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七位公募投研人士解讀滬指叩關4000點:市場持續走強,新一輪“健康慢牛”行情有望開啟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張燕北
十年磨一劍,日前,在科技成長行情的引領下,滬指不負眾望,沖破了4000點。
數據顯示,10月份滬指收漲1.85%,連續6個月上漲,創2014年5月到12月后最長月線連漲紀錄,一度站上4000點整數關口,創10年多來新高。
市場在經歷前幾年的調整后終于回到這一歷史性點位。站在4000點關口附近,投資者既興奮又忐忑:這輪行情的驅動邏輯是什么?增量資金來自哪里?引領市場的新主線是什么?市場風格如何切換?潛在的最大風險在哪里?新一輪“健康慢牛”行情開啟條件是否已經具備?
為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七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
![]()
萬家基金副總經理、萬家品質生活基金經理 莫海波
![]()
景順長城研究部基金經理 王開展
![]()
中歐周期優選基金經理 任飛
![]()
平安鼎越混合基金經理 林清源
![]()
財通資管權益基金經理 李晶
![]()
諾安鼎利基金經理 周穎愷
![]()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投資經理 羅水星
市場上漲是政策、企業
和資金面信心修復的結果
中國基金報:在你看來,驅動本輪市場站上4000點的最根本動力是什么?
莫海波:這輪市場上漲的根本動力主要來自資本市場信心的修復。過去較長時間,中國優質資產的估值相比于海外始終處于較低位,但自4月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以來,中國開始反制,此后中美關稅談判不斷獲得延期,這是國家實力的體現。同時,“反內卷”政策落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等都極大提振了資本市場信心,市場估值中樞得到顯著修復。從驅動力看,本輪行情以估值修復為主,疊加高景氣板塊的盈利大幅改善,因此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征。
王開展:流動性改善和產業邏輯驅動是本輪市場走強的兩大動力。一方面,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下行使得資金面較為寬松,權益資產整體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的技術變化,拉動了相關企業盈利大幅增長,帶動股價上行。不過,多數傳統行業盈利增長較為乏力,因此,本輪市場行情更多是結構性走強而非整體普漲。
任飛:本輪市場上行是宏觀環境改善、政策預期好轉、風險偏好提升與盈利周期上行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主要驅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下中長期估值體系的修復和再定價。
林清源:市場的第一階段修復主要由估值驅動,但從半年報到三季報數據披露后,市場正在轉向“結構性的盈利驅動”。估值修復與盈利改善之間,并非簡單的“A發生、B接著發生”的先后順序,而是一個正在啟動、相互加強的良性循環。
羅水星:國內穩市場政策的推進與國內外科技產業爆發的共振推動市場上漲。本輪行情的基礎主要還是企業盈利改善,帶動市場人氣上漲,完成了估值的修復,漲得不錯的都是營收或利潤快速增長的有色、電子、通信、創新藥、游戲等板塊。
周穎愷:根本動力是政策與科技創新的多重合力。一方面,證券市場政策的頂層設計配合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共同提振市場信心,也為后續市場持續優化投資者回報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十五五”規劃和國家對發展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定調,為新入市資金投資方向提供指引。
增量資金主要來自
中長期機構資金和居民儲蓄轉移
中國基金報:市場的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何方?這種資金結構對市場的健康度有何影響?
王開展:整體來看,增量資金主要來自險資、社保年金和高凈值私行客戶,不同資金的著力點有所不同:險資和社保年金更多通過指數基金加大對權益資產的配置;高凈值私行客戶更多配置量化私募資金,這些資金更傾向于在中小微盤的市場通過高頻交易捕捉超額收益。
任飛:長線資金加速入市是增量資金的基礎保障,起到了穩定市場預期的“壓艙石”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市場企穩向好。目前的資金結構呈現出機構資金主導、政策指引呵護、居民參與的健康態勢。
莫海波:市場主要增量資金來自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方向轉移。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政策對資本市場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權益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回升,居民資產配置開始向權益資產遷移。
周穎愷: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中長期機構資金和居民儲蓄轉移,結構優化顯著提升了市場健康度:一是社保、險資、年金等中長期資金下穩步提升權益配置比例;二是外資持續流入;三是居民儲蓄通過公募基金等渠道入市,市場流動性從存量博弈轉向增量入場。中長期資金占比提升增強了市場穩定性,并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的戰略領域傾斜,形成“長錢支持長投”的良性循環。
林清源:增量資金主要來自保險資金、社保和養老金、公募基金和兩融。這一輪增量資金在結構和性質上都比2015年時要健康得多,最大的不同是“長線耐心資本”的占比顯著提升。
羅水星:增量資金相對多元,既有政策資金,也有機構資金,在6月之后還可以看到高凈值人群和普通投資者加速入市。資金的多元化有助于市場風格和結構的平衡,市場參與主體越多、資金結構越多元,市場的活力越充沛。
科技成長仍為主線
中國基金報:展望后市,你認為引領指數進一步上行的新主線會是什么?市場風格會向哪個方向切換?
