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島內又不消停了。
臺軍換裝美國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之后,賴德清認為臺軍的實力今非昔比,于是下令讓臺軍備戰,以此實現“以武謀獨”的策略。
誰能想到,與此同時,臺北市長、蔣介石的后代蔣萬安跳了出來,聲稱堅決反對兩岸統一。
![]()
坦克登臺演員就位
臺海近來的氣氛,表面上看是新武器的登場和政治人物的強硬喊話,但掀開這層幕布,底下卻是臺灣在軍事現實、政治算計和民眾真實期望之間一道巨大的鴻溝。
一場在新竹舉行的M1A2T坦克的成軍儀式,恰好成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讓我們看清這出“政治表演”與“軍事現實”嚴重脫節的復雜困局。
![]()
這場典禮與其說是軍事活動,不如說是一個信號發射塔,它傳遞的信號,首先就不是給對岸的,而是給島內和太平洋對岸的。
十月底,賴清德的身影出現在了新竹,親自為這批美制M1A2T坦克的成軍典禮站臺,這可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視察,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
![]()
面對著不斷下滑的支持率,賴清德急需一些“硬菜”來安撫那些“獨派”基本盤,同時也是向美國展示自己“聽話”且有決心的姿態,他的出席,就是為了給這場秀“撐場子”,把坦克的鋼鐵冰冷,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熱度。
而舞臺的另一邊,美國自然樂見其成,這批坦克不過是美國對臺軍售清單上的一個縮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既賺取了實打實的商業利益,又成功把臺灣更深地綁在了自己全球戰略的“棋盤”上,可以說,這筆買賣對美國來說穩賺不賠。
![]()
然而,嘴上說著支持,呼吁“克制”,行動上卻很誠實。
美軍方人士不止一次地提醒,臺灣最終還是得靠自己,這種“遙控支援”的姿態,早就暴露了其利益優先的本質。
![]()
真到了關鍵時刻,美國會不會親自下場,恐怕誰心里都沒底,它自身的債務、選舉等一堆內部問題,早就讓它自顧不暇了。
當然,臺軍高層對新裝備的到來是真高興,這種溢于言表的欣喜,本身也成了內部宣傳的絕佳素材,用來營造一種“軍力大幅提升”的幻想, 這種“獲得感”,急需被用來對沖島內外對臺軍戰力長期以來的普遍質疑。
![]()
但這種靠幾件新裝備撐起來的“強大”,真的能打嗎?
新玩具擋不住老拳頭
問題就在這,盡管臺灣當局極力渲染“以武拒統”的決心,但這種決心在現實面前,更像是一種缺乏根基的政治口號,軍事現代化,從來不只是買幾件新裝備那么簡單。
![]()
島內輿論,尤其是網友們,早就把這些昂貴的裝備戲稱為“新玩具”,這種調侃背后,是對臺軍長期以來存在問題的深刻洞察。
一方面是M1A2T這種看上去“高大上”的尖端硬件,另一方面卻是訓練不成體系、指揮系統被指跟不上的軟件短板。
![]()
演練時常出現的各種狀況,更是讓這種硬件與軟件的脫節顯得尤為刺眼,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所謂的“戰力”大打折扣。
更何況,舞臺之外的對手,早已不是當年的光景,解放軍的軍機、軍艦繞臺巡航,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存在,這種持續的壓力,就是在明確無誤地警告“臺獨”勢力,不要妄想越過紅線。
![]()
大陸方面也早已發展出成熟的反裝甲作戰體系,想單靠少數先進坦克就實現所謂的“守島”或“拒統”,這種戰略構想在解放軍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面前,無異于“螳臂當車”。
說到底,臺灣防務的根本困境在于其戰略上的依賴性,過度依賴外部的武器輸血,反而削弱了構建一套真正有效的防御體系的內在動力。
![]()
當你的安全感完全建立在別人“會不會幫忙”的假設上時,這種安全感本身就是最不安全的,軍事上的脫節已經如此明顯,而政治舞臺上的表演,則更加荒誕。
藍綠合唱一首反統調
就在這場坦克秀前后,島內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
具有強烈“臺獨”傾向的賴清德,在典禮上公開表達反對“一國兩制”與統一,這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被視為“藍營”政治人物、身負蔣家后代特殊身份的臺北市長蔣萬安,也公開表示反對兩岸統一。
而這一表態,立刻在島內引發了新一輪的輿論波瀾。
![]()
蔣萬安的這番話,被廣泛解讀為對國民黨傳統“不統不獨”模糊立場的偏離,開始向更清晰的“反統”立場滑坡。
這背后,是島內政治氣氛變化的體現,在當前“親中”標簽極易導致失去選票的敏感氛圍下,對兩岸關系展現強硬姿態,似乎成了一張政治上的“安全牌”。
![]()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特的景象,賴清德的“獨”與蔣萬安的“不統”,看似分屬不同陣營,卻在“反對統一”這一點上實現了詭異的合流。
這種趨同的背后,是政治人物們對選票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現實考量,他們需要利用兩岸關系這個杠桿,來撬動自己的政治前途,然而,這種操作卻正在加劇與普通民眾真實愿望的撕裂。
普通民眾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居樂業,是和平安穩,是害怕發生軍事沖突,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兩岸民眾都能理解的最樸素的道理。
![]()
政治精英們在臺上的強硬表態,或許能為他們換來一時的政治紅利,但卻將普通民眾推向了“擦槍走火”的危險邊緣。
臺海的喧囂之下,我們看到的是軍事工具的符號化、政治口號的空心化,以及民意訴求的邊緣化,無論是閃亮登場的M1A2T坦克,還是政治人物們最新的強硬表態,都沒有,也不可能解決臺灣真正的安全困境。
![]()
筆者觀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統一被描述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與民族大義,島內政治人物無論如何操弄議題、進行政治算計,終究無法抵擋這一宏觀大勢。
他們的政治“表演”,無法改變兩岸軍事力量對比的現實,更無法代表廣大民眾對和平安穩的真實渴望。
將臺灣的未來,押注在幾件外購的武器和幾句迎合選舉的口號上,這種短視的政治操弄,正將臺灣置于更大的風險之中。
真正該思考的,或許不是如何“以武拒統”,而是如何順應歷史潮流,為民眾謀求真正的、長遠的福祉與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