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有寵物的人,最怕的事情不是毛孩子拆家,而是毛孩子不拆家。
如果說貓咪喜歡手欠,總是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把瓶瓶罐罐推到地上;狗子就是喜歡“大面積轟炸”,無差別撕碎一切沙發靠墊書包和拖鞋。
但不管是貓是狗,一旦生病鬧不動,帶來的損失可能更大。畢竟如今給寵物看個病,那可經常是天文數字。
在某紅書上,吐槽寵物看病貴的帖子幾乎滿地都是,“人感冒300,狗感冒3000”“1500買的小貓,治病又花了5000多”,根據2023年的數據,寵物手術的花費平均就在5000元左右,鏟屎官壓力山大。
甚至還有網友有過類似經驗:購買到一只渾身是病的小貓后,連治病帶營養接連砸進去不少錢,但回頭非但沒能拯救小貓的性命,反而自己搭進去一屁股債。
![]()
一面是寵物養不起、治不起,但一面卻是寵物醫院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就連被稱為“中國寵物醫院第一股”、坐擁1400多家分院的新瑞鵬集團近幾年也是波折不斷,先是因為招股書中的連年虧損導致美股上市失敗,還在不久前傳出了創始人不再管理公司業務的傳聞。
而虧損似乎也是寵物醫院行業的“常規現狀”,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國寵物醫院的盈利率僅有10%~12%,寵物醫院行業遠遠沒有想象中那樣暴利,甚至連“健康”都算不上。
2024年,我國的寵物數量首次超過了4歲以下孩童的數量,寵物行業從來沒曾像如今這樣發展迅速過,但即便是人人熱捧的“朝陽行業”,為何從寵物主到從業者卻都還是叫苦連連?
養個“毛孩子”,步步都是坑
下面是由數個真實事件“剪輯”出的故事:
在寒風天里,你路過小區邊的花壇,突然聽到一陣隱隱約約的喵喵聲,走近一看,一只巴掌大的小貓正在用盡吃奶的力氣朝你叫喚,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你被小貓的求生意志所打動,決定給它一個溫暖的家,當然了,這不僅僅是一段緣分的開始,也是你錢包一系列“考驗”的開始。
首先,你決定帶著小貓去最近的寵物醫院體檢一番,但是在進門之前心里卻犯起了嘀咕,打開網上平臺檢索一番后發現這家寵物醫院是出了名的“黑”,于是你又定了一家距離較遠,但口碑卻不錯的醫院。
![]()
在打了比平時快車要貴的“寵物專車”到指定醫院,醫生對著小貓一頓操作,又是取樣又是拍片,小貓不會回答,只是一味喵喵喵,而你只能一邊聽著醫生科普檢測的重要性,一邊默默計算費用。
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建議你團購他們家的體檢套餐,盡管比標注的價格已經便宜了不少,但算上材料費、X光費、傳染病檢測后,價格甚至比你的入職體檢套餐要貴。
檢測結果出來了,小貓患有耳螨、貓癬,以及長時間沒吃好飯導致的營養不良及消化道感染,治療費用和藥品費用一出來,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你還是倒吸一口涼氣,不過為了拯救這個小可憐,花點錢也值得。
這時醫生卻告訴你,這已經很幸運了,這個小貓沒有檢測出“小貓殺手”級別的貓鼻支、貓細小和傳腹等疾病,一旦發現檢測出,那不光燒錢,還可能治不好白燒。
![]()
剛剛帶著小貓在鬼門關面前走了一圈的你,也慢慢意識到燒錢的道路似乎剛剛開始。
你開始翻找自己的通訊錄,想跟養寵物的朋友們取取經,了解一下養貓新手需要采購哪些東西,準備什么營養品。
得到的結論那叫一個五花八門,有老家同學告訴你,貓沒啥難養的,散裝貓糧自來水就能養活,偶爾煮個雞蛋喂點肉,貓隨便活蹦亂跳。
公司養五只貓的同事隨手甩給你一個購物清單,上面清晰地標注著0~3個月、3個月~1歲、1歲~3歲的貓分別適合什么貓糧、貓砂,還說貓喝的奶得是羊奶粉,化毛膏、貓罐頭、貓條都各有講究,xx品牌的貓糧最近剛爆雷,最好不要買……看得你頭疼。
而養名貴布偶貓的朋友卻跟你這么說:“工業貓糧都不靠譜!我現在都自己做貓糧,最好用新鮮牛肉、新鮮魚肉,還得弄蔬菜補充纖維素……”,剛點完外賣的你首先排除了這個選項。
![]()
你還了解到,除了貓糧、貓砂的硬性支出外,小貓還需要每年做體檢、打疫苗,到年紀之后需要做絕育,每一步都少不了開支。
等帶著小貓回到家,給它上了藥、喂了水和食物,小家伙終于安靜了之后,你開始翻看養寵朋友們的各種往事。
有人養的狗因為做絕育不及時,罹患子宮肌瘤,做手術花了大幾千;有人的貓因為腎臟疾病,在花了大筆資金治療半年后仍然沒有保住性命,主人正在考慮要不要再掏錢為小貓辦一場體面的“葬禮”;也有人覺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絕育費用太貴,專門驅車去另一個城市找醫生給寵物做絕育……來回雖然折騰,但卻能省不少錢。
看著剛撿回來的小貓沉沉睡去,腦殼發暈的你開始默默祈禱它能健康長大,它如果生病少一點的話,也算是給自己的錢包解壓了。
