新聞職場倫理問題。
《新聞女王》中,電視臺收到香港首富病逝的消息,但是并沒有完全確定。
現在報還是不報?
如果新聞是真的,那么文慧心她們將搶到頭條;如果是假新聞,衛視形象也會嚴重受損。
誰來承擔這個風險?
反而是一直被認為是“花瓶”的性感主播許詩晴(高海寧 飾)站了出來。
她看清楚了這是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也清醒地認識自己從前輕浮的定位,能讓公司的損失最小化。
既然沒人敢上,那我上
我當然知道觀眾更喜歡看我的身材
想看我突然走光,然后截圖
這就正好
說句難聽的,萬一真的是假的
就讓我來背鍋,我沒什么可輸的
我的宗旨很簡單:
The show must go on
公司沒倒閉,就一定要有人上臺表演
![]()
對工作的野心,對自身的自覺,可以讓一個“花瓶”角色走向聚光燈,變得立體。
展現職業構成、問題、現代職場人素質后,TVB做到了真正造夢。
監制戚其義說:
“年輕人通過看TVB職業劇,都立志成為警察、醫生、記者等專業人士,我覺得我們在推動社會進步。”
而國產偶像劇?
關于工作的想象,一次次被性緣關系碾平。
![]()
02
功利心=邪惡?
為了讓一部劇的女主顯出別樣的生命力,國產劇往往會掛上一個“惡女”的招牌。
《許我耀眼》中的許妍也是如此。
至少在口號上非常“人間清醒”。
想要抓住每一次翻盤的機會
就永遠不要把希望
寄托在別人身上
不過就是
拿你有的
換你要的
![]()
但是結果呢?
面具。
只是在表演“功利”。
內核依舊是缺愛圣母小白花、我扶老公凌云志,心靈蛻變依舊是:原來這個男人這么地愛我/不愛我。
極致缺愛之后有極致利他,依舊是一種偷懶的依附,不敢沖破“嬌妻”的牢籠。
這是國產職場劇普遍存在的道德潔癖:
哪怕女二號,她想贏也不能單純為了贏,一定是為了那該死的情。
功利心=邪惡。
相反,《新聞女王》中,文慧心的蛻變瞬間是“劍斬意中人”。
小記者階段的自己和男友遇到一樁街頭槍擊案,為了共同的事業理想,他們冒死拍下現場,男友被擊中腿部失血,但她離開了他的身邊,繼續冒著危險扛起了攝影機,拿一手消息。
“我的理想”,不能為了任何人輕易放棄。
沒錯,在道德上很灰色。
但是換一個性別身份,有多少人會指責一個為了新聞理想、“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男性角色?
《新聞女王》中的女角色,一定程度上是會讓人“不舒服”的。
她們野心勃勃,向外開疆拓土。
擁有我們一些“不討喜”的特質:不夠浪漫、過度理性、玩轉權術、傾軋他人。
- 是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
- 你說呢?
![]()
![]()
張家妍的男友向她求婚,她聽了沒一分鐘就要出去跑新聞。
因為要揭露的對象是男友律所的客戶,抱歉,避嫌是不存在的,不能因為你的工作而天然地要我讓步。
文慧心總是對下屬施壓,利用人家的新聞理想畫餅、為自己所用,這些都是人物的缺點,也是劇集要著重討論的問題。