羅水星:在上證指數從3300點上漲到4000點的過程中,成長板塊和有色板塊的貢獻較大,后續大金融、傳統周期和消費能否接續發力很關鍵,個人認為后續科技整體震蕩但結構亮點多,“反內卷”相關的周期可能逐漸發力。
王開展:從去年“9·24”至今,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產業邏輯驅動,本輪行情主要以科技大盤為主線。在上述產業邏輯走弱之前,預計科技成長方向依然會是市場最重要的主線,但由于成長類資產估值快速抬升,成長與價值之間的比價關系有了很大的改變,成長風格短期存在性價比下降的隱憂;就未來一個季度而言,價值風格或更有性價比。
李晶:市場主線還是科技成長,AI是一個長達3~5年的大機會,模型創新和應用繁榮都將深刻改變科技趨勢和未來的工作生活,也是最容易兌現業績的方向,因此成長風格的機會可能更多。
周穎愷:中長期來看,科技成長主線仍將引領指數上行,市場風格階段性會存在強弱切換。
莫海波:四季度海外地緣政治、關稅風險可控,有助于資金進一步配置權益資產,且指數在高位震蕩調整后,部分板塊交易情緒和擁擠度壓力已有所釋放,未來指數有望繼續震蕩向上,持續看好AI、煤炭等板塊的投資機會。
任飛:展望后市,驅動力可能是“科技+經濟周期共振上行”,預計市場風格趨于平衡,我們會關注“科技+順周期”方向。
政策“組合拳”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基金報:你如何評估政策“組合拳”在本輪上漲中的作用?
莫海波:去年“9·24”以來,隨著資本市場戰略地位提升,政策對長線資金入市、投資者保護等多方面的政策細節和監管制度更加完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資者對于資本市場回報率的預期,這是居民資金不斷流入股市的基礎條件。
王開展:政策的支持無疑是本輪上漲的重要前提,除了各項產業、財政、貨幣政策的支持舉措以外,最重要的其實是對投資者信心的修復,這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引領和承托作用,讓市場徹底跳出了前期的“信心不足-成交量下降-流動性變差-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
任飛:本輪市場上行離不開政策“組合拳”的系統性發力與預期管理。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成功塑造了本輪行情的信心修復。
羅水星:大家喜歡用“水池”來形容資本市場,我認為產業政策是“源頭活水”,制度建設是“蓄水池”,財政貨幣政策及政策資金是應急補水的“消防管道”。此前,資本市場因投融資功能失衡出現資金外流,后續通過“國九條”等制度補漏,疊加宏觀政策與資金應急“注水”,以及長期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發投入與政策支持,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并持續為市場注入“活水”。因此,即便面臨外部重大沖擊,市場仍保持穩健向好態勢。
李晶:政策“組合拳”非常好地提振了市場的信心,帶來了情緒的反彈。政策也給經濟帶來了很好的托底作用,今年整體經濟形勢較為穩定,這些都是股市上漲的底層基礎。
高估值板塊存在盈利不及預期的風險
中國基金報:當前市場面臨的最大潛在風險或“灰犀牛”是什么?
任飛:站在當前時點,市場最大的“灰犀牛”是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慢于預期的風險。美國失業率已經連續攀升超過8個季度,美國宏觀經濟增長尚未反映出失業率變化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放緩。國內宏觀經濟正在企穩,但復蘇基礎仍不牢固。如果后續改善幅度不及預期,或者外需突發疲軟,可能導致企業盈利改善節奏放緩。
莫海波:外部的主要風險在于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定,可能對市場風險偏好產生擾動;內部的主要風險在于部分熱門板塊預期較為一致,且交易擁擠度過高,一旦行業景氣度或市場風險偏好出現負面變化,可能造成集中兌現。
林清源:值得關注的是,市場短期對AI的熱情過高,如果實際進度不達預期,這種“高期望”與“慢現實”之間的落差就可能導致相關板塊出現短期回調。
李晶:主要是外部地緣政治的風險。明年對中美兩國來說都是關鍵的一年,可能還有多輪談判,也難免會有一些科技層面的摩擦。臨近年底,4000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短期可能有一定的反復或獲利了結。
周穎愷:在部分高估值板塊中,部分企業可能存在盈利兌現不及市場預期的風險。如果商業模式兌現不成功,則整個產業涉及的相關企業均存在估值泡沫破裂的風險。
王開展:當下結構性行情過于極致,部分板塊出現了“資金抱團”等過熱跡象,而“賺錢效應”又使得這些板塊虹吸了市場較多的交易量。一旦產業邏輯發生預料之外的利空,當下過于擁擠的“抱團”行情可能生變,進而導致大盤階段性震蕩。
建議從積極進攻轉向優化持倉結構
中國基金報:面對4000點這個重要的心理和技術關口,你的投資策略會做出怎樣的調整?對普通投資者有何建議?
