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結束了百年殖民歷史的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懷抱。28載春秋流轉,香江水奔涌不息,在“一國兩制”的保駕護航下,香港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交出了一份寫滿繁榮與希望的答卷。
![]()
1997年香港回歸
一、安全底色更鮮明:從動蕩不安到長治久安
“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如今已成為香港市民的普遍共識。2024年3月,香港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歷史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與香港國安法共同構筑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實法治屏障 。特區執法、司法機關依法公正履職,有效防范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曾經的動蕩混亂徹底消散。
如今的香港街頭,銅鑼灣的人潮依舊涌動,維港的霓虹照常閃爍,市民生活重回安穩有序。2024年設立的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已有超過85萬人次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愛國愛港的主流價值觀在香江大地深深扎根。正如外國商會調查顯示,超過七成會員認為在港經營順利,對香港的信心從未如此堅定 。
![]()
二、經濟動能更強勁:傳統優勢與新質生產力齊飛
回歸28年來,香港的經濟“金字招牌”愈發閃亮。2024年本地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港元,較疫情前實現穩步增長,更連續9個季度保持上升態勢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管理的資產總額近4萬億美元,預計未來兩三年內有望超越瑞士成為全球第一跨境資產管理中心;2025年港股IPO集資額超900億港元,穩居世界第一寶座。
傳統優勢穩固的同時,新動能正在加速聚集。本地初創企業數目增至約4700家的新高,2024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位列全球第7。“搶人才、搶企業”戰略成果顯著,近21萬名各類人才落戶香港,80多家前沿科技企業扎根,1400家海內外公司來港拓展業務,為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同樣穩固,航空貨運量連續保持全球第一,船舶注冊噸位排名全球第四。
![]()
三、民生福祉更扎實:從“急難愁盼”到“獲得感滿滿”
“讓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高收入、長者有更好照顧”的承諾正在逐步兌現。住房難題持續破解,特區政府創新推出“簡約公屋”,公屋輪候時間從高峰時的6.1年回落至5.3年,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8.9萬個單位,較3年前增加約八成 。
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長者醫療券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更多醫療機構,移居內地的香港長者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強積金取消“對沖”,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新修訂的《雇傭條例》為勞工權益保駕護航 。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不斷強化,地區健康中心成為社區醫療樞紐,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元化健康服務。這些“看得見、摸得到”的變化,讓香港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
香港公屋
四、內外聯通更緊密:背靠祖國擁抱世界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28年間愈發凸顯。香港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前海、河套、北部都會區建設穩步推進,其中北部都會區作為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通過“拆墻松綁”加速發展,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
28年來,內地與香港貿易往來持續升溫,貿易值從1997年的4208.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2萬億元,年均增長6.3%,2025年前5個月更是實現11.3%的兩位數增長。香港連續舉辦3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第九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吸引6000名政商界翹楚參會,800場一對一投資對接會促成大量合作。從攜手內地企業“拼船出海”與中東達成59項合作,到成立國際廉政學院為70多個國家提供反貪培訓,香港的國際平臺作用不斷強化,在“亞洲城市國際化指數”中穩居第一 。
![]()
香港叮叮車
28秒可以是叮叮車的一次鳴響,28年卻足以見證一座城市的涅槃重生。從1997年的國旗升起,到2025年的紫荊花盛放,香港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祖國的支撐。如今的香港,法治根基穩固,經濟活力迸發,民生持續改善,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相信在“一國兩制”的指引下,這座東方之珠必將繼續書寫更加璀璨的篇章,香江水也將永遠與祖國母親的脈搏同頻共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