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立
十年,彈指一瞬。于資本市場而言,流逝了時光,留下了一輪輪牛熊的記憶;在指數起伏中,上市公司間的進化論在時刻上演,新的公司進場,不適的被淘汰,同時沉淀了一批優質的白馬股,以扎實的業務能力與強大的抗風險能力,穿越牛熊,成為資本市場的真金。
溫氏股份(300498.SZ)就是這樣的企業。其用了十年時間,完成了從不足500億到千億營收的跨越,在“溫”和而穩健的步伐中向“百年溫氏”目標堅實邁進。
2015年11月2日,通過換股吸收合并大華農,溫氏股份等到自己上市的高光時刻,股價首日便飆漲242.5%,成為當時創業板“市值一哥”,這背后是其四十多年對行業周期的不斷探索與沉淀。
從1983年“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創辦的簕竹雞場,到1997年禽流感危機后戰略布局生豬養殖,再到逐步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出育種、屠宰、食品加工、現代農牧設備制造等業務,溫氏在行業起伏中一步步構筑著自己的護城河。
上市十載,溫氏股份經歷了行業周期的考驗,頂住了非洲豬瘟的沖擊,卻始終保持著戰略定力。通過“內生增長+資本運作”雙輪驅動模式,公司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總營收突破千億大關,年肉豬銷量躋身行業前列;十年研發環保投入累計超百億元,不僅實現“豬芯片”的自主可控,還推動節糧減排的綠色發展。
![]()
圖片來源:溫氏股份官網
資本賦能產業升級
上市是溫氏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借助資本力量,溫氏股份的養殖業務發展迅猛。
上市前(2014年),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僅剛過千萬頭,肉雞出欄量不到7億只。而在2024年,其肉豬銷售3018.3萬頭(全國第二家突破3000萬頭),較2015年增長96.6%;肉雞銷量則在當年首次突破12億只,較2015年增長62.4%。
但十年發展背后,溫氏股份也經歷了周期的磨礪:前有非洲豬瘟帶來豬價飆升,后有供需關系反轉后的長期磨底,并在2023年遇到行業十年一遇的“算總賬全年虧損”年。
豬周期下行探底之時,溫氏股份為“過冬”籌備資金,增厚“血條”:2020年10月完成兩筆境外高級無抵押美元債券的發行,合計6億元;2021年4月,溫氏股份發行92.97億元可轉債……這不僅增強了溫氏應對行業周期低谷的信心和信念,也助力公司完成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在“血條”增厚的同時,溫氏股份亦提升“造血能力”。一是在行業周期波動中,通過持續優化母豬群體、提高產能利用率、優化飼料配方等降本增效措施實現穩健經營,而生豬養殖完全成本也從2021年上半年的12.5元/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2元/斤,四年時間成本降超50%,為生豬微利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是溫氏股份通過收購、投建等方式,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構建產業鏈生態圈。
橫向拓展方面,自2019年至今天,通過收購多家公司股權,不僅拓展白羽肉雞領域,還完善豬產業全國布局以及提升公司種豬供應能力。戰略升級方面,2024年4月,溫氏股份以16.1億元收購擬筠誠和瑞91.38%的股權,構建循環經濟新戰略;2025年2月,其戰略入股安佑集團,以此強化飼料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
縱向延伸方面,在筑牢養殖根基的同時,溫氏股份向食品端蓬勃發展,其2024年肉雞屠宰量較2015年增長近487.7%,其肉雞熟食(預制菜)9年銷量(2015-2024年)銷量合計1.0億只,其中鹽焗雞產品在2024年獲得“全國銷售規模第一”認證。
在此背景下,溫氏肉制品加工產品營收自2017開始逐年增長,從1.86億元增至2024年的6.02億元,年占比整體呈上漲趨勢,一定程度上平滑了行業周期帶來的業績波動。
在資本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后,溫氏股份也不忘“投桃報李”。自2015年上市至今,溫氏股份累計現金分紅301.1億元(含2025年前三季度分紅)。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生豬養殖企業自上市以來的現金分紅總額中位數在9.08億元,而溫氏股份對股東的回報積極度可謂“行業標桿”。
科技破解行業痛點
非洲豬瘟讓行業學會了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生豬微利時代的到來讓行業更關注育種的研發。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曾提過,“種源是農牧產業的‘芯片’,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針對“十四五”期間種豬基因檢測依賴進口芯片的痛點,溫氏組建專項團隊攻關,成功推出“溫芯2號”豬基因育種芯片。該芯片僅需一滴血,即可精準解碼種豬生長性能、抗病能力等關鍵指標,檢測成本較進口產品大幅降低60%,破解了進口依賴難題。
攻克難關的背后是溫氏股份團隊長期的堅守鉆研和不斷增加的資金投入。據悉,溫氏股份早在1998年就開始種豬育種,根據年報數據統計,2015-2024年其共投入研發費用48.1億元,2024年較2015年增長269.2%。
