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一個在戰亂國家持續堅守十年之久的國際醫療救援團隊突然接到強制離境通知,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動因?
2
11 月 9 日,這個被無數利比亞流離失所者視為“生存最后屏障”的名字——無國界醫生(MSF),將不得不結束在當地長達十余年的醫療使命,撤離這片他們用生命守護的土地。
3
沒有正式解釋,沒有協商空間,僅有一紙冷峻的“限期撤離”指令。隨著這支關鍵醫療力量的退出,利比亞本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衛生系統是否會徹底瓦解?
![]()
4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北非人道局勢不斷惡化的背景下,中國長期堅持的對非醫療援助戰略,又將面臨哪些新的現實考驗與路徑選擇?
5
當地時間 10 月下旬,無國界醫生組織位于利比亞的運營中心收到一份來自該國外交部的官方文件,明確要求該組織必須于 11 月 9 日前全面撤出境內所有工作人員及醫療物資,文件中未說明任何具體原因。
6
這一決定迅速在國際人道領域引發震動:自 2011 年利比亞陷入內戰以來,無國界醫生幾乎是唯一始終未曾中斷服務的國際醫療團體,從傳染病防控到緊急創傷救治,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最危險也最需要幫助的區域。
![]()
7
此次突如其來的驅逐令,令人聯想到今年 3 月的一次突發事件:當時 MSF 在首都的辦公室遭國家安全機構突襲封鎖,數名本地雇員被帶走接受長時間問詢,雖最終未被起訴,但所有醫療項目隨即被迫中止。
8
該組織隨后公開指出,此類打壓并非孤立事件,同期另有九個從事人道工作的國際機構遭遇相似對待。
9
一些組織被嚴格限制活動區域,另一些則被強加繁重的行政審查義務,實質上等同于變相阻撓其正常運作。
![]()
10
MSF 利比亞項目主管史蒂夫?珀布里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的緊迫性:僅在去年,該組織就與當地衛生部門協作完成了超過 1.5 萬次門診服務,其中近六成惠及無法獲得公共醫療服務的移民與難民群體。
11
2023 年德爾納市遭遇毀滅性洪災期間,數千人在災難中喪生,大量幸存者面臨傷口感染和水源性疾病威脅,正是 MSF 第一時間派遣應急醫療隊,設立臨時診療點,為逾 8000 名受災群眾提供包括外科處理、疫苗接種和心理干預在內的緊急救助。
12
他特別強調,截至目前,該組織在利比亞的合法注冊狀態依然有效,其所承擔的醫療職能至今無人能夠填補。
![]()
13
當前利比亞公共衛生體系因長期內部分裂而幾近癱瘓:西部由聯合國認可的德貝巴政府管理,東部則由對立勢力掌控。
14
雙方在醫療資源配置上各行其是,導致全國超三分之一地區缺乏基本的結核病檢測設備。而 MSF 運營的三所專業治療中心,承擔了西部地區近四成結核病患者的臨床診療任務。
15
更為關鍵的是,利比亞目前滯留約 60 萬名難民與移民,多數因身份問題被排除在國家醫療保障之外,只能依靠 MSF 等外部力量獲取免費醫療服務。
![]()
16
無論是普通發熱感冒,還是孕期產檢這類基礎需求,對他們而言都可能是決定生死的關鍵支持。一旦 MSF 按令撤離,這些人群的健康權益將陷入完全真空狀態。
17
事實上,利比亞醫療系統的崩潰早已不是秘密:自 2011 年北約支持的武裝行動推翻并致死卡扎菲政權后,國家陷入持續動蕩,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醫務人員大規模外逃。
18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過去十二年間,該國注冊醫生數量銳減近三成,許多公立醫院因藥品短缺、設備陳舊,僅能應對輕微病癥,面對重癥患者往往無力施救。
![]()
19
2023 年德爾納洪災發生時,當地醫院由于床位緊張、呼吸機不足,無法及時救治重傷員,造成多人死亡,這也凸顯了 MSF 當時介入救援的重要性。
20
比資源匱乏更嚴峻的,是國際人道行動空間的逐步收窄。
21
MSF 在公開聲明中指出兩大核心挑戰:一是全球人道資金大幅縮水,受經濟下行影響,近兩年流向利比亞的人道捐款減少了近一半,多個醫療項目因經費斷裂而被迫縮減規模。
![]()
22
二是歐洲多國加強與利比亞政府在邊境管控方面的合作,旨在遏制經地中海前往歐洲的移民潮,為此向利方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23
