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有句老話叫“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這座始建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的古剎,不僅是保定的象征,更藏著一碗傳承了八百年的素面。
這碗面,曾是乾隆皇帝口中的“善因善果、素面素心”,也是《舌尖上的中國》鏡頭下的美食傳奇。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如今,它不僅是僧侶們的日常飲食,更成為無數食客尋覓的心靈慰藉。
市閣凌霄處,一碗面的千年淵源
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位居“上谷八景”之首,通高31米的閣樓雄偉壯觀,數十里外可見。而大慈閣素面的故事,卻要從遙遠的南宋說起。
![]()
養眼、開胃、印心,一碗素的修行
大慈閣素面有“養眼之面、開胃之面、印心之面”的美稱,這三重境界,恰似一場由外而內的修行。
養眼之面,講究外觀擺型與顏色搭配。面白、湯棕,配上綠菜、番茄、香菇,單單是視覺就足以增進食欲。
![]()
大慈閣香油始于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正是這些細節,讓這碗素面超越了普通食物的范疇。
佛素精髓,慈悲之心
![]()
在大慈閣素食中,常用的原料包括五谷雜糧、豆類、蔬菜、菌類、藻類、水果、干果、堅果等。這些清淡而富于營養的素食,對于現代人來說尤為適宜。
百年傳承,舌尖上的文化遺產
大慈閣素面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活著的歷史。它見證了保定城從無到有,見證了朝代更迭,也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從元朝易國公何伯策,到清朝初年的紅頂商人王錫袞,再到清朝末期的勝果大和尚,大慈閣素面與大慈閣文化一脈相承,深受歷代帝王將相、大德高僧的喜愛。
如今,大慈閣素面正計劃申請保定市“非遺”。這意味著,這碗穿越了八百年風云的素面,將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被更多人知曉和傳承。
如今走進保定,你依然可以品嘗到這碗傳承了八百年的素面。夾一筷面條入口,麥香撲鼻;喝一口面湯,醇厚綿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