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底“行”不“行”,其實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但有一點大家都默契:這事兒,真挺重要。
![]()
有一天,你心血來潮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偉哥”,然后出來各種各樣的產品,包裝各異,名字也是五花八門,什么“美國同款偉哥”、”偉哥小藍片”或“原裝進口偉哥”…
亂七八糟的產品頁面看得你眼花繚亂,最終,你被一款銷量排名前三的產品吸引,然后下了單。
收到貨后,內心激動的你服下了此藥,但期待中的效果并沒有,反而是劇烈心悸、頭暈和持續的胸悶感。緊急就醫后,醫生告訴你:“你吃的不是正版藥。”
以上這段只是我隨意編造的,大家請勿對號入座。但段子是編的,這種事卻在現實中有不少。
![]()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涉及“偉哥”關鍵詞的投訴中,約28%為虛假宣傳,20%為貨不對板,近19%為假藥或三無產品。
在這個充滿羞恥與好奇的市場里,許多男性都有著相同的遭遇——他們以為自己購買了想要的產品,實際卷入一個模糊而高風險的選擇困境。
“藍色小藥丸”——這個讓全球無數男人恢復自信的神藥,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一方面,它已經連續二十多年成了救星,讓無數男人找回了自信。
另一方面,市面上“偉哥”相關的產品套路越來越多,真假難辨。如果說男人有“中年危機”,那“偉哥”市場這幾年也絕對算得上危機四伏。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藍色小藥丸”,不是在醫院,而是在歌里、電影里,或者朋友之間的笑談里。
![]()
其實,偉哥最早是輝瑞的專利藥Viagra,最初還不是專門治ED的。上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本來想找治療心臟病的藥,沒想到竟然意外“點燃”了另一個器官。
這下輝瑞樂壞了,趕緊注冊專利,取名Viagra,意為“活力”,一上市就成了全球神藥。
在美國上市第一周,每天就能開出1.5萬張處方,第七周直接飆到每天27萬張。媒體都瘋狂了,甚至有人說“世界已經等了這藥四千年!”
而在中國,“偉哥”這名字最初其實是輝瑞在香港注冊的商標,后來被大陸一家企業搶先注冊。輝瑞只好另起爐灶,把Viagra的中文名定為“萬艾可”,這才和“偉哥”分道揚鑣。
2014年是個分水嶺。輝瑞的專利到期,國產廠商集體入場。白云山的“金戈”最先搶跑,還拿到了“偉哥”商標授權,打出“中國偉哥”旗號。山東齊魯、其他大藥廠也陸續殺入。再加上電商興起,買藥越來越方便,抗ED藥一下子成了大眾消費品。
可是,熱鬧背后,亂象也悄然滋生。無論什么產品,只要名氣大了,都會引來一堆碰瓷的李鬼,“偉哥”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有網友用過萬艾可和金戈,表示效果確實有差別。原研藥貴有貴的道理,仿制藥還得看工藝和劑量。
![]()
還有人表示,某些電商平臺太坑了!標題寫‘’美國偉哥‘’,發貨卻是國產仿制藥,維權還特別麻煩。
![]()
現在你上網搜“偉哥”,搜出來的產品五花八門,包裝差不多,名字都差不多,讓人傻傻分不清。你以為買的是美國輝瑞的Viagra,到手卻發現是“偉哥”牌國產仿制藥,或者干脆是個三無保健品。
不少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吐槽,什么貨不對板、虛假發貨,買進口藥收到國產仿品,想退貨維權都無門。
這些“碰瓷”行為,不只是讓人花冤枉錢,更關鍵的是對整個市場的傷害。劣幣驅逐良幣,誰還敢信任這個行業?這類“掛羊頭賣狗肉”的套路,現在依然是攪亂市場的主力。
此外,還有一種套路,就是放大焦慮。你本來沒啥問題,看了宣傳覺得“更強更幸福”,忍不住買來試試。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帶下水,把“偉哥”當成提升幸福感的工具,這其實挺危險的。
說到底,這種市場亂象,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行業太暴利了。企業一門心思想著怎么打廣告、搶商標、賣概念、打低價,反而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創新。大家都來分蛋糕,結果蛋糕越分越亂,最后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當然,消費者自己也不能一味“貪便宜”。有些人買藥只看價格,不看劑量、不看成分,結果買到不對癥的藥,反而給身體埋下隱患。買藥這事兒,真不能只看表面包裝,要看清楚是不是正規藥企生產,有沒有批準文號,最好還是在正規渠道購買,必要時遵醫囑,別被亂七八糟的廣告忽悠了。
作為男同胞,我也希望監管部門能嚴厲打擊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商家,保護正規藥企的創新成果!
說到底,這個市場熱鬧歸熱鬧,套路其實太深。男人的健康不是小事。真正的好藥,是能幫人解決問題的,而不是靠噱頭和套路賺快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