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首次問世,美國151家、日本149家,中國只有3家,差距大得像太平洋一樣寬。
彼時,日本商社叱咤風云,美國巨頭高歌猛進,而中國企業還在起跑線上熱身。但三十年過去,風水輪流轉,中國企業數量猛追至133家,直逼美國。
日本卻從當年的“榜單霸主”滑落到只剩40家,曾經的斷崖,如今變成了新一輪的接力賽。
![]()
這個變化,不只是數字上的翻轉,更是全球經濟重心從西向東的一次深層位移。誰能站住未來的C位,得看誰的企業既有規模,也能“打硬仗”。
日本企業:從“霸榜六席”到“只剩一個身影”
30年前的榜單,前十席中,日本企業占了六個,三菱商事、 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輪番坐莊,住友商事、丸紅商事、日商巖井也都在全球市場上呼風喚雨。
![]()
那時的日本,靠汽車、電子、重工業打下了全球制造業的半壁江山,穩坐“亞洲老大哥”的位置。
今天再看,風光不再。2024年的榜單,日本只剩40家企業。
索尼早已從消費電子王座跌出前100,松下和夏普在智能化浪潮下步履沉重。就連豐田,也正被比亞迪“貼身緊逼”,在電動車市場上節節敗退。
日本企業的困境,并不在于技術落后,而在于轉型太慢。
當全球都在擁抱數字經濟、新能源產業時,日本仍倚重傳統制造。再加上人口結構老化,65歲以上人口占了1/3,內需市場也難以撐起大規模改革。
![]()
更要命的是,缺乏“領軍者”。
中國有華為、比亞迪,美國有蘋果、英偉達,而日本在人工智能、云計算、5G領域始終少了那個“帶頭大哥”。大企業不敢冒險,小企業又跑不動,創新力就這樣被一點點耗掉。
美國企業:沒那么多了,但個個都能打
美國從151家掉到了139家,數量上看似下降,但別誤會,這是“瘦身”不是“消瘦”。
這139家企業,占了500強總營收的28%,利潤占比更高達30%。換句話說,美國企業少而精,個個都是“重量級”。
榜單上,科技七巨頭(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英偉達、特斯拉)占的利潤比重超過15%,個個都是高增長、高利潤的“現金牛”。
![]()
沃爾瑪更是連續11年全球第一,零售之王的位置無人撼動。
能源板塊也沒被落下,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企業依靠頁巖氣革命重振旗鼓,打破了“油價綁架”的被動局面。
美國的能源自給率不斷提升,背后正是這些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政策配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的戰略配套也沒閑著。《芯片法案》向半導體行業砸下巨資,《通脹削減法案》則扶持綠色能源,特斯拉、英特爾都吃到了政策紅利。
這種“政策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讓美國在新興產業的控制力依舊牢牢在手。
![]()
雖然企業數量在減少,但美國的500強正從“數量優勢”向“結構優勢”轉變。少而精,精而強,才是美國資本的底氣。
中國企業:從“全球看客”到“臺前角色”
1995年,中國只有3家企業擠進榜單,分別是中國石化、中國銀行、中糧集團,數量少得幾乎可以忽略。
但到2024年,中國大陸(含香港)加上臺灣地區共133家企業上榜,距離美國的139家只差一個轉角。
這個躍升,是速度,也是方向。中國靠的不是單一行業暴走,而是產業鏈系統性崛起。政策在前,市場在后,企業跟上,是三股力量合力抬起了這張榜單。
![]()
“一帶一路”倡議,讓國家電網、中建集團等央企在全球電力、基礎設施領域開疆拓土。新能源補貼政策,則扶持出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新貴,后者已成為全球電動車的重要玩家。
更難得的是,榜單上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占比已達35%。拼多多首次上榜,字節跳動雖未上市但估值已超中石油。
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也在榜單中占據一席之地。過去是“國字號”撐場面,現在是“民字號”加速跑。
當然,問題也不能忽視。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美國的60%,還在“高營收、低盈利”的階段。
![]()
同時,企業分布也不均衡,北京、上海、深圳抱團入榜,中西部只有5省有企業上榜,發展梯度明顯。
但就趨勢看,中國企業的“量變”已經成功帶來“質變”,從“世界工廠”到“全球競爭者”,角色已經切換。
新格局下的舊榜單,誰還在書寫未來?
世界500強這個榜單,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全球經濟秩序的風向標。
日本的下滑,是“產業固化”的代價。美國的穩定,是“科技結構”的紅利。中國的崛起,是“政策引導+市場放大”的結果。三種模式,三條路徑,三種命運。
![]()
在多極化經濟格局漸成氣候的當下,中國不再是榜單的追趕者,而是有能力定義游戲規則的參與者。隨著2025年臨近,業內普遍預期中國企業將在數量上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但數量不是終點,質量才是關鍵。突破“卡脖子”技術、優化盈利能力、扶持中小企業、平衡區域發展,中國企業要做的還有很多。但這一次,中國已經不再是跟跑者,而是起跑線上的領跑者之一。
結語:
世界500強榜單的變遷,不只是企業的排位賽,更是國家實力的橫截面掃描圖。
三十年前的“中美日斷崖”,如今變成了“中美并肩、日本掉隊”。
![]()
誰掌握產業鏈,誰才能掌握未來。中國企業的崛起,是一場靜悄悄的“接力沖刺”,也是一場硬碰硬的“全球考驗”。未來的賽道還長,中國已在其中,跑得不慢,也跑得不偏。
參考來源:133家中國公司上榜 其中在滬企業13家 2024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公布——解放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