![]()
從2015年開始,中國寵物市場的市場規模就開始以平均每年25.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了2024年,整個寵物市場的規模已經高達3002億元。
增長的背后,一方面是養寵人的增多,一方面也是寵物開銷的增加,而在這其中,寵物醫療是大頭。
根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在3000多億的市場規模中,寵物醫療相關產業的占比高達28%。
寵物醫院規模的增長也側面佐證了這一結論,有媒體統計,2025年9月份,我國寵物醫院的數量已經接近4萬家,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000多家。
即便是蛋糕越來越大,對不少養寵人來說,“看不起病”和“不敢看病”仍然是常態。根據Frost & Sullivan的調研顯示,2023年我國寵物主花在單只貓、狗身上的平均就診花費為2390元和2786元,著實不是一筆小的支出。
而寵物醫療方面的專業保險,卻在國內的覆蓋率僅有1%,大部分寵物主甚至都不知道還能給自家的毛孩子上“醫保”,等到生病需要掏錢時,才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買。
![]()
令人意外的是,盡管寵物醫療行業看似“暴利”,但從從業者視角出發,卻發現這生意同樣難做。
鏟屎官的“冤枉債”,該記在誰的賬上
檢測動輒數百,手術少說上千,寵物藥品、保健品更是價格不菲。
不少養寵人都納悶,有的寵物藥和人用的藥品主要成分看上去差別并不大,且劑量通常更低,但價格卻貴了好幾倍。
這么看來,寵物醫療行業怎么看都是個“油水很足”的行業,但實際上,寵物醫療行業,尤其是寵物醫院,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
![]()
和大部分人印象當中不同的是,寵物醫院很難賺錢,3年前的《2022年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指出,我國的寵物醫院大概有55%的利潤率不足10%,甚至還有接近五分之一的醫院處于虧損狀態。
鏟屎官們這下就納悶了,自己掏了那么高額的診療費和藥費,花在哪兒了?
其實,在寵物醫療行業的高消費之下,是同樣不容忽視的高成本。
首先,位于一線城市的大型寵物醫院,選址通常都在人群密集的社區或者商圈,房租成本本身就不低,更何況寵物醫院需要的占地面積并不小,診療室、寄養室、手術室和倉儲等都需要一定占地面積。
醫療器械和用品也是寵物醫院的必要支出,盡管寵物個頭普遍很小,但對醫療設備和診療條件的需求卻絲毫不弱于人類,諸如X光機、B超機、生化儀器等機器的采購、維護,對任一家小診所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
在寵物醫院不享受國家補貼的情況下,如此高額的成本幾乎全部得要寵物主來進行買單。
當然,比起房租成本、硬件成本,人力成本才是寵物醫院目前面對最大的難題。
要知道,雖然我國寵物多,但是和歐美等寵物經濟成熟的地區比較,寵物醫生的數量卻遠遠達不到標準。
在歐洲地區,每千人擁有的獸醫/寵物咨詢等專業人士為0.42人,美國相對較少,為0.22人,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則為0.03人,整個行業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但近兩年來寵物市場發展迅速,寵物數量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專業院校培養從業人員的速度。既然從業人士不夠,大的寵物醫院就只能自行培養,而成本就這樣水漲船高。
![]()
例如前文提到過的新瑞鵬寵物醫院,人工成本就從2015年的22%一路飛漲到2022年的52%。
而人才的稀缺,也帶來了另一大弊端,那就是大量“業外人士”想要趁著風口進來撈一筆,最終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
不少寵物主對寵物醫院都心存芥蒂,主要就是因為不少寵物醫院的診療水平確實堪憂,在沒有行業統一標準的規范下,寵物診療流程、診療效果可以鉆的漏洞太多。在內卷大環境下,不少地方的寵物醫生甚至和理發店的Tony老師一樣背上了賣貨的KPI,讓不少寵物主心涼。
寵物主和寵物醫院之間的信任越來越脆弱,這也讓“風口行業”中的不少從業者根本感受不到“風”在吹拂——根據國聯證券研報統計顯示,近60%的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不足10例。
其實,寵物醫療行業想要健康發展,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建立規范、重建信任。
但這談何容易?
