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淋巴系統作為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生命循環系統,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及人口老齡化加劇,血管系統疾病已成為國民健康的重大威脅。近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印發《血管、淋巴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重點關注血管差異與操作風險,將原有血管、淋巴系統價格項目規范整合為116項,另有加收項9項、擴展項1項。
![]()
根據血管差異,分類設置價格項目
血管系統解剖復雜,同一操作中,受解剖位置、管徑粗細、管壁厚度等因素影響,不同血管操作難度存在明顯差異。各地原有立項邏輯難以在整合規范價格項目的同時,體現技術差異,以動脈支架置入為例,部分地區不區分不同動脈,統一設立“經皮動脈支架置入術”,難以體現不同部位血管難度差異,也受到臨床詬病;部分地區分別設立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等部位的支架置入,但同時存在難以窮舉、容易漏項的問題。立項指南將動脈分為大動脈、頭臂動脈、肢體動脈、內臟動脈并分別設立相應支架置入費價格項目,有助于提升價格項目兼容性,體現不同血管難度差異。
![]()
以臨床實際為導向區分價格分檔
血管、淋巴系統立項指南充分尊重臨床實際,通過區分常規和復雜情況、設立加收項等方式體現手術技術難度差異。例如,在動脈瘤切除重建中,不同患者病情差異較大,立項指南首先區分常規和復雜情況,將累及其他動脈、感染及假性動脈瘤等歸納為復雜情況,實現差異化定價。同時,考慮到破裂動脈瘤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立項指南將破裂動脈瘤作為復雜情況的加收項,進一步體現技術難度和勞動付出,引導優質醫療資源聚焦復雜疾病診療。
![]()
支持新產品新技術的臨床應用
血管手術風險集中于血栓或斑塊碎屑脫落,這些脫落的物質可能隨血流堵塞遠端血管,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為防范此類手術風險,血管保護裝置應運而生,簡單來說,血管保護裝置類似于在血流下游放置一張微小的濾網,攔截并捕獲手術中脫落的危險碎屑。據研究顯示,血管保護裝置能夠捕獲70-80%的脫落物質,有效降低了血管栓塞發生率。立項指南將血管保護裝置的置入和取出單獨立項,醫療機構術中提供血管保護服務時,可依規收費,同時價格項目不與濾網、濾器等具體保護裝置種類綁定,引導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更多適應臨床需要的血管保護裝置產品。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加快指導各省對接落實血管、淋巴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按照患者可負擔、醫保基金可承受、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的原則,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價格水平。
來源 | 國家醫保局
編輯 | 符媚茹 高鵬飛
熱點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