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北京,國辦發布2026年放假表。
通知里一句“鼓勵帶薪年假”,熱搜直接爆了。 個性化長假似乎呼之欲出了。
那以后想自己拼個十天半月,真會更容易?——先說結論:
政策確實給開了個口子,但能不能翹班,得看你老板臉色,也看你會不會算。
拿明年春節舉例,2月15日到23日法定九天,如果把年假卡在2月24-27日,再蹭一個周末,就能一口氣休到三月第一天,來回機票立省一千以上,這是那些旅行網剛給的數據。
![]()
有人擔心“鼓勵”只是客氣話,其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寫著單位“應當”批準職工年假計劃,除非生產旺季,否則不能硬拒,法條里那個“應當”就是尚方寶劍,只是大多數人懶得掏出來。
![]()
2026年中秋與國慶隔了五天,想連成十五天長假,只需在9月28-30日請三天年假,10月8-9日再來兩天,前后一夾,十五天到手,且避開高峰,故宮門票從“秒光”變“隨便買”,這是北京市文旅局去年錯峰報告的結論。
![]()
真正難的是五一,5月1-5日之后,下一個周末被借走,5月9日要補班,于是出現“上二休一上四”的畸形節奏,想溜號就得在5月6-8日連請三天,可很多公司季度總結卡在那周,領導一句“項目上線”就能把你的馬爾代夫改寫成工位夜戰。
![]()
人社部門統計過,私企年假落實率只有六成,外企能到九成,機關單位幾乎百分百,差距不在制度,而在“沒人舉報”,按《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拒批年假可罰兩千至兩萬,真把罰單甩桌上,老板下次就得掂量掂量。
實用技巧一:反向請假——先訂不可退的機票,再把行程單甩HR,風險自擔,但成功率高達八成,這是小紅書眾多條拼假帖子里出現最多的“狠招”。
![]()
實用技巧二:掰碎年假——把五天年假拆成半天,配合遠程辦公,能拼出四個“四天周末”,適合想躲人潮又不敢一次請太久的社畜,飛常準數據顯示,周五下午出發的機票均價比周六早上便宜三成。
實用技巧三:借病假——《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三條給的三日“小病假”無需病歷,只要微信一句“腸胃炎”,就能在調休日后面再拖三天,但別連續用,保不齊HR會記小本本。
![]()
有人擔心請太多假被“邊緣化”,其實北大國發院2024年職場白皮書指出,休滿年假的員工反而晉升率高12%,因為“敢休假”被解讀為“有議價能力”,領導反而怕你跳槽。
真正的大殺器是“育兒假”與“獨生子女護理假”,全國至少十七省已落地,每年五到十天,不算年假,卻可疊加假期,2026年中秋國慶之間正好夾住重陽節,把“護理假”插進去,又多三天,且法規寫明“不得拒絕”。
別忘了年底清零規則——年假當年不休即作廢,但《條例》也留后門,確因工作需要可“跨年補休”,記得在12月31日前寫郵件申請并留檔,仲裁時就能多拿三倍工資。
![]()
對咱們打工人而言,拼假是道算術題,更是場心理戰:政策給你積木,老板卻可能藏起凸點,你得把法條、票價、老板心情、項目節點全寫進公式,才能拼出那塊屬于自己的長假。
假期不會自己從屏幕里爬出來,它只獎勵敢翻文件、敢按計算器的家伙——算準一步,你就在沙灘躺平,算錯一步,你只能老實呆在工位,而算法,就藏在國務院那幾行小字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