誰是斬“亂象”的快刀
寵物行業從不缺乏觸目驚心的“亂象”。
不久前,廣東有一位博主曝光了本地的“灰色貓血庫”,有部分血庫公司在街上捕捉流浪貓之后肆意抽血,再把血液高價轉讓給寵物醫院,等到寵物主急需輸血時,這些血液很可能以800元/50ml的天價出售。
最終,寵物主為來歷不明、高昂的血庫買單,流浪貓獲得了非人道的虐待,只有血庫以及無良醫院賺了個盆滿缽滿。
![]()
類似的亂象還有很多,包括天價寵藥、無良“貓貸”、黑心寵糧和醫生,都是在利用養寵人的愛心和同情心,以及行業上下游復雜關系帶來的信息差,收割一波波韭菜。
而想要徹底根除這些亂象,有且只有一個手段:如同快刀斬亂麻一樣,讓寵物行業的信息流通盡可能地規范化、透明化。這樣一來,不光從業環境會變好,而消費者也會獲得極高的便利。
那么,是誰來做這個“斬亂麻的快刀”?
從政策層面的關注和調節自然是當下的“版本答案”,但是寵物市場發展速度太快,監管部門很難跟得上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灰產”增殖的速度。
在移動互聯網已經可以深入到各行各業的毛細血管的年代,來自網絡平臺的助力,可能才是當下寵物行業最高效、最便捷的改進方法。
但“整頓行業”十分困難,寵物行業錯綜復雜,從寵藥、寵糧的生產研發到倉儲、零售;再到寵物醫護人員的培訓、就業;寵物保險產品的完善和普及;甚至科學養寵內容的科普,以及養寵消費者的日常服務。
能把如此多看似雜亂的項目梳理清楚,其難度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互聯網大廠決定來啃一啃這塊硬骨頭,其中就有京東的身影。
從外賣到汽車,京東近幾年跨界動作不斷,但是每一次跨界,似乎都帶著“行業整頓者”的氣勢。
2021年起,京東健康就已經介入寵物健康領域,并且利用其強大的供應鏈梳理能力,以及多年來靠技術和服務積攢的用戶信任,迅速擁有了行業頭部的影響力。
![]()
供應鏈應該是寵物醫藥行業最為復雜的“黑箱區域”,過去寵物主了解寵藥,只能通過朋友介紹或者醫生科普,信息流通嚴重不暢。
而京東健康則從最擅長的供應鏈環節入手,對合作寵藥企業和廠家采取嚴格的國家GMP標準認證,憑借其生物制劑資質,以及完整的冷鏈體系,保證貨源正品可溯。并且京東還利用平臺影響力,牽頭成立了“京東寵物健康好寵藥聯盟”,和國內外大廠諸如勃林格殷格翰集團、歐博方集團達成深度合作。
在10月24日結束的京東健康寵藥盛典上,京東寵物健康業務負責人溫夢迪表示:“京東健康一直堅持引入有質量的好藥,這些品牌值得讓更多的用戶知道。”
大平臺的集中采購和透明定價,極大程度上遏制了寵藥領域原本的“隨意報價、過度操控”亂象。
通過效率提升,在2024年,京東平臺處方糧成交額增速超3.6倍,專科治療用藥成交額增速超過90%。
此外,京東健康還在寵物問診環節展現了一貫的高超技術力和行業整合力。
![]()
不少寵物主在帶著寵物就醫之前,都處于一種“盲目狀態”,寵物不會說話,不會描述自己的病痛,寵物主專業知識不足,不知道應該做哪些檢測,在迷茫之余還擔心被不良醫院坑,經常錯過治療時機。
為此,京東健康特地搭建了自己的在線寵物醫院體系,匯聚超5500名執業獸醫師入駐,24小時為寵物主答疑解惑,并與線下超2400家動物醫院建立合作。
當然,在線寵物醫生并不是要“搶”寵物醫院的飯碗,而是通過在線醫生的專業性和便利性,為寵物主提供便捷、最便利的健康咨詢,提高救治寵物的效率。
而在線醫療平臺也能通過其規模化和信息透明度,倒逼線下寵物醫生行業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
未來,京東寵物將在“醫、檢、藥、險”四個方面全面布局,在解決了寵藥和問診難題后,京東健康還在寵物保險滲透率低的問題上出手,推動寵物保險進一步普及。
能讓京東成為“行業快刀”的原因很多,“信任”絕對是其中的根本,在寵物主普遍對行業的信任度欠缺的當下,京東積攢出的“快速、高效、正品”平臺印象,就成了寵物行業最稀缺的能力。
毛孩子們通常都相信,留在自己的主人身邊就能獲得溫暖和安全,這份信任也是支撐寵物主和寵物一起走下去的動力。
而作為寵物主,也值得一個更透明、更專業和值得信任的行業,才能保護這份“溫情”不被辜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