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建康 攝影報道) 今天(2025年11月3日),一場承載著傳統工藝魅力與文化傳承使命的展覽——殷毅軍核雕特展,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博物館盛大開展。作為該博物館【文化大師】特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特展將持續至12月12日,為觀眾帶來一場別具一格的藝術盛宴。
![]()
![]()
展覽現場,46件套由核雕大師殷毅軍精心創作的核雕精品熠熠生輝。這些作品憑借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設計,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展廳內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反映國家重大活動題材的《北京奧運五福瓶》《上海世博中國館》,以細膩的雕刻展現了時代的輝煌;紅色主題作品《憶往昔 不忘初心》《紅軍強度大渡河》,傳遞著深厚的愛國情懷;而展現蘇州特色的《運河十景》《山塘七貍》《東方之門》和《圓融》等作品,則將蘇州的地域文化與核雕藝術完美融合,引得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
![]()
此次核雕特展不僅是一次靜態的展覽展示,更是對非遺核雕活態傳承的全面嘗試。展覽期間將舉行兩次手工坊核雕體驗活動,讓觀眾能夠零距離觸摸核雕藝術,沉浸式感受其獨特魅力。
![]()
![]()
核雕,是一種果核上的雕刻藝術,其體量大不盈寸,其空間指掌之中。這一方寸之間的微雕藝術古已有之,明末魏學一篇《核舟記》的通讀記誦,讓這門靈怪之技深入人心。如今,核雕既是一件可裝飾、可把玩的掌上奇珍,更是因其題材包容萬干,成為集審美、鑒賞、收藏于一體的微雕藝術品。核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技藝,是中國智慧的體現,它將人們唾棄之物變廢為寶,在方寸之回表現廣闊天地,是人們精神世界的寫照和寄托。核雕因小巧雅致、做工奇特、內容豐富、便于攜帶、易于包漿等特點而備受人們推崇和喜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工藝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和投資收藏價值。
![]()
![]()
![]()
核雕大師殷毅軍出生于1969年,來自蘇州光福核雕世家。40多年來,他從核雕初入門者成長為癡迷終生的匠人,不斷進取,先后加入蘇州民間文藝家協會、蘇州工藝美術學會和中國民協等。他是非遺項目(光福核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榮獲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受聘江蘇省產業教授,為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作為手工藝者代表,他多次參加非遺展示展覽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推廣和宣傳非遺,其作品在工藝美術展覽會和民間工藝展中屢獲大獎。
![]()
![]()
![]()
此次核雕特展的舉辦,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也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核雕藝術的獨特魅力。它為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核雕這一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也讓非遺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