不怕展示野心,也不怕展示缺陷。
況且。
這些缺陷并非來自“女人有了野心”,而是人有了權力。
不是她沒有做到一個傳統印象的“安分守己”好女人,而是一個權力高位者擁有的傲氣與冷漠。
![]()
![]()
△ 簡單睡一睡公司小鮮肉,到點讓他走人
而當港劇中的職場女性開始思考權力,思考如何把握權力與人性的尺度,如何讓理想不被權斗污染的時候。
國產劇的女角色還在第一層:
拼湊自己缺失的主體性,尋找自己被愛的合理原因。
這樣的角色在激烈競爭中,是很難活過試用期的。
《新聞女王》也存在這樣的反面案例——
徐曉薇,文慧心的下屬。
![]()
自卑、缺乏戰斗動力的她,被丟到一個狼性環境中進而破罐破摔、迷失方向,背叛了Man姐。
在別人已經開始謀篇布局的時候,她還在猶猶豫豫: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落子的資格。
最終,精神和肉體都被強大的競爭環境分食殆盡。
說白了。
徐曉薇的覺悟,恰好對應著國產偶像職場劇的天真妄想——
明明我那么問心無愧。
那尊重與認可,憑什么不能從天而降?
我們當然知道人生不只競爭這一條軌道。
但更簡單的道理是,你如果沒有做好戰斗的覺悟,那么從一開始就不要走上這個戰場。
在哪都可以演灰姑娘,在哪都可以搞對象。
沒必要在工位上。
03
權斗以外的世界
最慘不忍睹的對比,是格局。
當國產劇能想到的職場高光,是做一個富太太交流局時。
文慧心直接對自己支持的女老板發問:
你有錢有權,卻還要因為丈夫的家暴受委屈,你眼光可真是差勁?
![]()
更在家暴事件的直播中質詢男評論員:你為什么要在女性受傷的事件中搶風頭,這是不是另一種性別壓迫?
說實在的:論點偏頗、手段過激,甚至也帶著功利目的。
但至少她和劇,面對的是在當下一次次激起社會輿論的真問題:意識到系統性的壓迫存在。
當文慧心升職坐上了核心董事的牌局時,最高層卻覺得她太過聰明自矜,給了她教訓與打壓。
在她最春風得意、無所察覺的時候,給與了她致命一擊。
普通員工的一句話點醒了文慧心:老板的板子里面有三個口,員工只有一個口,你怎么也斗不過人家的。
權力走向盡頭,是理想的徹底異化。
《新聞女王》的確有夸張、太過烘托狼性文化,解決靠不停的反轉與狗血推進等問題。
但是后期文慧心的“暫停”,卻讓Sir想起來最初愛上TVB職場劇的原因,它給我們展示了經濟上行時期的城市,對不同個體、不同生活選擇的包容。
是《陀槍師姐》中的“師奶”娥姐在一次次被忽視、一次次練習中,開槍救了整組人。
在終于下定決心離開爛人老公之后。
她笑著說:“原來沒男人真的不用死的”。

![]()
港劇也告訴我們,職業帶來的,不僅僅是上位、大女主光環。
更是你脫離傳統習俗和家庭的束縛,在現代都市重新定位個人價值的機會。
《壹號皇庭》中的律師們在每次工作之余的轟趴。
以友情串聯起的一個社群新世界。
![]()
![]()
△ 《壹號皇庭》《妙手仁心》
以及,真正的大女主,不是“我想要的我一定會得到”“渣男通通給我跪下”。
而是即便失敗了,即便你伸出手碰的那個人他躲閃了、不愛你。
你依舊會坦然微笑的那種自足與穩定:
“那祝你心想事成”。


△ 《妙手仁心》
畢竟“感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啊”。
![]()
△ 《刑事偵緝檔案IV》
TVB里的港女熱愛職場,因為她們覺得——
我直接面對工作,我就不用依附他人。
而國產劇呢?
職場好像只是在刷積分,刷得足夠多,就能兌換一個特別獎——
恭喜你,解鎖了多金霸道總裁哦。
![]()
總裁這時覺得:
哇,她好獨立,她好能干,我要和她結婚。
所謂職場套裝,成了新式制服誘惑。
職場表現,也成了變現的獻媚。
說白了,根本原因還是:不在一個賽道啊。
一個以都市白領為本位。
一個則是給粉絲定制的糖水。
就像《許我耀眼》的粉絲討伐《新聞女王》:你態度不好,你不體面,你讓人沒有好感。
本質什么?
是怕。
是不敢真的比,怕比了就會輸。
這場事件的前前后后,反而證明了我們真的很難學會TVB。
學不會的。
因為無論劇集的創作內容,還是創作態度。
第一課是先學會:不被寵。
童話向左,戰場向右。
“不是同一個賽道”非但沒錯,看著有人帶童話幻想上戰場,能這么說已經很禮貌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