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真服了!特朗普以為自己成功躲過了日本的"鞠躬陷阱",結果還是被法新社給坑了一把!看著法新社那張照片,我真是哭笑不得。特朗普在東京迎賓館的歡迎儀式上,確實沒按高市早苗的引導向日本國旗鞠躬。
他徑自走過日本國旗,只在美國國旗前停下來敬了個禮。高市早苗當時那個表情啊,驚訝得直接愣在原地,尷尬了幾秒鐘才獨自向美國國旗鞠躬。
![]()
但法新社的記者太厲害了,不知道從哪個角度找的拍攝點,硬是抓拍到了一張看起來像是特朗普在向日本國旗敬禮的照片!這套路,跟2018年那組凱旋門"大火照"如出一轍,都是利用視角制造錯覺。
特朗普要是看到尹錫悅的下場,肯定會慶幸自己沒上當!還記得今年3月嗎?尹錫悅訪問日本時,可是實實在在地對著日本國旗鞠了躬。雖然當時是韓日兩國國旗并列,尹錫悅和岸田文雄一起對著兩國國旗鞠躬,但韓媒播放的畫面顯示尹錫悅朝著日本的太陽旗鞠躬,這一幕在韓國國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
更慘的是,尹錫悅的讓步根本沒換來日本的尊重。日本給尹錫悅的待遇只能算"四等人"級別,吃的是壽喜燒店的餐食和西餐店的蛋包飯。這待遇,連正式訪問都算不上!韓國輿論直接把尹錫悅的訪問稱為"單方面屈辱下跪",反對派攻擊他讓韓國的國格碎了一地。想想都替他尷尬!
說回法新社,這家媒體的攝影記者確實有一套!明明特朗普刻意避開了向日本國旗行禮,他們卻能找到那種讓人產生錯覺的拍攝角度。
![]()
這種本事,不禁讓我想起2018年"黃背心"抗議期間,那組在網上瘋傳的凱旋門"對比照"。左邊是凱旋門前燃起大火的照片,右邊是一群記者蹲在地上擺拍滑板車小火堆。當時很多人都以為記者在通過變換角度夸大事實。后來真相大白,兩張照片不僅拍攝地點不同,連拍攝日期都不一樣。
大火照片是12月1日在Foch大街拍攝的,滑板車照片是12月8日在Friedland大街拍攝的。就這,還能被放在一起誤導觀眾!看著這些外交場合的視覺游戲,我真想說:新聞學這專業,確實沒白學!
![]()
日本人在這方面可是老手了。他們每次舉辦歡迎儀式,都會把日本國旗和外國國旗安排在更靠近攝像頭的一側,再利用錯位拍攝,制造"外國領導人對日本國旗致敬"的假象。德國前總理朔爾茨也吃過這個虧。可惜啊,他們遇到的是特朗普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兒!
特朗普可不管你這套規矩,哪怕高市早苗多次引導,他還是自顧自往前走,壓根不搭理這個環節。雖然有人說他可能是沒搞清楚狀況,以為這是在檢閱軍隊,但不管怎樣,他確實沒讓日本記者們拍到對日本國旗鞠躬的畫面。
![]()
說實話,這種禮儀之爭反映的其實是深層次的外交博弈。特朗普的團隊曾經私下解釋,他的撫胸禮是為了"表達對星條旗的忠誠"。這種舉動被認為意在強化"美國優先"符號。而日本方面,從安倍晉三時代就開始通過"高爾夫外交""溫泉外交"等非正式場合拉近與特朗普的關系。
高市早苗政府延續了這種策略,但這次國旗事件暴露出,當美國將禮儀視為政治工具時,日本的傳統外交手段可能面臨失效風險。法新社這次拍了這種角度的照片,我感覺他們要不妙了!等著迎接美國的"狂風暴雨"吧!
![]()
特朗普團隊最討厭這種"視覺誤導"。2019年G20大阪峰會時,特朗普僅對美國國旗撫胸致意,就引發過日本網民的批評。這次事件中,日本網民在社交媒體發起的"#國旗尊嚴"話題,24小時內閱讀量就突破了2億次。不過,主流媒體這次倒是保持了克制,強調"個人習慣不應上升為國家關系"。
畢竟,美日同盟的實際利益紐帶不會因為這種禮儀爭議而動搖。看著這整出戲,我真想@張雪峰:你錯了!新聞學就是最好的專業,沒有之一!能在外交場合捕捉到這種微妙瞬間,能通過角度選擇傳遞特定信息,這種專業能力,不是哪個行業都具備的。
![]()
雖然有時候這種"角度藝術"會引發爭議,就像2018年凱旋門照片那樣,但不可否認,新聞攝影在國際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朗普越想逃,越是逃不掉!外交場合就是這樣,一舉一動都在鏡頭之下,想完全避開所有"陷阱",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比起尹錫悅的直接鞠躬,特朗普至少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至于法新社的照片,就讓它去吧,反正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這場外交大戲,真是越來越精彩了!不知道下一集,又會有什么新劇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