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太容易把人捧上天,也太容易把人踩進泥里。
演員演得好一點,就成了“人民藝術家”,舉手投足間多了幾分共鳴,就被稱作“德藝雙馨”。
![]()
可真要是翻車,哪怕是一條謠言,也足以讓一個人從神壇跌進輿論的深淵。
于和偉沒想到,54歲這年,憑一部劇封神,卻被一條莫須有的謠言逼得一聲不吭。
那些人曾在彈幕里為他流淚,也在評論區里罵他“作秀”。
而他,什么都沒做,只不過是演好了一位將軍的角色。
![]()
可惜有些人太想“造神”,太希望現實里的他,也像角色一樣偉光正。
只是他們忘了,演員終究不是英雄,演技再好,也不是事實的替代品。
《沉默的榮耀》播出時,于和偉的演技再次成為全網討論的焦點。
這一次,他飾演的不是反派,而是歷史上的英雄烈士吳石將軍。
![]()
不同于以往靠高聲調、煽情對白來撬動情緒的表演,于和偉這次表演全靠細節。
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說得平靜卻重若千鈞。
他演的吳石,沒有刻意渲染痛苦,卻把那種沉穩、那種犧牲感,藏在眼神里、動作里。
臨刑前與妻子的訣別,連一句臺詞都沒有。
![]()
他站在那里,望著妻子把餅干捏碎,那一刻兩人什么都明白,卻什么也不能說。
眼神里的落寞與堅定,讓無數觀眾破防。
有人甚至在劇播完后特地查了吳石將軍的生平。
演員用角色喚起觀眾對歷史的尊重,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擔當。
![]()
于和偉在這部劇里的表演堪稱“封神”。
可他等來的不是獎項,而是一條突如其來的熱搜——“于和偉捐出1200萬片酬建吳石紀念館。”
配圖是他與“烈士后人”的合影,配文則是“德藝雙馨”、“現實中的英雄”。
點贊數很快破十萬,連AI回答都篤定此事為真。
![]()
可是,沒有人問過他到底捐沒捐,大家只想相信他就是那樣的人。
直到媒體去實地核查,才發現真相完全相反。
螺州鎮政府說沒聽說建紀念館的事,退役軍人事務局說沒有捐款計劃,北京石景山公墓說沒有名單也沒有工程。
![]()
這場風波的源頭,至今沒有人知道是誰編造出來的。
于和偉不是唯一一個“被捐款”的人。
幾個月前,全紅嬋也陷入過類似的風波,說她捐了600萬給母校買游泳設備,還配了轉賬截圖和感謝信。
結果體校官方出面澄清:沒有這回事,設備是財政撥款。
![]()
這一樁樁事件背后,其實都是“造神情緒”在作祟。
大家都渴望英雄,渴望演員如角色一般高尚,渴望公眾人物無私奉獻。
但英雄可以是戲里的人,戲外的演員,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于和偉不是一夜成名,他的經歷說來不算多特別,但走的每一步都很扎實。
![]()
1971年他出生在遼寧撫順,一個十口之家的普通家庭,他是最小的孩子。
剛出生時,母親沒有奶水,大姐剛生完孩子,就把自己的奶水分了一半給他。
還不到三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
![]()
母親為了養家糊口,擺攤賣烤紅薯,一天掙不了多少錢。
幾個哥哥姐姐為了供他上學,有的輟學,有的把家里的鋼琴賣了。
那個時候,于和偉最怕的不是窮,而是怕自己對不起家人。
這份壓力,成了他后來演戲時最硬的支撐。
![]()
中專畢業后,他進了話劇團,最初只是演群眾演員。
為了考上海戲劇學院,他準備了一整年,終于在21歲那年如愿。
可大學學費誰來出?還是家里的姐姐,悄悄拿出了賣鋼琴的錢,幫他撐起夢想。
這些年,家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
可在成名前,沒人知道他是誰。
于和偉演過劉備,演過曹操,也演過無數小配角,跑過龍套,站過背景。
直到《新三國》播出,他那句“接著湊樂,接著舞”,才終于被人記住。
再后來,《覺醒年代》里的陳獨秀、《軍師聯盟》里的曹操、《建軍大業》里的陳譚秋……
![]()
他的演技逐漸沉淀,角色越來越厚重,于和偉的名字才終于走進觀眾的心里。
但所有的榮耀,都是沉默積累的結果。
也正因為經歷過沉浮,于和偉才對“造神”這件事,格外警惕。
![]()
專訪時,他被問到:“臺灣人也在看你演的劇,你怎么看?”
這個問題看似普通,其實暗藏陷阱。稍有不慎,就會成為輿論的導火索。
但他沒回避,也沒迎合,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同根同源,本就一家。”
![]()
這不是圓滑,而是清醒。
他知道自己是公眾人物,說話要負責,角色要負責,立場更要負責。
捐款風波于和偉不是沒有想過解釋。
可有時候,一句解釋,反而讓人認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
所以他選擇沉默,把精力放在創作上。
但沉默并不意味著認同。
就像《沉默的榮耀》火了之后,他沒有去參加過度的商業活動。
沒有借機炒人設,沒有上節目哭訴自己的成名史,他只是把自己藏在角色里。
![]()
現實里的于和偉,不是吳石,不是曹操,也不是陳獨秀。
他是那個成名后給哥哥姐姐一人買套房的弟弟。
回老家了,就還是住在那個舊小區的小屋子里,一張單人床再擠也睡得踏實。
他會去三哥的包子鋪搭把手,被人認出來了,也只是笑笑、點頭打個招呼。
![]()
說起當年幫過自己的恩師,他的眼圈一下就紅了。
在鏡頭前,于和偉也坦白過,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害怕辜負家里人對他的期望。
人們看到的是外面光鮮亮麗的演員于和偉。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路有多苦、多累、多不容易。
![]()
從當年在片場蹲在地上摳臺詞細節被張藝謀看中,到今天演技封神被官媒點贊四次。
靠的不是一句話、一次流量、一個人設,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認真和努力。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沒有任何回應的情況下,被送上了“詐捐”的火線。
![]()
說到底,觀眾不是不喜歡真實,而是太容易被情緒帶偏。
我們希望演員演什么像什么,也希望他們現實中就是那樣的人。
可角色可以被塑造,現實不是劇本。
![]()
演員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不該為一部劇被神化,也不該因一條謠言就被否定。
這場風波,提醒我們:遠離“造神”陷阱,才是對一個公眾人物最起碼的尊重。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傳奇,而是真誠和清醒。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