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中方剛剛釋放采購美國大豆的積極信號,試圖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回暖,美方隨即作出截然相反的姿態。
美國貿易代表向國際社會宣布,將延續基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展開的調查程序。
這一迅速轉變的立場,令本有起色的中美經貿互動再次陷入不確定性之中。
![]()
中美大豆貿易的博弈
近期,中國明確表示將在當前作物年度內購入1200萬噸美國大豆,并計劃在未來三年每年穩定采購2500萬噸,此舉被視為穩定兩國農產品貿易的重要舉措。
然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通過主流媒體公開表態,將繼續推進對華301調查,強調審查中國是否履行過往貿易承諾。
![]()
在短短兩天之內局勢急轉直下,讓全球市場對中美經貿前景感到困惑與不安。
要理解這場波動背后的動因,必須回溯美國大豆產業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
進入2025年,美國農業遭遇罕見困境。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截至當年10月,全國大豆庫存攀升至18.2億蒲式耳,相當于約4700萬噸,較上年同期激增45%,庫存消化周期延長至14個月,遠超正常年份6到8個月的水平。
這場滯銷危機的根源,深植于中美貿易政策的持續變動之中。
![]()
2024年中國仍是美國大豆最大買家,占其出口總量的52%;但進入2025年,特朗普政府不僅維持7.5%的對華大豆關稅,還增設“出口安全審查”機制,要求所有輸美大豆進行額外轉基因檢測,導致清關時間平均延長十余天。
![]()
面對漫長的等待周期,中國企業選擇轉向供應更穩定的巴西市場,當年中國自美大豆采購占比驟降至18%,而巴西則躍升為首要供應國,份額達65%。
在此背景下,中方此次恢復大規模采購,恰好切入美國豆農最需要支持的關鍵時刻。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農民將不再承受銷售壓力,未來幾年有望迎來豐收行情”。
![]()
這筆交易遠非單純的農產品買賣,實則包含一系列深層政策協調:中方暫停原定于10月9日實施的出口管制新規,對稀土資源實行“精準調控”,同時加強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出口監管力度。
作為回應,美方將芬太尼類物質進口關稅下調至10%,延續暫停對華加征24%懲罰性關稅的安排,使中國出口商品綜合稅率回落至約47%,更重要的是暫時擱置“50%控股禁令”——這項被稱為技術封鎖“終極武器”的規則,曾可能導致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資企業海外子公司自動受制裁。
![]()
資本市場早已預見到緩和趨勢,在高層會晤前,美股和A股雙雙上揚,上證指數一度突破4000點,創下多年未見的強勢行情。
市場普遍期待,農業領域的合作能夠成為中美經貿關系破冰的突破口,未曾料想,尚未感受到合作暖意,打壓動作便接踵而至。
![]()
美方的“組合拳”
率先出手的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其發起的“清潔購物車行動”來勢迅猛。
FCC直接向亞馬遜、eBay等主要電商平臺下達強制指令,要求立即下架兩類中國電子產品:一是列入“禁售清單”的設備,二是未經FCC認證許可的產品。
華為智能手表、海康威視監控攝像頭、中興路由器等產品一夜之間從美國主流電商頁面消失。
海康威視美國子公司隨后發布聲明稱,該政策導致公司單季度營收縮水2.1億美元,市場份額由18%下滑至11%。
![]()
更引發廣泛憂慮的是貿易代表格里爾的公開表態,他明確指出將繼續推進301調查,重點核查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評估中國是否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
此項調查具有高度威懾力,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一旦美方認定違規,可單方面啟動關稅加征機制。
2018年特朗普政府曾以此為由加征關稅,致使美國零售商運營成本整體上升12%,眾多企業面臨巨大經營壓力。
![]()
此次重啟調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迅速發聲反對,指出“自暫停50%控股禁令以來,美國芯片企業在華營收環比增長8%,若重啟調查,預計營收將再度下滑15%”。
這種“既享紅利又施壓”的策略,深刻反映了特朗普一貫的談判風格。
作為商人出身的政治人物,他慣用“先強硬、后妥協、再施壓”的三段式手法,把國際談判當作商業議價過程。
在他看來,中國增加大豆采購、放寬稀土管控都是美方施壓迫使對方讓步的結果;既然一步退讓已成事實,繼續加碼或可逼出更大讓利。
![]()
更為現實的考量來自2026年中期選舉的壓力,艾奧瓦州等農業主產區選票至關重要。既能通過中方訂單安撫農民群體,又能以調查姿態展示對華強硬立場,實現政治上的“兩全其美”,其算計昭然若揭。
面對美方反復無常的操作,中方反應展現出高度的戰略定力。
![]()
軟硬兼施的底牌
在10月3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彭博社提問,中方發言人并未就調查本身展開辯論,而是反復重申釜山會晤達成的“深化經貿協作”共識。
這份從容背后,是實實在在的戰略優勢,尤其體現在稀土領域。
目前中國掌握全球85%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而美國本土僅有一座稀土加工廠,2024年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19%,若要重建停產設施,至少需耗時3至5年。
![]()
美國能源部研究報告指出,替代稀土永磁體的材料成本高達現行材料的4.2倍,且性能下降28%,難以支撐軍工系統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高標準需求。
中方采取的“精準調控”策略,既精準打擊關鍵環節,又保留談判空間——并非全面禁止出口,而是靈活調整配額分配。
更為重要的是,中方已清晰劃定反制紅線:將依據《反外國制裁法》,把協助美方開展調查的實體納入反制名單。
這不是口頭警告,而是具備法律效力的實際行動框架,傳遞出明確信息:對話歡迎,合作可行;若執意施壓,中方亦有充分手段予以回應。
![]()
中美經貿關系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與共同履約基礎上的復雜互動。
1200萬噸大豆訂單或許能緩解美國農業短期困境,但若想真正打破中美經貿“剛回暖又降溫”的循環,依賴的不應是朝令夕改的壓制手段,而應是堅定不移的信任構建與務實合作。
在全球供應鏈深度交織的當下,任何一方都無法在長期對抗中獨善其身,唯有相向而行,方能共謀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