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3月,欲壑難填的日寇在陸續占領東三省和熱河后,又打算將魔爪伸向長城以南。坐鎮北平的東北軍少帥張學良退無可退,只得整備部隊投入抵抗。其中,第107、第110、第117師等部被編成第67軍,由親信將領王以哲擔任軍長,迅速投入長城抗戰。
![]()
![]()
長城抗戰前夕緊急組建
該軍中,第107師前身為東北陸軍第1旅,爾后改為獨立第2旅,王以哲當時就是旅長,駐沈陽北大營;1931“九·一八”事變時,該旅首當其沖,遭日寇重創后退至關內。1933年2月,該旅剛剛改編為第107師,隨即編入第67軍。
第110師前身為東北陸軍第4旅,爾后改為獨立第1旅,也是1933年2月改為第110師。
第117師并非東北軍的底子,而是來自南方的第19路軍將領翁照垣憤于日寇侵略,一路北上至北平,被張學良任命為第117師師長,將東北義勇軍獨立第8梯隊等部合編成第117師。
![]()
西安事變前后連續撤編3個師
不過,第67軍在長城抗戰后,就被調到了南方戰場,與鄂豫皖蘇區及陜北紅軍交戰,損失不小。好在張學良此時已調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節制陜、甘、寧、青四省軍政事宜,因此第67軍的補充也算及時,不但補齊了編制,還增加了第108師、第115師,使得該軍成為下轄5個師的超級軍。
但1935年9月,第110師在陜北甘泉遭紅軍伏擊,全軍覆沒,蔣介石趁機將該師番號取消。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東北軍群龍無首,發生內亂,代掌軍權的第67軍軍長王以哲也被暗殺;蔣介石趁機落井下石,將第115師、第117師的番號也一起取消。
![]()
淞滬抗戰中損失大半兵力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后,該軍僅下轄第107師、第108師,但能夠再次與日寇對戰,全軍上下還是士氣高漲,先是在河北大城一帶力挫來犯日寇;10月底又奉命南援上海,于11月3日抵達長江南岸的青浦。剛到戰場就趕上國民黨軍全線敗退,奉命在松江死守3天,掩護主力撤退。
由于時間倉促,第67軍來不及構筑工事就投入了作戰,在裝備占優的日寇面前損失很大。短短3天時間,全軍就傷亡大半,軍少將參謀長吳桐崗、108師少將參謀長鄧玉琢、322旅少將旅長劉啟文、321旅少將旅長朱之榮以及8名團長陣亡,107師損失殆盡,108師傷亡也超過2/3。
![]()
8日夜間,死守松江3日的任務終于完成,第67軍后撤途中,由于蘇州河上的大橋已經被日寇炸斷,軍長吳克仁只好親自率部泅渡,結果渡河期間突然遭到日寇小股便衣隊襲擊,吳克仁中彈落水,壯烈犧牲,這也是淞滬會戰中唯一一位殉國的中將軍長。松江一戰后,第67軍被完全打殘,軍長也陣亡了,隨即被取消番號,僅剩的第108師,也被調入中央軍第79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