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獲得這種內心的自由呢?阿德勒心理學給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包含三個相互關聯的步驟: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個步驟缺一不可,它們共同構成了通向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完整道路。第一步:自我接納自我接納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最困難的一步。很多人把自我接納誤解為自我肯定,以為就是要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很棒”“我很優秀”。但阿德勒說的自我接納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真正的自我接納是什么呢?是誠實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既不夸大自己的優點,也不回避自己的缺點。舉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考試得了60分,自我肯定的做法是告訴自己“這次只是運氣不好,發揮好了我能得100分”,而自我接納的做法是承認“我確實只得了60分”,然后思考“我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關于自我接納,我想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也受到自卑感的困擾。小時候在學校里,我不覺得自己配站在舞臺中央,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大放光彩。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我大學畢業后考進了電影學院。在電影學院的學習徹底改變了我對自己的認知。當時我們每天都要分析大量的電影,而老師提醒我們,分析的重點是找到電影中的“我”。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盡全力代入入電影中主人公或者重要人物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們的動機、情感和選擇。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電影是關于人的藝術,它的魅力就在于將那些也許碌碌無為、籍籍無名的普通人置于聚光燈下,仔細打量,甚至細致入微地剖析。每一個人,哪怕是所謂的“普通人”,內心也都有一個完整的宇宙,都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和獨特的人生故事。這個認知讓我開始向內打量自己的內心,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我開始明白,我不需要成為別人眼中完美的樣子,我只需要成為真實的自己。我的價值不在于我是否比別人更優秀,而在于我是否能夠真誠地面對自己,誠實地表達自己。
這里我還想岔開一句,分享一個當時的經歷。我讀電影學院時,曾上過電影名家戴錦華老師的課。聽說她也在得到的名家講書項目里,我覺得特別有幸。雖然當時學過的很多具體知識我都已經忘記了,但我記得,我坐在第一排,戴老師很少站在講臺上,總是靠在我的書桌旁,揮舞著雙手,用優美、充滿魅力的語言上課。她那高大挺拔、揮灑自如的身姿,永久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我那時就想,將來我要做這樣的女人,有智慧,又瀟灑,勇猛無畏。有時候,一個具體的人帶給我們的教育,要比許多理論和抽象的知識都更加強力和持久。總之,電影學院學習的經歷讓我明白了自我接納的真正含義。它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有能力沉下心來分析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全面認識。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局限在哪里。我不會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我否定,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優點而驕傲自滿。我只是平靜地接受這就是我,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努力成長。
第二步:他者信賴
![]()
有了自我接納的基礎,我們才能進入第二步:他者信賴。這里的信賴不是指有條件的信任,而是無條件的信賴。什么是有條件的信任呢?就像銀行放貸一樣,“如果你有抵押品,我就借錢給你”“如果你能還得起,我就借給你”。這種信任是建立在對對方能力和品格的評估基礎上的。而阿德勒說的他者信賴是無條件的。即使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值得信任,即使有被背叛的風險,我們仍然選擇相信。這聽起來很傻,很天真,但阿德勒認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真正深入的人際關系。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無條件地信任別人,卻被背叛了,該怎么辦?阿德勒的回答再次回到了“課題分離”這個概念:背叛你是對方的課題,不是你的課題。你的課題是選擇相信,對方的課題是選擇是否辜負這份信任。即使被背叛了,你也不應該因此關閉自己的心門,因為那樣就永遠無法體驗到真正的人際關系的美好了。這里我想提醒你,阿德勒的這個觀點也是他的學說里比較有爭議的一點。岸見一郎對這個觀點做了一點修正。他提醒讀者,他者信賴并不是讓你變成一個任人欺騙的傻瓜。如果某個人一再背叛你的信任,你完全可以選擇疏遠他,甚至斷絕關系。但這種選擇應該基于理性的判斷,而不是出于恐懼和防備。越是接納自我、自尊自足的人,越有能力對他人卸下防備,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從對他人的猜忌和揣測上拿回來,放在我們自己身上。
第三步:他者貢獻
這里需要澄清一個常見的誤解:他者貢獻不是自我犧牲。阿德勒明確反對那種為了別人而完全舍棄自己的做法,他稱這樣的人為“過度適應社會的人”。這一點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了解我自己,作為一名多年的主持人,我覺得自己有嚴重討好型人格時,我感到沮喪,但是我發現,最終我并不委屈,因為我的確獲得了別人的信賴以及尊重。真正的他者貢獻是什么呢?是通過為他人、為社會作出貢獻來體驗自己的價值。當我們感到“我對別人有用”“我對我所屬的共同體有價值”“我的存在有意義”,我們就能獲得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這種貢獻可以是很具體的,比如工作、志愿服務、照顧家人。但它也可以是看不見的,比如你的存在本身就給家人帶來了安慰,你得體的言行給陌生人帶來了溫暖。重要的不是別人是否認可你的貢獻,而是你自己是否能感受到這種貢獻的意義。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個步驟是相互促進的。因為接受了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不帶防備地信賴他人;因為信賴他人,我們才能把他人看作伙伴而不是敵人;因為把他人看作伙伴,我們才愿意為他們作出貢獻;而通過貢獻,我們又能肯定自我的價值,更好地接納自己。你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會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充實,意義越來越豐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