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說一下最近廣州的文旅口號 “Hi Young 廣州”。
一個很難理解的地方是,這個口號其實 在 2023 年 8 月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就推出了。
但對于一個在粵語里讀出來會污味兒十足,不雅暗示的口號,當初到底是怎么過會的?
是整個團隊里沒有一個真正懂粵語的人?
還是大家心里都知道不太妙,但沒人敢提,怕被說成“沒國際視野”?
又或者,有人提了,但最后拍板的人力排眾議,一言堂,堅持要用?
無論是哪一種,坦率講,都不理想。
因為這不只是一個口號的問題。
它折射出的是決策鏈條里缺乏
![]()
本土文化敏感度、缺乏內部討論空間、缺乏對市民語言文化的基本尊重。
廣州是一座歷史深、文化厚、本地語言獨特且有生命力的城市。
連一個簡單的宣傳語都能踩中方言雷區,那就說明決策流程里有某些環節——
沒人負責“聽懂廣州”。
知道這個英文組合的意思,但文旅宣傳不是玩英文拼詞游戲,不是越潮,越國際化就越好。
城市品牌要講城市自己的故事
現在“Hi Young 廣州”變成全網黑梗,是輿論給出的最直白反饋:
你唔尊重本土文化,市場遲早會教訓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