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專機降落在首爾那天,韓國總統李在明送上了一頂鍍金王冠——復刻新羅時代“天馬冢”文物,用掉1公斤黃金、鑲嵌380顆寶石,匠人耗時20天打磨而成。
這份厚禮卻像極了一場交易的預付款:韓國用國家尊嚴和3500億美元,換來了美國關稅從25%到15%的“優惠”。
![]()
“投資換關稅”的賬本里,藏著一道經濟選擇題
韓國承諾的3500億美元投資,分拆成了2000億現金和1500億造船專項資金。現金部分每年最多掏200億,相當于韓國年國防預算的三分之一,要連續付十幾年才能湊齊。更扎心的是,韓元匯率從7月的1390跌到1440(兌1美元),實際支付金額從487萬億韓元暴漲到504萬億。
這筆錢夠買下韓國去年對美全部出口額的兩倍還多,卻只換來汽車關稅降低10%——而日本早已享受15%的稅率,韓國反而丟了原本的零關稅優勢。
![]()
核潛艇誘餌:費城船廠的“紙上談兵”
基于在社交平臺對韓國的核動力潛艇的高調的“認可”中,特朗普不僅給了韓國一個看似十分大的軍事禮物,其實也把韓國的軍事發展潛力徹底地捆綁在了美國的戰略利益上,甚至把韓國的核動力潛艇的建造都變成了一種“無奈”的選擇,盡管剛剛由韓國的韓華集團的收購的還未能完全地將美國費城的造船廠的生產線的配齊的全,連核材料的處理的設備都還沒有完全的配齊,更別說那里的技術的工人就更是少得可憐了。
如今讓剛剛從造民用的“小舟”起家的某些船廠一夜之間就要“開掛”地轉型造核潛艇,的確讓人覺得如同“讓剛拿到駕照的普通人就開起F1的超級跑車去參加世界大賽”一樣,簡直就是一場不可思議的“神奇之變”,但更為關鍵的卻是,韓國所謂的"自主防務"到頭來也只不過是對美國的依賴加深了,而且還每年都要為那些美國的核潛艇的維護付出三倍于常規的巨額費用。
![]()
利潤分成暗坑:韓國真能五五開?
協議寫明,投資本金收回前利潤對半分嗎,但對比日本5500億美元投資方案,特朗普曾放話要拿走90%收益。
韓國看似占了便宜,實則項目選擇權在美國手中,例如1500億造船資金只能投入費城船廠,而韓國造船業49%的鋼材、30%核心部件依賴中國供應鏈,眼下韓華集團5家美國子公司已被中國列入制裁清單,若中國切斷稀土供應(一艘核潛艇需4噸稀土),項目可能直接爛尾。
![]()
“含淚簽字”背后的戰略困局
這樣李在明的政府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旦拒絕了美國的條件,就必然會將半導體等一大批中國的“命脈”產業都加征100%的關稅,這將對中國的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失,但如果一旦就地接受了美國的條件,那么就意味著中國的農產品的市場將不得不對美國的農產品全面打開大門,即使我們將大米、牛肉等幾種農產品的出口也都要開放,僅僅這一項的損失就將高達30億美元,而將近10萬戶的農戶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其“永久割讓”美軍漢弗萊斯基地的要求,無異于將一根刺狠地插進了韓國的“主權神經”。這場交易暴露了美國“盟友稅”的本質——用安全焦慮撬開盟友錢包,再用投資鎖死其產業自主權。
![]()
韓國的3500億美元,買不到關稅公平,只換來戰略附庸的枷鎖。當霸權邏輯成為貿易規則,小國的“妥協”終將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