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美國中西部遼闊的田野上,金黃色的大豆本應象征著豐收的喜悅,如今卻堆積成山,成為無數豆農心頭沉重的負擔。
2
來自馬里蘭州的種植戶大衛·布里爾直面白宮發出呼吁:“我們無法逼迫中國按照我們的意愿行事。”
3
這句簡單卻充滿無奈的話語,揭示了中美經貿角力中的一個核心現實:盡管美方持續以關稅手段施壓,試圖重塑貿易格局,但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中國始終牢牢把控著進口節奏與選擇權。
![]()
4
大豆滯銷背后的貿易僵局
5
2025年,美國迎來了歷史上產量最高的大豆收獲季之一,然而這場豐產并未帶來預期中的繁榮,反而迅速演變為一場銷售危機。
6
截至10月23日當周,美國對華大豆出口裝運量跌至零點,2025/2026市場年度至今的出口檢驗總量同比銳減36.9%。更令人警覺的是,中國在9月份完全停止自美國采購大豆——這是自2018年11月以來的首次清零記錄。
7
社交媒體上頻繁傳播的谷倉坍塌畫面雖未被證實全部由過載引發,但這些影像無疑折射出當前美國農業倉儲系統的承壓極限,以及庫存高企與基礎設施老化的雙重困境。
![]()
新聞報道截圖
8
![]()
新聞報道截圖
9
中國買家之所以能在談判桌上保持從容姿態,關鍵在于其多年布局的多元化進口體系已見成效。
10
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美國大豆在中國總進口中的份額已下滑至35%,而巴西憑借每噸便宜21美元的成本優勢穩居第一大供應國地位;與此同時,阿根廷和烏拉圭也加快對華出口步伐,預計在2025/2026年度合計輸華量可達1000萬噸。
11
在此背景下,即便美國豆價下調,也難以扭轉競爭力劣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已將大豆采購納入整體外交戰略框架,精準打擊美國農業這一政治敏感領域,形成有效的反制杠桿。
![]()
12
特朗普的傳統支持基礎中,農業群體向來被視為堅定后盾,但現實的壓力正悄然侵蝕這份忠誠。
13
今年8月,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致信總統,明確指出農戶正承受“前所未有的財務重壓”。
14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名豆農”,理解基層疾苦,但他名下持有估值高達2500萬美元的農田資產,年租金收益突破百萬美元門檻。
15
這種身份與實際處境的巨大落差,暴露出華盛頓高層與一線農業生產者之間日益加深的認知鴻溝。
![]()
16
![]()
媒體報道截圖
17
面對困局,部分農民嘗試自救,遠赴越南、菲律賓等國推銷產品,但正如一位從業者坦言:“不可能一夜之間找到能填補中國市場空白的新買家。”
18
近期日本宣布將采購價值8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看似積極,但與中國常年平均2500萬噸的大豆進口需求相比,仍不過是滄海一粟。
19
像布里爾這樣主張建立“穩定合作伙伴關系”的聲音,代表了一種理性務實的立場:與其強行要求對方讓步,不如通過互信重建合作基礎。
![]()
媒體報道截圖
20
遺憾的是,特朗普政府堅持對抗性策略,導致美國豆農成了這場貿易戰中最先承受代價的犧牲者。
21
中美大豆貿易的膠著狀態,本質上是一場關于全球供應鏈主導權的戰略博弈。中國通過靈活調整采購時序展現戰略耐心,而美國則在維護農民利益與維持強硬姿態之間陷入兩難。
22
這場較量最終誰能勝出,取決于哪一方更能經受住長期消耗帶來的沖擊。
![]()
23
中國為何掌握主動權
24
中國在全球大豆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源于三大結構性優勢:其一,市場規模無可替代,全球近六成的大豆跨境交易最終流向中國市場;其二,供應鏈具備高度彈性,通過擴大從南美采購規模、探索進口阿根廷豆粕路徑,甚至推動本土油料作物增產計劃,顯著削弱了對美國貨源的依賴;其三,政策協調能力強,能夠將大豆采購與稀土出口、技術許可等議題聯動設計,形成多維度談判組合拳。
![]()
25
例如,在10月底中美領導人會晤前夕,中糧集團突然下單采購18萬噸美國大豆,這一舉動既釋放緩和信號,又不失戰略主動,充分體現了精準調控的藝術。
![]()
媒體報道截圖
26
美國試圖依靠關稅工具扭轉局勢的努力已顯乏力,拜登政府雖在新能源等領域加征高額壁壘,但大豆屬于基礎民生商品,單邊制裁難以奏效。
27
更深層次的變化在于,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性質已發生轉變——從過去的剛性依賴轉為可調節的彈性選項。2025年一季度,中國大豆供需缺口僅為700至800萬噸,而往年同期自美采購量通常高達2000萬噸。這意味著即使未來達成協議,美國所能爭取的訂單空間也已大幅壓縮。
![]()
28
未來走向與潛在轉機
29
短期內,11月舉行的APEC峰會將成為觀察雙邊關系回暖的重要窗口。
30
若兩國在此期間達成階段性共識,美國有望在11月上旬重啟對華大豆發運,但首批貨輪預計要到2026年1月才能抵達中國港口。
31
這段運輸周期為中國提供了寶貴的觀察期,用以評估美國政策是否真正趨于穩定。一旦特朗普再度采取反復無常的立場,采購行動隨時可能再次中斷。
32
從長遠來看,美國農業必須啟動深層次結構調整。
33
首要任務是開拓非傳統市場,例如利用日本發展可再生燃料所需的植物原料缺口拓展銷售渠道;其次應推動產業升級,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如生物柴油或功能性蛋白制品;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修復對華貿易信任機制,這要求華盛頓放棄“命令式”外交思維,采納布里爾所倡導的平等協作模式。
34
歸根結底,中國市場不會消失,它將持續存在并影響全球農業格局。但美國能否繼續參與其中,取決于決策層是否愿意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里,脅迫從來不是通往共贏的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