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印方眼里“邊境/臺灣/西藏/南海”算是和中國“交鋒”的四大主要“戰場”。
我在“印度外交官的搖籃”尼赫魯大學留學了兩年多,出勤率最高的一門課程叫《印度外交政策》。任課的是一位在印度外交領域當紅的學者,講臺下坐著一幫未來印度“外交官苗子”。
別的老師講印度對華政策這部分內容時,有的側重于講述印方視角下的中印邊境問題,有的側重于渲染中國對印的安全威脅,有的側重于教導學生學習中國發展經驗。
但《印度外交政策》這堂課的對華外交部分不同,側重講技術,也即“如何低成本高效地給中國添亂”。
當時,老師在講到印度對華外交時曾說:解放軍實力太強,印度在邊境上確實對抗不了。所以印度要在邊境堅持“抵抗”的同時,積極開辟邊境之外的戰場。挑動矛盾、煽動沖突、聯合其他國家與地區,削弱中方實力,以期早日收復“失地”,“光復麥克馬洪線”。
比如說,鼓動印度政府要積極介入中國南海局勢。
對印度來說,南海局勢更為復雜、更為擴展,尤其是可借力美國與東南亞某些國家與中國繼續較量。
雖然印度并非南海的“聲索方”,但是近年來,印度的身影在南海相關新聞當中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正在試圖將其從“旁觀者”角色轉向“利益攸關者”角色。
印度頻繁利用海上通道、能源安全、區域國家防務、武器輸出等議題作為工具,主張中國海警、海軍在南海的合法行動,“會影響到印度的海運、資源、區域伙伴關系”,為它自己進入南海局勢創造抓手。
前印西部海軍總司令謝卡爾·辛哈(Shekhar Sinha)在香山論壇期間接受采訪時,評論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稱:印“無權”介入南海爭端,但若南海沖突損及印經濟利益,印海軍或介入。
就近期來看,8月6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訪印期間表示,歡迎印度“加強在印太地區的作用”,將深化對印防務合作,采購印軍備以對抗中國。9月3日莫迪在到訪文萊時,也重申印“反對擴張主義、支持發展”,呼吁尊重“航行和飛越自由”,同樣是在給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施壓。
再比如說,借助臺灣地區對“大陸產業流失”構建新的壓力點。
印度與臺灣地區在半導體、勞務、科技合作上迅速靠攏。在印度政府的積極配合下,臺企正將部分供應鏈從兩岸遷向印度,而印度則利用這一契機強化其“China + 1”策略。
與此同時,臺當局在印度開設代表處、簽署合作備忘錄,雖并未公開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但其背后的地緣政治意涵頗為明顯。
印度老師說:印度在公開層面上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印度在中國臺灣設立的機構叫【印度-臺北協會】。按理來說,印度人應該管該機構的負責人叫“會長”,但實際上他們都稱其為“大使閣下”。
在當下大陸方面極難獲得印度簽證的情況下,臺當局反而與印度簽署了多項合作備忘錄,并且在印度又開設了新的代表機構:2024 年10月孟買揭牌了一個新的辦事處。
這兩年印度生產電子設備的水平明顯提高,產品出口有望超越石油制品成為其第二大出口品類。印商工部數據顯示,電子產品出口的總額和占比正在快速攀升,印度電子產品出口在2026財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2%,穩居印第三大出口品且增速最快,其出口一半由蘋果手機貢獻。
從政策分析角度看:盡管印度仍官方承認“一個中國”,但其實印度把臺當局視為“對抗大陸”的合作伙伴。
尼赫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就經常和臺北駐印辦、印軍綜合國防參謀部聯合辦活動,我在那里留學的時候也和他們接觸過。他們喜歡搞一些主題為“如何應對解放軍在邊境的‘蠶食’”、“大陸如何‘滲透’印度洋區域”、“印-臺聯防”之類的活動。
每次那個中國臺北駐印辦的官員來,開場都喜歡講“我希望你們叫我們Tanwanese,而不是叫我們Chinese”,實屬數典忘祖了。
之后他講的話題也很蠢,大概都是什么“東方大國欺負壓榨周邊”,“誰跟他合作誰就慘了”,諸如此類的一些車轱轆話。
還聲稱周邊一圈國家,日本、韓國、蒙古國、越南等等,只要有點規模體量的“都反華”,對華態度好的都是小國。說那些國家國小力微,只能受欺負不敢反抗之類的。
說了半天,最后回到說印度和臺灣地區是“一損俱損”的關系,如果大陸要收復臺灣,印度記得要開幾條船過來支援一下。然后印度學者點點頭,說在此之前臺灣地區必須得把產業多多轉移到印度來。
印度和臺當局各懷心思,你打你的小算盤,我做我的白日夢,頗為滑稽。
上一期《我在印度留學時老師常提起西藏,總有種求而不得的擰巴與糾結》里面,小李講述了一些在印度留學期間記錄的印度涉藏錯誤認知和外宣手段。這次又把除邊境外的臺海和南海兩大“對華戰場”也給大家講了一部分。
畢竟兩國實力差距太大了,咱們在國內很難感知到印度在邊境外對華搞得這些小動作,但是這些事情在印度國內那都是時政熱點、日常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