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作本屆深圳讀書月的主旨演講。
11月2日晚,第26屆深圳讀書月啟動儀式在“灣區之眼”屋頂星空花園舉行。南都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本屆讀書月設置了“1+2+10+N”的活動矩陣,即1個年度聚焦錨定核心影響力,2項創新實踐筑牢長效根基,10大系列49項重點主推活動搭建立體框架,聯動11區設分會場,超300項3000余場主題活動輻射全城。11月,滿城書香浮動,“城市會客廳”里將再度掀起全民閱讀的熱潮。
“三新”亮點
新地標新平臺新實踐 點亮閱讀新圖景
每到周末,全球最大實體書店“灣區之眼”便會迎來絡繹不絕的市民,一場場精彩活動令人流連忘返。自啟用以來,“灣區之眼”日均接待游客量不斷攀升,幾十場高品質文化活動拉開序幕。
一座理想的城市會客廳,既需“高顏值”契合時代審美,更需“有用之美”實現功能價值。以活動帶動閱讀,是推動全民閱讀“城市會客廳”從“建起來”到“用起來”“活起來”“火起來”的關鍵路徑,最終實現“滿載”運行。深圳讀書月是全國文化活動的金字招牌,26年來累計開展公益閱讀文化活動超萬項。作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后的全市性大型文化活動,舉辦好第26屆深圳讀書月活動意義重大。為此,本屆讀書月提前謀劃、精心準備,打造出“三新”亮點。
一是新地標。已連續舉辦25屆的深圳讀書月今年將在新一代文化綜合體——“灣區之眼”啟動,這里不僅以“文化+公園”的創新形態實現場景融合,更以“文化+科技”的多元業態豐富體驗維度,為深圳讀書月品牌注入更具時代感的活力,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享受。
二是新平臺。隨著本屆深圳讀書月啟動,“鵬城文學院”將揭牌運營,打造新大眾文藝創作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書影漫游”協同發展,以扛鼎之作匯聚時代精品、講好深圳故事,為全民閱讀提供豐富的內容供給。
三是新實踐。全國首個“全民閱讀專項基金”也將在讀書月啟動之時正式成立,并現場為首批注冊企業頒發證書。這是深圳立足新時代探索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項創新之舉,不僅為深圳構建全民閱讀體系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也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提供“深圳示范”。
此外,在本屆讀書月期間,各項品牌活動亦穩步推進:圍繞“深港澳共讀”“深新共讀”“深喀共讀”,將舉辦幾十場文化活動;“年度十大好書”“年度十大童書”評選持續優化機制,新增“最具潛力新作”等獎項;“大家的聲音”讀書論壇邀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艾倫·麥克法蘭教授分享真知灼見等。
從建造國內首個大面積書城,到第一個推廣“全民閱讀”;從率先提出“文化立市”、建設“圖書館之城”,到率先為閱讀立法;從創立“全國新書首發中心”,到如今成立全國首個“全民閱讀專項基金”,深圳始終走在推動全民閱讀的前沿,以一系列開創性實踐,重塑市民精神生活,豐富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內核,生動詮釋著“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的深刻內涵。
科技賦能
舉辦“AI領軍者沙龍”等活動 實施“市民AI素養提升計劃”
在深圳,數字閱讀正與傳統閱讀相結合,“守住我們的內核和素養”。
深圳,名副其實的“科技之城”與“創新之城”。火出海外的“魔法圖書館”——深圳圖書館北館可根據指令,在10分鐘內從全館540萬冊紙本文獻中調取一本書送到讀者手中;“了不起的深圳黑科技”展示中心入駐“灣區之眼”,市民可一眼了解深圳高新企業最新成果;AI朗讀亭、數智閱讀空間在各類閱讀空間、校園隨處可見……數字技術帶給閱讀前所未有的便利。