這種合作間接促使利比亞當局加強對國際援助組織的監管力度。有匿名人道工作者透露,部分機構因曾公開批評移民拘留條件惡劣,被當地政府認定為“妨礙邊境管理”,繼而遭受各類限制措施。
24
“如今在利比亞西部,已沒有任何國際非政府組織能為移民和難民提供系統性的醫療照護。”MSF 的這句陳述,揭示了當地危機的真實深度。
![]()
25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數據,目前利比亞境內約有 20 萬人被關押在官方或非正式拘留設施中,這些場所普遍存在飲用水污染、食物短缺問題,醫療條件極其原始。
26
去年曾有報道披露,某拘留中心一名孕婦因難產得不到緊急剖腹產手術,最終母子雙雙離世,類似悲劇幾乎每月都在上演。
27
國際社會多次譴責利比亞與歐洲的合作模式:將在海上攔截的移民遣返回戰亂中的利比亞,卻不提供合法庇護途徑。
![]()
28
這種做法實際上將人道責任“外包”給一個自身難保的國家,而 MSF 多次公開反對該政策,稱其等于“把人送回酷刑與死亡現場”,這或許正是此次遭驅逐的潛在導火索。
29
分析人士認為,MSF 被迫撤離,極可能與其長期揭露移民拘留營內的虐待行為、拒絕在醫療工作中迎合政治利益密切相關。
30
例如在 2022 年,該組織發布一份詳盡報告,記錄了某拘留中心內存在的系統性暴力、食物克扣和強迫勞動現象,引發國際輿論強烈反響,使利比亞政府承受巨大外交壓力。
![]()
31
此外,在與利比亞衛生系統的合作中,MSF 始終堅持“醫療中立”原則,拒絕依據政治派別劃分服務范圍,此舉可能觸動某些權力集團的利益鏈條。
32
隨著 11 月 9 日撤離期限逼近,國際社會對利比亞人道狀況進一步惡化的憂慮日益加劇。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近期發出預警:
33
若 MSF 撤離,利比亞西部至少 3 萬名難民與移民將失去唯一的醫療依托,結核病患者的治療中斷率預計將突破 70%。
![]()
34
冬季來臨后,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缺乏基本醫療防護的人群將面臨更高的感染與死亡風險。長遠來看,MSF 的退出可能觸發連鎖反應。
35
其他仍在運作的國際援助組織可能出于安全顧慮或政策不確定性,選擇縮減項目甚至整體撤離,這對本就脆弱不堪的利比亞醫療體系無疑是致命打擊。
36
值得注意的是,利比亞人道局勢的惡化,也為中國在非洲的醫療合作帶來了全新挑戰與反思契機。
![]()
37
長期以來,中國致力于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已在非洲多個國家實施醫療援助,包括派遣醫療隊、援建醫院、捐贈藥品器械等。僅在北非地區,已向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國派出多批次醫療專家,為當地居民提供基礎診療服務。
38
但利比亞情況尤為復雜:政局長期分裂帶來極高安全風險;同時,歐洲國家深度介入其邊境管理體系,使人道工作極易卷入地緣政治博弈。
39
如何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有效援助?如何與不同控制區建立溝通機制,確保醫療資源精準送達最需人群?這些都是中國未來參與利比亞醫療支持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
40
不過,回顧以往實踐,中國援非醫療始終堅持“不干涉內政、尊重當地實際需求”的基本原則,這種務實且保持中立的姿態,或將成為未來介入利比亞援助的獨特優勢。
41
例如可通過與聯合國相關機構協同合作,采取捐贈醫療設備、遠程培訓本地醫護人員、支持基層診所建設等方式,間接提升當地醫療能力,既規避直接派駐的風險,又能實現可持續的技術轉移。
42
無國界醫生的撤離,不只是一個救援組織的退場,更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利比亞人道危機的殘酷現實,也折射出國際援助在復雜沖突環境下的艱難處境。
![]()
43
11 月 9 日之后,那些曾依賴 MSF 獲取救命治療的民眾將何去何從?利比亞殘破的醫療體系還能支撐多久沒有外援的日子?
44
而中國在應對這類高風險、高復雜度地區的人道醫療合作中,能否探索出一條兼具安全性與實效性的新路徑?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探討,更亟待以實際行動回應。
45
因為在人類苦難面前,每一個生命都應被珍視,每一份醫療援助都不該輕易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