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近一年的漫長等待,四川大學法學院終于迎來了新的行政掌舵人。2025年10月29日上午,在學院干部任職宣布會上,44歲的劉昕杰教授正式接任法學院院長一職,為這段持續近一年的院長空缺期畫上了句號。
這一人事變動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不僅因為川大法學院作為老牌985高校重要院系的地位,更在于院長職位懸缺近一年所折射出的慎重考量。原院長左衛民教授于2024年底因年齡原因卸任后,學院行政工作一直由黨委書記臨時主持。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里,這座法學重鎮保持著穩健的運行節奏,但院長人選的確定無疑成為全院師生乃至法學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新任院長劉昕杰的學術背景頗具特色。這位1981年出生的重慶籍學者擁有跨學科的學術訓練,既獲得四川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又攻讀了歷史學博士學位。這種法律與歷史學的雙重學術背景,為他在中國法律史特別是近代中國法律與法學研究領域奠定了獨特優勢。作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省萬人計劃社科菁英,劉昕杰教授的學術成就令人矚目。他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近70篇,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各一項,展現出扎實的科研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劉昕杰并非空降的院長,而是從副院長崗位晉升而來。這種內部提拔的方式,既體現了組織對其能力的認可,也保證了學院發展思路的連續性。在學術服務方面,他主編CSSCI收錄集刊《法律史評論》,在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律史學會、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等學術團體擔任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組織經驗。同時,作為成都市政協常委,他也展現出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從國際視野來看,劉昕杰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這種國際學術經歷為其推動學院對外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在任職宣布會現場,劉昕杰教授的表態發言展現出清晰的工作思路,他表示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主動謀劃學院工作,推動學院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這番表態既體現了他對院長職責的深刻理解,也展現出帶領學院邁向新高度的決心。
原院長左衛民教授在卸任后也對學校和全院教職工表示感謝,并表達了對新院長的期許。這種新老交替的平穩過渡,體現了學院優良傳統的傳承與發展。從專業角度看,劉昕杰教授執掌法學院,將有助于繼續增強該院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特別是對法律史、法理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他也將引領川大法學學科整體發展,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進一步鞏固該院在國內法學教育領域的重要地位。
這次院長任命之所以備受關注,不僅因為人選本身的分量,更在于其背后所蘊含的深意。近一年的空缺期顯示出這一人事任命的審慎與重要,而最終選擇劉昕杰教授,既是對其學術成就和管理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學院未來發展的戰略考量。作為無黨派人士,劉昕杰的任職也展現了新時代高校干部選拔的多元化特點。
在法學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川大法學院此次院長更迭無疑是一個重要節點。新院長的上任,不僅意味著行政領導的新老交替,更預示著學院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在劉昕杰院長的帶領下,這所歷史悠久法學院將如何書寫新的篇章,值得法學教育界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