《深圳全民閱讀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閱讀圖書達22本,其中電子書達12.42本、紙質書達9.21本;日均數字閱讀時長達235.24分鐘,電子閱讀器使用時長穩定在61.62分鐘,較上年顯著提升。這組數據不僅反映了市民高漲的閱讀熱情,更揭示了閱讀載體與內容生態正在發生的深刻演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拓展著閱讀邊界的廣度。但無論技術如何迭代、閱讀介質如何演變,人們通過閱讀傳承文明、啟迪智慧的需求都不會消失。
以“AI時代 愛閱讀”為主題的第26屆深圳讀書月依托雄厚的AI產業基礎,將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閱讀全鏈條:舉辦“AI領軍者沙龍”“青年圓桌對話”,實施“市民AI素養提升計劃”,開展“AI知識闖關”等互動活動,系統提升市民數字素養;“云上讀書月”聯動閱文集團等企業,統籌聚合優質數字閱讀資源,為市民定向投放數字閱讀禮包,并發起“云端悅讀”共讀計劃,推動全民閱讀實現從資源供給到參與轉化的模式升級,體現“科技為民、閱讀惠民”的城市溫度。
文化浸潤
深圳讀書月煥新打造六大功能平臺
“因為閱讀,愛上一座城”,是時下越來越多年輕人感知城市文化深度的獨特方式。在“十一”八天長假里,深圳圖書館共接待20.55萬人次到館讀者,舉辦72場讀者活動,新增1.16萬人注冊讀者;新開業的公園書吧荔湖書苑日均客流量達到300~400人次;自9月26日開業至10月8日,“灣區之眼”累計接待近100萬人次。文化閱讀空間已成為市民青睞的文化聚場。
位于深圳灣公園的白鷺坡書吧是不少來深游客的必選打卡點,這里不僅是市民日常的精神棲息地,也成為游客讀懂深圳的一扇窗。而這在深圳并非孤例。隨著全市公共圖書館一體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截至9月,深圳再添15處特色閱讀空間與6家主題書吧。此外,截至2024年年底,深圳共有1201個服務網點(包含879家公共圖書館、322臺自助圖書館)加入“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體系。
從1996年首座書城在羅湖啟幕,到今年9月26日“灣區之眼”璀璨啟航,書店的角色已悄然轉變——從服務單一文化需求的“錦上添花”,邁向覆蓋全域、普惠共享的“均衡發展”。“一邊是煙火,一邊是書香”的布局,讓文化浸潤于城市脈搏中。2024年全年舉辦各類全民閱讀活動達2.7萬余場次,吸引近千萬市民參與,全網觸達超億人次。其中,2025年粵港澳桂瓊“共讀半小時”活動,近40個城市、2897個基層共讀點、95.54萬人線上線下參與;“每天息屏一小時”倡議活動,整合發布362項年度優質品牌活動;“深圳未成年人閱讀推廣進基層”項目,閱讀推廣點從30個增加到75個……多維度的閱讀場景增強人與城市的情感黏性,也讓每一處“城市會客廳”成為可抵達的心靈棲息地。
這一切,正是對國家“堅持文化惠民,推進書香社會建設”號召的生動回應。作為已持續舉辦25屆的高品質全民閱讀品牌,今年,深圳讀書月將煥新打造全國全民閱讀先行示范、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交流、閱讀活動品牌孵化、優質閱讀資源整合供給、青少年閱讀成長賦能和城市書寫與文學精品創作六大功能平臺,繼續聯動舉辦2025南國書香節暨第七屆深圳書展,延續“在藍天下、草地上辦書展”的深圳特色。
當城市夜幕降臨,華燈初上,24小時書吧無縫銜接人們的生活,點亮閱讀之光。這盞燈,照見深圳的過去——45年經濟特區變遷沉淀于字里行間;更照亮城市的未來——溫暖每一個奮斗的夢想,點燃創新創造的熱情,讓深圳以更自信更從容的步伐擁抱世界、開創未來。
采寫:南都記者 謝湘南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