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八代貧農,父母給地主當佃農,小時父母雙亡,沒有葬身之所,可憐的朱元璋向地主請求安葬父母,卻遭到地主殘忍拒絕。以朱元璋嫉惡如仇的性格,他稱帝后這個地主會有什么下場呢?結局讓我們大跌眼鏡。![]()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生活特別艱辛,父母給地主劉德拼命干活,朱元璋很小便給劉德家放牛,一年下來卻連個溫飽都混不著。更殘忍的是,老天爺也來添亂,淮南一帶發生瘟疫和饑荒,朱元璋一家幾乎都餓死了,父母也相繼離世,只剩下朱元璋的哥哥,面對尸骨未寒的父母,求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如何安葬。
沒辦法,朱元璋和哥哥一起找到地主劉德,跪在地上請求他給一分地安葬父母。
劉德看著衣不蔽體,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兄弟倆,說出了一句令人絕望的話:你父母種我的地,我養活你們一家子,現在他們死了還要我管?做夢吧你們!
朱元璋停止了哭泣,因為他知道哭也沒用,然后站起來拉起大哥,默默離開。![]()
就在朱元璋陷入絕望時,一個人伸出了援手。
劉繼祖是劉德的親哥哥,也是一個地主,但他還有憐憫之心,看到朱元璋兄弟的窘境,他主動提出送給朱元璋一塊地,讓他們安葬父母,貧農朱五四和妻子終得入土為安。
對朱元璋而言,劉繼祖的幫助就像陰霾寒冷中一縷明亮溫暖的陽光,讓他知道人間尚有情義溫暖。朱元璋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劉德的無情無義,他牢牢記在心里;劉繼祖的大恩大德,他也牢牢記在心里:你們給我朱元璋的,我遲早會有一天加倍奉還!
在艱苦創業的道路上,朱元璋忘記了很多人很多事,但永遠記得劉繼祖和劉德這對地主兄弟,若干年后,他登基為帝,建立大明,衣錦還鄉,無限風光。![]()
朱元璋想報答劉繼祖的恩情,一打聽才知道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仍然下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讓他的兒子繼承侯爵位,世襲罔替,表達劉繼祖的感激之情,詞曰:
朕微時罹親喪,難于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并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
報完恩,朱元璋又找來劉德,這個薄情寡義的地主仍然健在。
劉德雙膝跪地,面如死灰,一個勁磕頭認罪,但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或許是誅滅九族。![]()
朱元璋蔑視地看著這個可憐蟲,想起了他自己當初的樣子,再想想九泉之下的父母,他更加痛恨劉德,恨透了這個毫無人性的地主惡霸,恨不得將之碎尸萬段。
朱元璋慢慢走近,攙扶起哆哆嗦嗦的劉德,開口說道:
“爾之所為,亦恒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劉德啊劉德,你當年所作所為也算是人之常情。再說朕當時那么貧窮,你也不知道我今后會做皇帝呢?罷了罷了!這事已經過去,朕不計前嫌了。
劉德不敢相信皇帝說的話,恍惚了半天才反應過來,再次跪拜高呼:皇上萬歲!
朱元璋非但對劉德既往不咎,還贈予他30頃良田,免除其十年賦稅徭役。
劉德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他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悔恨和感激之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陰險、嚴酷、刻薄、寡義,對開國功臣甚至救命恩人,動輒大開殺戒,但這件事卻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個典型的雙面人,對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對威脅皇權和大明江山的人,他鐵血、無情、殘酷;對普通百姓,哪怕是曾羞辱自己的人,只要沒有威脅,他大度、仁慈、懷柔,這就是爐火純青的帝王權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