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母親帶著她十二歲的孩子到醫院就診,她告訴醫生,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有便秘,本以為長大了情況就好點,結果呢,她卻發現癥狀越來越嚴重,嚴重的便秘已經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質量,現在一要排便,就特別緊張,而且很痛苦。
醫生檢查后,告訴這位母親,你的孩子由于長期便秘,已經導致了痔瘡和肛裂這樣的并發癥,這些都是因為長期過于用力排便,導致肛門過度用力,從而引起了一系列肛門疾病的發生。
為什么這么小就便秘呢?是水喝的太少,還是蔬菜和水果吃的太少,還是運動太少呢?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培養起孩子規律排便的習慣。
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這里有非常豐富的神經,也能產生各種神經遞質,腸道運行和大腦運行一樣,有自己的生物鐘節律,那些能遠離便秘的人,往往會固定在相同的時間排便,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規律的排便習慣。
事實上,那些腸道正常的人,往往會固定在上午的時間排便,這其中是有怎樣的秘訣呢?不妨來了解一下。
![]()
第一,早上6點-7點這個時間段
早上6點-7點,是很多人起床的時間,很多人起床以后,第一件事要做的可能就是到廁所排便。
那些排便規律的人,一旦養成習慣,長時間都會按照這樣的規律一直進行下去。
晚上睡覺的時候,褪黑素分泌增多,皮質醇分泌減少,這些都會抑制腸道的活動,清晨時段,皮質醇分泌達到高峰,這種激素能喚醒身體并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早上起床以后,從躺臥變為直立姿勢,腹腔內臟位置改變,腸道受到重力作用,對直腸產生壓力,容易引發便意。
所以,早上6點-7點,其實是非常適合排便的,很多人堅持這個時間排便,一整天的時間腸道都清清爽爽。
第二,早餐后30分鐘
也有很多人,早上起床的時候不會馬上排便,但是吃完早餐以后30分鐘,便意就來了,也有很多人說,吃完了馬上就去拉,這是不是提示消化能力不好?
當然不是,進食早餐以后,很容易誘發胃結腸反射,這是胃充盈以后,會反過來刺激結腸的蠕動,所以這個時候也會產生便意。
我們進食以后,排出來的大便當然不是剛吃進去的東西,而是結腸蠕動以后,刺激之前所吃的食物殘渣的排空。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年人會罹患便秘,主要原因是年齡大了,器官衰老,胃腸蠕動能力下降,導致老年性便秘,當然,也有的老年人是罹患了器質性疾病,比如大腸癌,從而出現便秘。
不要認為預防便秘,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從孩子開始,就要預防便秘,作為醫生,碰到便秘的孩子時,都會建議家長多培養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讓他們堅持在早上的時間蹲一蹲廁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因為早上是非常適合排便的,時間長了,養成習慣了,自然也就不便秘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