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局之下,大國博弈的一個核心邏輯是中是很清晰:所有的競爭的底層都是關鍵資源上的爭奪。
從19世紀的棉花到20世紀的石油,再到當下的稀土跟AI相關的電力資源,只是形式的迭代,但是本質是從來都沒有改變。
![]()
19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后,棉花是成為了全球的硬通貨,美國的南方是依靠著黑奴種植棉花,支撐起了全球的紡織業。
南北戰爭爆發以后,北方封鎖了港口,引發了全球的“棉花饑荒”,俄國是借機覬覦中亞的棉花產地,扶持了阿古柏來分裂新疆。
![]()
左宗棠收復新疆面臨著軍短缺,英國為了遏制俄國壟斷棉花的一個供應鏈,最終是提供了一個借款的支持,本質就是資源利益驅動的一個臨時協作。
20世紀石油是成為了全球經濟和戰爭的“黑色血液”。日本80%的石油都要依賴美國進口,他們在東南亞的侵略野心暴露以后,美國也是實施了石油禁運,倒逼美國偷襲了珍珠港,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搶占印度尼西亞的油田來維系戰爭的機器。
![]()
希特勒進攻斯大林格勒同樣也是為了爭奪向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資源,資源控制權直接是決定了戰爭走向的一個經濟興衰。
美國的頁巖油革命是徹底重塑了全球的能源格局,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25年10月報告,美國的原油日產量預計是能達到1353萬桶,穩居全球第一,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轉變為了主要的出口國。
![]()
為了爭奪市場美國世界第1元局勢來填補了俄羅斯留下的空白。中證網2024年6月份的數據是顯示,2023年美國對歐洲的能源出口量是達到了8040萬噸,市場份額是從2021年的11%提升到了18.4%。
現在美國已經是成為了歐洲的第一大原油的供應國,這正是俄烏沖突背后的一個關鍵的能源邏輯。
![]()
當前的博弈已經是進入到了綠色能源跟智能生產的一個新的階段,AI技術雖然前沿,但是是屬于高能耗的一個領域。
根據澎湃新聞2025年2月份的報道,馬斯克的Grok3大模型訓練能耗相當于是一座小型城市的一年的用電量,碳排放堪比4萬輛燃油車的一個年排放量。
![]()
國際能源署(IEA)2025年4月《能源與人工智能》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的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會達到945太瓦時,超過了當前日本全年的用電量。
綠色能源是能夠滿足這一個需求的核心路徑,和風電,光伏儲能設備的生產,都是要高度依賴稀土這個工業黃金的。
![]()
中國的稀土行業協會2025年的價格指數是顯示當期的稀土價格指數為173.4,同比是上漲了5.86%。
財聯社2024年12月報道指出,全球的稀土需求增速達到了9%,供給增速僅僅只有5%,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是持續的拉動著需求,單臺的人形機器人是需要3.5kg的稀土永磁材料的。
![]()
中國是通過了行業整合跟《稀土管理條例》實施,穩固了稀土產業的一個主動權。
看透了資源爭奪的一個底層邏輯,就可以清晰地明白全球變局的一個脈絡,當下正是綠色能源跟智能生產的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核心的資源跟技術節點的控制權直接是影響了全球規則的制定。
![]()
認清這一個趨勢,不僅是能理解國家戰略的普及,更加是能把握時代發展的一個機遇。
信息參考來源
1.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短期能源展望》報告(2025年10月)
2. 中證網《世界油氣貿易新格局已現,能源博弈誰是最大輸家?》(2024年6月)
3. 澎湃新聞《史上最強AI?馬斯克20萬塊GPU燒出的是史上能耗最高大模型》(2025年2月)
4.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稀土價格指數報告(2025年5月)
5. 國際能源署(IEA)《能源與人工智能》報告(2025年4月)
6. 財聯社《“震蕩”的稀土:供給約束成效初顯 2025有望開啟稀土磁材成長大年》(2024年12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