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陸通過一系列舉動,清晰地展現出了實現兩岸統一的決心。國臺辦新發言人彭慶恩在記者會上撂下重話,直言大陸愿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種軟中帶硬的表態,傳達的意思再明白不過:談,我們歡迎;鬧,我們也不怕。
隨后,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大校的發言直接把賴清德比作"螳臂當車",歷史上所有企圖阻擋統一大勢的人,終將"被歷史潮流埋葬"。國臺辦先劃定紅線,國防部再展示實力,兩個部門一前一后發聲,顯然是給島內“臺獨”分子和蠢蠢欲動的外部勢力敲響了警鐘。
![]()
【國防部發言人直言賴清德是“螳臂當車”】
官方強硬表態的同時,大陸其實也在悄悄釋放善意。最近大陸設立了"臺灣光復紀念日",等于是在提醒所有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是在制造新概念,而是在重申一個歷史事實。
與此同時,官方連發三篇署名"鐘臺文"的文章。這些文章讀下來,核心意思就一個: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統一對臺灣來說不是損失,而是機遇。想想看,臺灣現在面臨多少困境?經濟發展遇到瓶頸,連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都在被掏空。如果實現統一,臺灣不僅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還能分享大陸的發展紅利。
大陸現在是在給臺灣指一條明路,一邊是和平發展的陽光大道,一邊是"臺獨"勢力的獨木橋。選擇前者,前途光明;選擇后者,結果可想而知。
![]()
【臺積電正在被臺當局一點點送給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陸釋放明確信號的同時,美國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變化。最近美國智庫圈流傳著一份分析報告,把賴清德直接稱為"魯莽的領導人",這個用詞可謂很少見。
目前,美國人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三點:第一,臺海正在成為"最危險的爆發點";第二,賴清德的激進政策可能把美國拖下水;第三,美國現在的戰略重心根本不在臺海。說到美國的戰略轉向,就不得不提特朗普。這位總統代表的保守勢力正在重塑美國的外交政策。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什么?是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問題,是委內瑞拉的地緣博弈,是中東局勢。相比之下,臺灣問題在美國的優先事項列表上正在下滑。
更關鍵的是,解放軍的實力增長讓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介入臺海的風險。五角大樓的內部推演顯示,美軍在臺海獲勝的幾率正在快速下降。這種背景下,美國當然不可能為了“臺獨”分子損害自己的利益。
![]()
【美國內對臺口風發生了變化】
美國輿論此時轉向批評賴清德,釋放出的信號再明確不過:華盛頓可能正在為"棄臺"做準備。這對于賴清德來說恐怕是最難以接受的事情,一旦失去美國的支持,這些“臺獨”分子的末日恐怕很快就會到來了。
賴清德上臺后不僅拋出"新兩國論",還搞出所謂的"賴17條",把兩岸關系直接定位為"與境外敵對勢力對抗"。這種操作,簡直是把臺灣往火坑里推。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賴清德在經濟上的"自殘式"操作。把臺積電這座"護臺神山"搬到美國還不夠,現在連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要拱手相讓。結果呢?美國在關稅談判上照樣對臺灣寸步不讓。
![]()
【賴清德開始恐慌被美國拋棄】
賴清德當局現在陷入了一個怪圈:對美卑躬屈膝,對大陸強硬對抗,唯獨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拋在腦后。這種單邊傾斜的外交策略,不僅沒有換來實質性的安全保障,反而讓臺海局勢愈發緊張。用臺灣媒體自己的話說:"跪美、對抗大陸都很到位,卻唯獨不見'保臺'之效。"
最諷刺的是,連美國人都開始覺得賴清德是個燙手山芋,給其貼上了"麻煩制造者2.0"的標簽。華盛頓的政策圈正在形成一個新的共識:支持一個魯莽的"臺獨"分子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
【兩岸統一的大勢任何人都無法阻擋】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任何逆勢而為的政客最終都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賴清德現在的處境,就像站在退潮的海灘上,眼看著曾經的支持者一個個轉身離去,只剩下自己孤獨地面對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