任飛:我們認為,此時既不宜盲目追高,也不應過早悲觀,建議以“管理波動、精選確定性”作為投資策略的核心方向。當前,市場的估值修復階段已基本完成,后續上行要依靠盈利改善與行業趨勢來驅動。
李晶:我會繼續選擇基本面扎實且估值相對合理的方向,尊重產業發展的邏輯,在這個主線當中擇優布局相關標的。綜合比較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會堅守科技和AI方向。
周穎愷:在4000點關口,策略上,建議從積極進攻轉向持倉結構優化,強調防御與成長的平衡。在保持科技成長配置的同時,關注低估值金融、周期股的補漲機會。中短期可控制倉位,避免追逐高擁擠賽道,側重于持有基本面扎實的企業股票。建議普通投資者采用定投方式參與長期主線,避免盲目追漲。
王開展:我的持倉結構一直比較均衡,當下會更注重于保護已經取得的收益,持倉結構會更加保守。建議普通投資者均衡配置各類資產,避免滿倉或大倉位集中在熱度特別高的細分板塊,以規避潛在的大幅回撤風險。
新一輪“健康慢牛”的基礎條件已具備
中國基金報:你認為A股是否已經具備了開啟一輪“健康慢牛”的基礎?需要哪些條件支撐?
莫海波:新一輪“健康慢牛”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一是當前資本市場有高股息的國央企藍籌股作為指數穩定器,長線資金不斷加大配置,能夠有效抵御市場的下行風險;二是AI、機器人、新能源等領域的優質龍頭在全球市場卡住有利位置,不斷做大做強,保持盈利高景氣增長,為市場提供上行動能;三是居民資金配置權益的比重依然偏低,未來有望繼續入市,為市場提供有效、活躍的增量資金支持。
王開展:相比于前幾輪更為猛烈的全面牛市,本輪市場結構性特征更明顯,當下依然能夠找到一些機會,也希望經過合理的結構性調整之后,市場可以走得更穩。“健康慢牛”是一個美好的期望,需要市場各類參與者的共同努力。這幾年優秀的上市公司占比在快速提升,市場的含金量越來越高,我們對權益市場有較強的信心。
林清源:A股市場正在為一輪有別于以往的“結構性慢牛”行情奠定堅實的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資金更穩、政策更穩、基本面起點更高。
周穎愷:A股已初步呈現長期上漲趨勢,但仍需滿足兩個條件才能真正夯實長期趨勢:一是企業經營環境穩定,包括海外地緣政治環境和國內產業政策環境,穩定的商業環境才能為盈利提供合理的預期,從而壓縮股價估值波動的空間;二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提升,具備價值發現功能的資金成為市場主導后,短期投機性才會得到抑制。
尋找產業變革中的勝出者
中國基金報:與十年前相比,你的心境和投資策略有何不同?
任飛:作為研究負責人和基金經理,我深刻體會到,隨著行業的發展,個人的能力相比于十年前更易遇到瓶頸,2015年可能“夠用”,當前則明顯“不夠用”,百億元規模的基金產品需要諸多研究員的共同支撐,因此,中歐基金致力于打造“專業化、工業化、數智化”的投研體系。
林清源:經歷多輪完整的市場周期后,無論是投資策略還是個人心態,我都更看重“基礎”。作為基金經理,我現在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根本轉變:不再專注于“在泡沫中博弈”,而是更專注于尋找產業變革中的勝出者。
李晶:我認為,引領經濟發展的動能不一樣了,過去注重發展的速度,現在更重視發展的質量,科技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更加凸顯,新興產業占比也在提升,因此,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也要提高科技成長板塊的比重。
周穎愷:與十年前相比,我當前的心境更加理性穩健,投資策略也更加注重中長期業績的持續穩定。十年前,市場充斥著杠桿資金驅動的投機氛圍,個人心境易受短期波動影響,策略研究側重于企業當期業績的爆發力和市場關注熱度;當前,我更注重企業業績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將策略落實到基金產品投資的過程中。
編輯:黃梅
校對:紀元
制作:小茉
審核:木魚
注:本文封面圖由AI生成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