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濱初中的校園里,總有一個身影,步履匆匆卻目光堅定;總有一份堅守,默默無聞卻擲地有聲。她,就是朱合玲——一位用文字書寫教育溫度、用鏡頭記錄校園光影的優(yōu)秀教師。
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朱合玲始終將“傳播好聲音、網聚正能量”作為自己的使命。她不僅是學校宣傳辦的骨干教師,還身兼陜西省教育宣傳通聯(lián)總站通聯(lián)員、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安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等多重身份。2023年8月,她從紫陽中學初中部調入漢濱初中,從此便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學校宣傳平臺的創(chuàng)建與運營中。
![]()
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這些在旁人眼中或許只是新媒體工具,在她手中卻成為傳遞教育理念、凝聚師生情感的重要橋梁。她一手創(chuàng)建了漢濱初中視頻號,并獨立承擔起策劃、拍攝、剪輯、編輯等一系列繁重工作。在同事眼中,她“天賦異稟又善于學習”——從未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她,僅憑自學便迅速掌握了攝像與剪輯技術,成為學校宣傳陣地上不可或缺的“技術能手”。
“她有著高度的責任心,能夠吃苦耐勞。”這是同事們對她的一致評價。多少個深夜,當校園歸于寧靜時,宣傳辦的燈光依然亮著;多少個周末,當別人享受閑暇時,她仍在為一個個宣傳視頻精心打磨。畢業(yè)季的送考視頻,她要捕捉師生間最難舍的瞬間;春節(jié)前的拜年視頻,她要協(xié)調十幾個教研組、數百名教師,將祝福凝練成最溫暖的畫面。她常說:“宣傳工作是學校的窗口,絕不能將就。”
2024年,為了制作學校年度總結視頻和體育獲獎專題片,她帶領助手李媛老師,從數百個素材片段中反復篩選、精心剪輯,常常工作到凌晨。正是這份對完美的執(zhí)著,讓漢濱初中的每一個宣傳作品都飽含情感、打動人心。
作為小記者社團的指導老師,她將滿腔熱情傾注于培養(yǎng)小記者上。她與陳靜華老師默契配合,帶領小記者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市圖書館學習采訪禮儀,在藏一角博物館感受歷史厚重,在瀘康酒業(yè)了解傳統(tǒng)工藝……兩年來,六百余名小記者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成長,多位同學在安康日報、冰心散文征文大賽中榮獲全國及省市級獎項。
“朱老師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合作者。”與她共事多年的同事這樣評價,“她那干練靈活的個性、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構成了她人生最靚麗的底色。”
在二十余年的教學生涯中,朱合玲從未停止過自我提升。她堅持每日讀書寫作,將教育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化作清新脫俗的散文。《巷子拐角的書店》等作品陸續(xù)發(fā)表在《安康日報》《漢江文藝》等報刊,個人公眾號“指間溫暖”和“秦巴散文”平臺更是她文學創(chuàng)作的園地。她說:“寫作讓我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對教育的熱忱。”
除了文學創(chuàng)作,她在新聞宣傳領域也同樣碩果累累。《漢濱初中:趣味體育樂翻天 陽光運動伴成長》等百余篇稿件被省市級媒體及“學習強國”平臺采用;她運營的學校視頻號在兩年間發(fā)布近百條視頻,《拾金不昧好少年》《防溺水宣傳片》等作品點擊量破萬,被多家媒體轉載,讓正能量通過小小的屏幕傳遞到千家萬戶。
她默默耕耘在宣傳和教育領域,曾榮獲“中央電化教育館微課一等獎”“陜西省冰心文學大賽一等獎”“陜西省冰心文學大賽指導老師金獎”
“陜西省微課大賽一等獎”“西安外國語大學國培優(yōu)秀學員”“安康市書香家庭”“安康市教育宣傳優(yōu)秀通訊員”“安康市校園好網民”“漢濱初中先進管理工作者”“漢濱初中家長學校首批指導專家”等稱號,論文曾獲得全國一等獎。多重身份與榮譽的背后,是她對宣傳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愛與堅守,是她用實際行動詮釋的責任與擔當。
從青澀到成熟,從教師到作家,從傳統(tǒng)教學到新媒體傳播,朱合玲用二十年的堅持詮釋了什么是“不負初心”。她以筆為舟,載著教育的理想橫渡時光;她以網為橋,連著學校與社會傳播希望。在平凡崗位上,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也為漢濱初中這片教育熱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陳靜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