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真的會打起來嗎?以前,這只不過是茶余飯后的話題,但如今,這個話題似乎開始變得越來越現實。
![]()
原因很簡單:日本換領導人了,10月21日,高市早苗正式當選日本首相,成為首位女性首相。
眾所周知,高市早苗不是溫和派,她是典型的右翼政治人物,拜鬼、否認歷史、甚至公開宣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
而且現在她的背后還有日本極右翼政黨維新會的支持,這就導致在她上臺后,區域緊張氣氛立刻升高。
最明顯的信號就是,她把日本原本計劃到2027年才達成的“防衛費提升至GDP 2%”目標,直接提前到了今年。
![]()
那么,日本這波“軍力擴張”,到底是真實力上升,還是空有噱頭?
靠錢堆出來的“假肌肉”
預算暴漲后,日本的采購清單很漂亮:美制“戰斧”巡航導彈、F-35隱形戰機、最新型雷達系統……樣樣都是世界頂級裝備。
![]()
但看得越仔細,問題越明顯——這些幾乎全是買來的,日本自己造不出來,表面上看起來武器先進,實際上核心技術全掌握在美國手里。
海上自衛隊的那些大型驅逐艦,比如金剛級、摩耶級,外觀看著威風凜凜,但最關鍵的“宙斯盾系統”是美國貨。
![]()
只要美國哪天停止供貨、不給維修支援,這些艦艇馬上變成漂浮的鐵殼,空中力量也差不多。
日本的F-2戰機是F-16的改版,連設計思路都離不開美國,自研的“心神”(X-2)戰機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搞,到現在仍是試驗機,離實戰部署差得遠。
![]()
反觀中國的殲-20已經批量服役,連下一代戰機的計劃都在推進,日本的“國產戰機夢”還停在圖紙階段,這種差距不是錢能一夜補齊的。
就連被吹得最兇的“出云級”航母,也有點心虛,它原本只是直升機驅逐艦,現在靠改裝勉強能起降F-35B戰機,稱不上真正的航母。
![]()
跟中國的“福建艦”這種正規大型航母相比,噸位、載機量、作戰能力都不在一個層級,真要是發生沖突,日本這些艦艇能撐幾輪都難說。
表面上看,日本的軍力在“重啟”,但仔細分析就能看出,高市早苗這步棋更像是政治姿態。
![]()
日本花了天價,堆出一支“組裝軍隊”,外殼硬朗,內部空心,防衛預算漲了,風險也隨之增加——裝備靠進口、技術靠別人、戰略靠美國。
一旦局勢真的失控,日本的防衛體系很可能瞬間失效,說到底,這次軍費暴漲,更多是一場昂貴的表演,而不是實力的復蘇。
![]()
資源困境下的“脆弱島國”
不過,比起軍備上的“空心化”,日本真正的問題在于它的脆弱。
前陸上自衛隊中將矢野義昭曾說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如果日本和中國打起來,日本最多只能撐一星期。”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判斷。
![]()
日本是一個嚴重依賴外部資源的島國,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煤炭,全都要靠進口,沒有這些能源,日本的制造業、交通、電力系統幾乎立刻停擺。
問題在于,這些進口航線幾乎都要經過中國周邊海域,只要中國決定封鎖幾條主要航路,不需要開一槍,日本的經濟就會陷入癱瘓。
![]()
能源危機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麻煩是糧食,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8%,六成都依賴進口。
超市里常見的牛奶、肉類、大豆、食用油,一旦航運受阻,幾天就可能斷供,就連日本最自豪的大米生產,也依賴從海外進口的化肥。
![]()
如果海上運輸被切斷,日本社會可能在一周內陷入混亂,從停電到停產,最后連吃飯都成問題,這也讓所謂的“軍事獨立”顯得很諷刺,一個連糧食和能源都靠進口的國家,根本不可能獨立打仗。
而且現如今,日本在對外貿易上,中國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也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
![]()
日本的汽車、機械、電子零件,大量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市場,日本一邊說要“防范中國威脅”,一邊又離不開中國買單,這種矛盾幾乎寫在賬本上。
說到底,日本的問題不是缺武器,而是缺底氣,它的資源命脈、糧食供給、市場需求,全都被外部環境綁死。
![]()
哪怕防衛預算翻倍,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日本打不了持久戰。高市早苗的強硬姿態,看似要讓日本更安全,但實際上,只要沖突一旦爆發,日本經濟先崩潰的可能性更大。
對中國來說,這種局面反而是一種天然的戰略優勢,日本越是想擺脫依賴,越發現自己根本離不開中國,軍事上想強硬,經濟上卻動不了。
![]()
2024年,《日本經濟新聞》發布了一個這樣的內容:日本供應鏈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原來,日本政府在調查日本進口商品來源后發現,有1406個品類的超一半進口額來自中國,是美國的2.5倍。
![]()
所謂“提前實現防衛費2%”,聽起來熱血,但在現實面前,不過是一場昂貴的自我安慰。
焦慮下的豪賭與幻象
高市早苗明知道日本的問題在哪,卻還是一頭往激進路線沖,她不是糊涂,而是焦慮。
她和日本整個右翼政治圈都清楚,日本的實力正在被中國越甩越遠,尤其在高科技、軍工制造這些關鍵領域,日本早就落在后頭。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個“心神”戰機——搞了25年還飛不起來,這比任何數據都更扎心。
高市現在的選擇,其實就是在“賭”,她提前把防衛預算拉到GDP的2%,看起來是在增強防衛,其實是在向美國表忠心。
![]()
她的盤算很簡單:只要日本夠積極,就能換來美國更多的保護,甚至拿到更先進的軍事技術,為此,在這次特朗普訪日后,高市早苗更是直言:日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同盟。
換句話說,她是想用“抱美國大腿”的方式,讓日本重新變得“有存在感”,但問題在于,這種做法風險極高。
![]()
日本現在的經濟增長停滯,債務高得嚇人,老齡化嚴重,民眾對軍費暴漲的接受度本來就低,高市這么搞,等于拿國家的未來當籌碼。
短期看,日本確實顯得更“強硬”了,但長期看,這會把國家拖進一個更深的泥潭——花大錢軍備競賽,卻買不到真正的安全。
![]()
參考資料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