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I已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的好幫手,但它同時也在提供一種“認知捷徑”,讓人們不用費力思考便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一開始只是查詢信息、翻譯文字,慢慢開始利用AI輔助寫郵件、工作總結、研究論文,甚至進行重要決策……過度依賴AI,利用其進行“思維外包”,有可能讓我們日漸喪失思維的主導權。
![]()
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 周國輝
《警惕“AI依賴” 人機共生時代如何保持獨立思考》此文甚好,讓我產生不少思想共鳴。我們今天在臺州召開的2025Sci2U科普大會,主題就是凡人馭AI。
因為隨著AI深度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AI依賴”確實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如何從“人機交互”向“人機共生”演進,關鍵是與AI這個新伙伴正確相處,保持人類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關乎個體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核心議題。
在我看來,“AI依賴”并非指使用AI,而是指過度依賴以至于放棄了自身的認知主權。其風險包括:認知能力的退化,就像過度依賴GPS會削弱我們自身的導航能力一樣思維的同質化;思維的同質化,大多數主流AI模型基于相似的數據集訓練,其輸出結果容易呈現出一種“平均主義”的、缺乏真正獨特視角的答案;事實與判斷的混淆,AI尤其是大語言模型本質上是“概率預測機器”,它不“理解”事實,而是自信地編造內容,發生幻覺,如果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會導致判斷失誤;責任主體的模糊,當一個由AI輔助做出的決策出錯時,責任應該由誰承擔?是使用者、開發者還是AI本身?過度依賴會模糊責任邊界,讓人產生“是AI這么說的”的推諉心理。
![]()
9月25日,一名觀眾在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與人形機器人握手
人機共生時代,如何保持獨立思考?這不是說要一味拒絕AI,而是將AI定位為強大的“副駕駛”,而人永遠是手握方向盤的“機長”。
首先,要確立人的主體性,你才是“主人”。要做到先思考,再提問。在向AI提問前,先自己進行一番頭腦風暴,形成自己的初步觀點和問題框架,以確保你的思考不被AI的答案帶偏。明確自己的目標。你想用AI解決什么問題?是收集信息、激發靈感、校對文字,還是進行頭腦風暴?明確的目標能幫助你更有效地利用AI,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其次,要強化批判性思維,對AI的輸出進行“質檢”。要敢于追問來源與證據,要求AI提供其結論的依據或信息來源。對于關鍵信息,務必通過多個可靠渠道進行交叉驗證。要善于識別偏見與局限。要保持AI模型可能存在訓練數據帶來的文化、性別或意識形態偏見的意識和警覺。要善于尋找對立觀點,主動要求AI提供反方意見或替代方案。這能幫助我們看到一個問題的全貌,而不是滿足于一個看似完美的單一答案。
其三,將AI工具化,而非一味“神化”。要把其視作“超級計算器”或“靈感催化劑”,就像我們用計算器處理繁瑣的計算,但數學思維仍屬于我們自己一樣,用AI處理信息檢索、草稿撰寫等基礎工作,但把深度思考、邏輯構建和價值判斷留給自己。要用于拓展,而非替代,用AI來拓展你的能力邊界,而不是替代你的核心能力。如設計師用AI生成多種概念草圖,但最終的創意篩選、美學把控和細節深化則必須由自己完成。
所以,人對待AI這個新伙伴的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把它當作一位博聞強識、不知疲倦、但缺乏常識和情感的“實習生”或“專家顧問”。從人本身來說,一是始終保持主動學習的心態。使用AI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對話”和“學習”的過程。通過AI的答案,去發現新的知識盲區,激發你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興趣。讓AI成為你探索世界的起點,而非終點。二是主動劃定人機能力的邊界。AI擅長的是數據處理、模式識別、生成草稿、提供信息、不知疲倦地重復勞動,而人類所獨有的是情感共鳴、道德判斷、審美品位、戰略直覺、真正的從0到1的創新。要清楚理解語境和潛臺詞、愛與責任,清晰地知道哪些事可以交給AI,哪些事必須親力親為。三是堅定維護人類的核心價值。在情感、倫理和創造性領域,人類必須牢牢占據主導地位。重要的決策、關乎他人的情感交流、具有重大倫理影響的判斷,最終必須由人類基于自身的價值觀和同理心做出。四是培養AI無法替代的能力,有意識地加強那些AI目前難以企及的能力,包括提出深刻問題的能力、跨領域聯想和隱喻的能力、團隊協作與領導力、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藝術創作和情感表達的能力。
總之,面對AI,既不要恐慌排斥,也不要盲目崇拜。最明智的態度是“主動利用,保持警覺”。我始終認為,人機共生的最高境界,不是人變成機器,或者機器變成人,而是人類利用機器的增強,變得更加像“人”,更富有智慧、更深刻、更具創造力和同理心。
來源:《浙商》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