持續投入終有回報,溫氏股份不僅建成世界最大的瘦肉型豬活體種質資源庫,實現了瘦肉型豬品種的國產替代,還掌握種豬雜交育種、全基因組選擇、體細胞克隆和基因編輯育種等多項領先的育種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成果推廣獎一等獎以上獎項13項。
![]()
豬育種芯片:PorcineWens55K。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與此同時,地處最愛吃雞的廣東,溫氏股份早在種雞選育探索發展超40年,而近十年,其中華土雞優質雞純系和肉雞品種(配套系)從46個提升至57個,成為國內掌握中華土雞優質雞遺傳資源最多的單位之一。
長達數十年的默默投入,讓“溫氏種豬”和“中華土雞”在行業內具有強大競爭力,也給溫氏股份穿越周期增加底氣;而近十年數智化與AI的快速發展,讓“賽博養豬”、“賽博養雞”成為農業新氣象。
2015-2024年,溫氏股份在數字化建設累計投入超30億元,不僅讓現代化雞舍、豬舍配備了環境自動控制、飼喂自動化、視頻監控等系統,也讓養殖成本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而在今年,溫氏與華為云合作新“上崗”的AI獸醫已經成為養殖戶們降本減虧的“得力干將”。
作為國內首個“執業級”AI獸醫師,溫氏AI獸醫診療系統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養雞的診療模式,從以往的“看天吃飯”、“憑經驗判斷”變成現在的“一鍵診療”、“精準用藥”,推動養殖成本下降。而未來,AI獸醫將從禽類拓展到生豬養殖,通過精準診療再度降本。
除此之外,溫氏股份還攜手華為云,基于華為云分布式云解決方案,構建了統一的數智化平臺,以實現數據本地存儲與高效分析,并借助AI算力賦能養殖全鏈路,有效提升了企業運營決策效率。
溫氏股份表示,其持續將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核心戰略方向之一,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圍繞溫氏產業價值鏈,引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AI等數字化技術,引領畜牧業數字化發展。
責任共筑可持續生態
隨著時代與環境變化,溫氏股份也在不斷迭代升級合作模式以助力鄉村振興,從“公司+農戶”模式起步,溫氏股份迭代出“公司+現代養殖小區”模式,并且2022年積極參與“政銀企村”和“政銀企村戶”共建模式。
自2022年5月廣東云浮當地探索“政銀企村”合作模式以來,溫氏股份參與了16個養殖小區項目。此模式中,除了公司、農戶的參與外,還撬動了更多利益相關方的力量——地方政府、銀行、村集體,由地方政府統籌各類涉農資金、提供規劃指導,銀行提供助農低息貸款,行政村做好土地整理流轉、關系協調。
作為“政銀企村”共建模式代表,云浮大穩養殖小區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該小區負責人范家明曾表示,在該模式下,現在農戶承擔的風險更小,收入更高更穩定。“以前農戶很多時間用在體力活,現在現代化的養殖技術省時省力,農戶從一批雞出欄8000-10000只,到現在輕輕松松養3萬只,收入增加2倍多。”
模式迭代助力鄉村振興,溫氏股份帶動萬千農戶共享產業紅利。根據定期報告,2024年末,溫氏股份的合作農戶有4.3萬戶。2015-2025年前三季度,合計支付給合作農戶養殖費用超961億元;戶均年收入由2015年11.1萬元增至2024年的27.5萬元,增長147.7%。
共享紅利使農戶致富,避險保障為農戶“兜底”。去年底,溫氏股份創新推出“愛農守護”計劃,為合作農戶提供涵蓋五大類保險的保障體系。據溫氏股份公眾號,截至今年8月底,欄舍險覆蓋率超過90%,人身意外險覆蓋率超過95%;在面對天災、風險時,也已有大批保單獲得理賠,為溫氏農戶帶來切實的利益保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除了響應鄉村振興、聯農助農的主旋律,溫氏股份同樣積極響應“雙碳”戰略,在綠色養殖方面不斷探索,促進“降本、提質、增效”,引領行業綠色發展。
![]()
溫氏尾水還田,水稻長勢茂盛。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資金投入方面,2015-2024年,溫氏股份共投入環保費用66.4億元,不斷地投入帶來的是綠色低碳的累累碩果。
綠色低碳領域,溫氏股份率先構建糞肥固碳核算方法學與標準體系(形成團體標準3項),首創“碳核算-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全鏈條體系,完成行業首例豬養殖園區和雞養殖園區的ISO14068碳中和認證,累計碳減排9500萬tCO?e以上。資源化利用方面,帶動有機肥生產約3200萬噸,協同有機種植6500萬畝以上,每畝節約化肥成本30%-50%。技術研發方面,其系統研發了畜禽養殖關鍵致臭因子源解析技術和臭氣凈化技術,2021-2023年期間氨減排7400余噸,臭氣去除率超80%,經專家鑒定,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榮獲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4年度環境技術進步二等獎。
從“養殖龍頭”到“食品標桿”,溫氏用十年演繹了科技、資本與農戶的共榮共生,完美詮釋了農業現代化的核心。
對于未來,溫氏股份有著清晰目標和實現路徑,其表示,其始終堅守大農業賽道,聚焦“中國肉蛋奶食材領航者”定位,全力打造“溫氏食材”新品牌,更加重視消費者需求和服務。“我們將繼續秉承‘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的企業文化理念,以實業為基,以資本為翼,以‘百里長跑’的定力和節奏,奔赴‘百年溫氏’愿景——讓跟著溫氏的伙伴們都能過上好日子,讓中國農業更有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