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最近發出疑問:臺灣光復80周年到底是誰的紀念日?報道指出,大陸計劃在10月25日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邀請函都已經發出,可是海峽對岸的臺灣卻異常安靜,差不多是一片死寂。
這種鮮明對比,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兩岸在歷史認知上的巨大鴻溝。
大陸方面一直以來都有紀念臺灣光復的傳統。說起來,1945年10月25日這一天,確實是所有中國人都該記住的日子。
那一天,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正式結束,被割讓50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這些年來,我們堅持舉辦紀念活動,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要告訴所有人:臺灣從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臺灣當局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口口聲聲說要“還原歷史”,實際上卻在用這種方式為“臺獨”鋪路。
這種扭曲歷史的無恥態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早在2005年,當時還在臺上的陳水扁就對取消“光復節”給出了一番歪理。
他說臺灣社會對“光復”這個詞有不同看法,特別是那些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受過苦的人,感情上接受不了。聽起來好像挺為民眾著想,其實是在偷換概念。
更離譜的是,民進黨那些人還說10月25日只是“接收臺灣日”,不算“光復紀念日”。他們甚至說“光復”這個詞是在貶低臺灣社會,主張應該取消。就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子在他們的歪曲下漸漸變了味。
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賴清德更是變本加厲。他想出了新招數,把原本的光復節改成“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這個改變看起來只是加了個后綴,其實背后大有文章。
說到古寧頭大捷,其實就是解放戰爭中的金門戰役。這場戰役特殊之處在于,那是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唯一一次打敗成建制解放軍的戰斗。
不過,要是以為賴清德提這個是為了紀念國民黨軍隊,那就想得太簡單了。他真正的目的,是想用這個新的名頭來沖淡“光復”的分量。就像在一碗湯里不停地加水,最后湯的味道就變淡了。
從賴清德最近的各種言論來看,他突然高調宣傳金門戰役,其實是另有所圖。他是想借用這個戰例來傳遞一個信息:實力弱的一方只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堅定的意志,就能抵擋強大一方的進攻。
說白了,這就是在為他“用武力謀求臺獨、抗拒統一”的企圖找借口。
兩岸對同一個紀念日的不同態度,說到底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大陸方面通過持續不斷的紀念活動,一年又一年地強化著兩岸的歷史聯結。這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在反復確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臺灣當局則是想方設法地淡化這段歷史,甚至要重新解釋這段歷史。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慢慢切斷臺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聯系,好讓他們推行“臺獨”主張。
這場關于歷史記憶的較量,看似只是在爭一個節日的名稱,實際上爭的是對歷史的解釋權,爭的是臺灣的未來走向。紀念日的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訴求在角力。
時光飛逝,八十年彈指一揮間。當我們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回頭看,就會發現歷史從來都不只是過去的事情。如何看待歷史,往往決定了我們如何走向未來。
兩岸對臺灣光復紀念日的不同態度,說到底反映的是雙方在核心問題上的根本分歧。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