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賽場狼煙起,十三太保爭高低。南通老哥無人敵,不僅能活還能踢!”
相信大家都有關注最近“散裝”江蘇舉辦的蘇超足球聯賽(ps:明天總決賽啦),而在江蘇13太保里面,有一個城市——南通,目前可謂是戰無敗績,以10勝2平0負一路走到最終的總決賽。
![]()
不過,區區一個省級聯賽成績,對于南通這座城市來說,不過是飯后遛彎順手拿下的“社區活動獎”。畢竟,當其他城市還在為了一場球賽的勝負而上頭時,南通人早已回歸生活的本心,默默鉆研著更實在的事兒——比誰活得久。
![]()
江海之間的百歲傳奇
10月20日,江蘇省發布《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5年)》,一組數據讓南通再次成為焦點:截至2024年末,南通百歲老人高達1595位,每百萬人中擁有206位百歲老人,數量與比例均領跑全省[1]。
要知道,南通是全球首個獲國際自然醫學會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都”,其下轄如皋更是聞名遐邇的“世界長壽之鄉”,戶籍人口137萬,百歲老人達590位(含105歲以上24位),80周歲以上老人有75166人,比例遠超聯合國標準3倍[2]。
![]()
圖注:南通被授予“世界長壽之都”
等等,這好像與我們對“長壽之鄉”的認識有些不同,在我們的印象中,理想的“長壽帶”應該是遠離現代工業、節奏緩慢、環境清苦而原始,例如廣西巴馬的靜謐山谷,意大利撒丁島的避世海島,又或是日本沖繩的緩慢鄉野。
但南通……貌似是個徹頭徹尾的例外,它并非隱于深山的世外桃源,而是一座典型的現代化工業城市:GDP穩居江蘇前五,常住人口超700萬,發達的制造業和繁忙的港口貿易才是它的A面。
![]()
一個快節奏的工業重鎮,如何孕育出密度如此之高的長壽群體?
這或許還得從地理環境入手。從地圖上看,南通靠江又靠海,濕潤氣候、平原地勢,四季分明、空氣清新,恰好構成了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舒適區”,避免了高海拔或劇烈氣候變化帶來的身體負擔。
![]()
圖注:南通地理位置圖
其次,南通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田地和魚塘。倘若你去南通農村,就能看到這樣的畫面:這邊種種青菜,那邊曬曬稻谷,中間一條小河,河對岸又是一家。這種“開門見水”的格局也直接把南通人餐桌幸福指數拉滿——河里撈起來就能下鍋,地里拔出來就能上桌。
![]()
圖注:南通如皋農村
坐擁如此頂級的食材庫,那南通人的飲食秘訣一定是“清淡至上”吧?
但派派搜集資料發現,南通人飲食習慣跟長壽,似乎沒我們想的那么有必然聯系。數據顯示,南通老人的餐桌上,既有超過65%的人常吃的肉、魚、蛋和當地人鐘愛的咸瓜毛豆、鹽齏(當地的一種咸菜),也保留了兩個最基礎的習慣:每天吃幾種自家種的蔬菜,以及偏愛喝最普通的白開水。
![]()
圖注:南通本地人飲食,河鮮海鮮蔬菜全都要!
這結果估計能讓天天勸你“吃草”的健身教練當場沉默。畢竟,在地中海飲食、輕斷食、低鹽低油成為主流長壽飲食模板的當下,南通人這一套“葷素不忌、咸香入味”的操作,怎么看都像個例外。
可或許我們一直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不是說吃了什么,而是怎么吃。你會發現,他們的食物,幾乎都來自“家門口”,并且從土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簡單到幾乎沒有“加工”插手的余地,在這種狀態下,長壽,反倒成了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附屬品。
![]()
一些讓養生博主沉默的
“南通心態”
優越的自然環境只是長壽的基石,南通人在此之上構建的心態與生活方式,或許更值得探究。
數據顯示,超過7成的南通百歲老人,人生信條就四個字:“從不生氣”。這個比例在女性中更高,達到了75%[3]。當然,這也可能跟南通復雜的方言有關,一個村里頭就可能有兩種方言和習俗,“江北話”和“沙地話”雞同鴨講,想吵架都嫌費勁,不如回家打長牌。
![]()
圖注:南通方言分布圖,其實南通也是散裝的...
長牌可謂是南通人“精神生活”的靈魂,它不是簡單的娛樂,而是集計算、記憶、社交于一體的益智游戲。你常常能看到,幾個老人搬著小板凳,在樹蔭下或家門口擺開牌局,一玩就是一下午。
![]()
圖注:南通長牌,你認識嗎,我不認識(派派提醒:休閑娛樂,禁止賭博!)
多項研究表明,類似牌類或麻將類活動與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改善密切相關,能顯著提升注意力、計算能力和整體認知分數,同時通過社交互動減少抑郁癥狀并緩沖認知衰退[4]。
![]()
圖注:總分(overall)數據顯示,與不參與活動者(No PMCC)相比,參與麻將、棋牌類活動的老年人(PMCC)表現出更優的整體認知功能和更低的抑郁癥狀水平
活躍的腦力與緊密的社交,共同構筑了他們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數據顯示,高達87%的百歲老人對現在的生活表示“很滿意”,超過98%的老人有家人或親戚陪著聊天,他們并不孤獨。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百歲老人生活能夠自理,有些甚至還能下地干點農活。
![]()
圖注:南通百歲老人出門干農活
而支撐這一切的,除了親情,還有堅實的社會保障。在南通,家庭贍養是主流,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大部分的人生病后能得到及時治療,這種被親情和完善醫療保障雙重“兜底”的安全感,或許才是他們能夠安享長壽的真正底氣。
![]()
對不起,
人家可能真的自帶“外掛”
地理位置、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心態,能讓你活得更健康。但要成規模地出現這么多百歲老人,光靠這些可能還不夠,沒準真有點科學外掛。
沒錯,科學家們也這么想。
一項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就表明[5],和普通老人不同,如皋的百歲老人和他們的子女,他們的免疫系統具有一套獨家的重塑特征。
![]()
具體來說,這些百歲老人的一大免疫優勢在于:他們體內特定類型的細胞毒性T細胞數量更多、功能更強,從而能高效地清除體內的衰老細胞和各種病原體。更重要的是,這種強大的免疫特征能夠傳遞給下一代,使其成為一種可遺傳的健康衰老標志(真是個祖傳的好寶貝!)。
![]()
圖注:CD4+CTL是區分衰老和長壽的一個顯著特征,研究發現百歲老人體內的該細胞數量增多(紅點),而普通老人細胞反而減少(藍點)
換句話說,南通部分老人可能天生就擁有一個更具韌性的免疫系統,這種內在的生理優勢,加上數十年的良好生活習慣,使他們能夠更平穩地度過衰老期,長期維持身體的良好機能。
小結:
活得久,也要活得有意思
“南通老哥無人敵,不僅能活還能踢!”,現在看來,這句話可能得反過來理解了。對于南通人來說,正因為他們把“活”研究透了,所以才能在人生的球場上輕松“踢”到最后。
他們的長壽秘訣,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主場優勢靠投胎,日常訓練靠打牌,防守靠心態,進球靠自在,偶爾還有基因開個掛。
![]()
圖注:南通如皋巨型長壽神銅像
所以,即便人生的終場哨聲已在耳邊響起,別急著收拾東西準備退場。學學南通老哥,給自己泡杯茶,擺開長牌局,然后氣定神閑地問一句:
“加時賽,開始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