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作者寫林黛玉葬花,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名詞,喚作“埋香冢”。
《紅樓夢》林黛玉與賈寶玉同看《西廂記》一回,作者曾經(jīng)提到,林黛玉見賈寶玉把落花擱在水里,覺得別處的水臟,會糟蹋了鮮花,便提起自己為落花準備了一個“香丘”,即“埋香冢”,正所謂“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
《紅樓夢》作者以女兒寫百花,又以花落寫女兒夭風流,正所謂“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掊凈土掩風流”,如此這般,塵歸塵,土歸土,反而干凈!
話說這一日,賈寶玉與林黛玉又鬧了點兒小別扭,寶玉本想隔兩天,等林黛玉消了氣,再找她,偏偏出門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只得收拾落花,送至埋香冢。
不料卻遠遠地聽見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竟是林黛玉在作《葬花吟》!賈寶玉聽了,不覺忘情,慟到山坡之上。
林黛玉看見,便道:“啐!我道是誰,原來是這個狠心短命的……”剛說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長嘆了一聲,自己抽身便走了。
林黛玉感花傷己,世人不知情者以為其“為作新賦強說愁”,卻不道:“埋香冢葬花乃諸艷歸源,《葬花吟》又系諸艷一偈也!”
![]()
世人至情至性者,皆以為《葬花吟》乃偈語或讖語一類,預言了林黛玉最后的悲慘遭遇,正所謂:“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然而,《紅樓夢》一文,實錄其事,原是作者經(jīng)歷過的往事,作者本是翻過筋斗來的,《葬花吟》的實質(zhì),其實是一首“懷金悼玉”的悼亡詩。四月二十六日,并非寶玉生辰,實乃寶黛祭日!
脂硯齋為這一系列相關(guān)事件作批語,道:“餞花辰不論典與不典,只取其韻致生趣耳。”何為祭餞花神?眾花皆卸,花神退位,第一春完結(jié),“芒種節(jié)”寫的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亡種劫”。
何謂“埋香冢”?瀟湘館黛玉之死,便是“消香”!林黛玉便是花神,林黛玉便是埋香冢所埋葬的“香魂”。埋香冢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喚作“忠義墓”。
![]()
林黛玉等閨閣女兒自天宮而來,釵黛象征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在天上為太虛幻境,在人間為大觀園!
既有埋香冢,便有石碑與守墓人,更有守靈的鐵檻寺,匾上注著“薄命司”三字,兩邊對聯(lián)寫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薄命司”由警幻仙姑看管,里面存放著金陵十二釵正冊、金陵十二釵副冊、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仙子的冊子上有什么?每頁一幅畫、一首詩,概括了文中某個人物的生平!你可以當它是偈語或讖語一類,但,本質(zhì)上,它是“墓志銘”!
![]()
就比如晴雯的冊子上,畫著“水滃染的滿紙烏云濁霧”,寫的是:
霽月難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毀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所有仙冊上爭議最大的一頁,恰恰是金陵十二釵正冊的第一頁,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寫的是:
可嘆停機德,
堪嘆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里埋。
很多人認為,這是釵黛合一的證據(jù),認為“停機德”與“金簪雪里埋”寫的薛寶釵的生平,“詠絮才”與“玉帶林中掛”寫的是林黛玉的生平。
![]()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這首詩背后故事的時間節(jié)點便是芒種節(jié),“玉帶林中掛”寫的是秦可卿“更衣”故事,“金簪雪里埋”寫的是秦可卿“遺簪”故事,寫的是秦可卿上吊自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