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毛主席在和自己身邊侍衛張仙朋聊天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自己晚年的三個愿望:第一個愿望是希望能“下放去搞一年工業、搞一年農業,再搞半年商業”;
![]()
第二個愿望是希望“帶上一位歷史學家和一位地質學家,一同騎馬到黃河、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
第三個愿望是“寫一部書,把我一生都寫進去。把我的缺點、錯誤都統統寫進去。讓全世界人民去評價我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三個愿望反映了毛主席一貫的從政理念,以及他晚年最關心的幾件國家大事,還有他作為一名中國文人最后的訴求。
毛主席的第一愿望,事實上就是“走近群眾,深入人群”。二十年代,毛主席在湖南長沙求學時,本來有機會出國留學,但他最后選擇留在國內,沿著湖南等多個省份對中國的農村進行實地考察。
![]()
正因為毛主席深入地了解中國底層群眾的需求,所以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方向,為后來中國共產黨開天辟地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最早是向蘇聯取經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黨內曾經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受蘇聯影響形成了“教條主義”的作風。
在革命的道路上,王明等人由于不了解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歷史經驗,錯誤地模仿蘇聯搞“城市包圍農村”。
在中國革命最迷惘的時刻,正是了解中國農民需求的毛主席站了出來,并且提出了以農村為根據地,再用農村去包圍城市的革命方針。
![]()
后來遵義會議上,周總理找到博古說,我們黨必須找一個熟悉農村革命的人當統帥,而毛澤東就是那個擅長農民運動的人。
毛主席一生強調干革命不能脫離群眾,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他就穿了一件黃呢做的中山服,里面套了一件帶破洞的羊毛衫,就這樣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一九五〇年,毛主席訪問蘇聯歸國,路過淞江省,省委把他安排進了一間別墅休息。毛主席看著別墅的環境,認為官員住在這種房子里,容易滋生腐敗。
于是毛主席對當地的干部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進城了,不要忘記人民群眾……可別上得樓來、下不得樓去,脫離人民群眾啊。”
![]()
毛主席平時很重視群眾意見,他經常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休探親假的時候回鄉做一份調查報告。但是這些,始終都比不上由他自己親自去到民間調查來得直接。
想要到民間去工作,毛主席除了為了深入到群眾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到人民的需要以外,也是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放松一下緊張的精神。
毛主席不喜歡享受,他曾說:“我不當知識分子,當勞動者。這樣我可以多了解一些情況,多活幾年,不吃豬肉,只吃青菜,安眠藥也可以減少。最近二十五年來,從延安時期起,給我派那么多人,吃得又好,我非常不舒服。”
當然,毛主席已經是這個國家的領袖了,怎么也不可能真的變成一個工人或者是農民,所以他想的那種生活事實上早已經成為不可能了。
![]()
再說毛主席的第二個愿望,是和興修水利與重修國史相關的。他說帶一個歷史學家,一個地質學家去考察長江、黃河,是因為長江、黃河共同孕育了華夏文明。
它們是我們的母親河,生活的搖籃。但是歷史上的長江、黃河也常常為禍民間。比如夏季洪水泛濫,到了秋冬季節,有時江河又斷流。
比如一九三五年七月漢江發大水,就曾淹死七萬人。同年,毛主席在寫《念奴嬌·昆侖》時,就有一句寫道“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而昆侖雪山正位于長江、黃河之源頭。
另外,中國南北兩地水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也是影響國計民生的大事情。早在一九五三年,毛主席就接見過國內的水利專家,和他們提起過“南水北調”的偉大設想。
![]()
三年后,毛主席又寫下了著名的《水調歌頭·游泳》,詞末提到“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說的就是后來的三峽工程。
所以毛主席第二個愿望中,帶地質專家去考察長江、黃河,其實是為了興修水利,造福黎民。至于帶歷史專家去考察江河,顯然是為了重溯歷史,修訂我們民族的史書了。
毛主席的第二個愿望雖然沒能親自實現,但是幾十年之后,他當初設想的“南水北調”與“高峽出平湖”卻全都實現了。
毛主席最后一個愿望,其實就是寫一本自傳。中國古代儒家學者的最高追求,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之盛事。
![]()
毛主席為新中國開天辟地,立下的功績自不必說。他一生大公無私,為建設國家嘔心瀝血,卻從不讓自己和親人享受半點特權,這些都是他德行的體現。
說起立言,毛主席在生前留下的文集,及各種思想著述,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有著非常廣泛,非常深遠的影響力。
毛主席自己是一個文人,所以他想通過自己的筆墨,把自己的心聲寫成一本書,希望后人能得到更多一手的資料。
毛主席生前的三個愿望,第一個其實不太可能實現,第二個他自己沒有實現,但是共和國的后來人,已經替他實現了一半。
![]()
為什么說是一半呢?因為“南水北調”、“三峽工程”已經完成了。就剩下考察江河、追溯歷史,重修史書沒有完成。
尤其是官修《清史》,清朝倒臺了一百多年了,這個清史至今還沒有修完,不過在未來一定是可以修完的。
對于共和國的后人來說,在毛主席的三個愿望當中,最后一個愿望沒有能夠實現,才是最大的遺憾。
沒有毛主席的親筆自傳,在很多歷史大事件上,他到底是怎么思考的,我們就只能根據旁人提供的資料去推測,去假想。
![]()
因為毛主席的真實的想法無從知曉,那么對他的評價和認識,也就只能停留在那些“身邊人”和“知情人”,帶著個人情感色彩的“講述”之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