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IP『未知旅行實驗室』上新!
去秦人的城市,感覺「犟得增慫」
點擊上方觀看完整視頻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最吸引人的名片,無疑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恢弘的歷史與留下的數不清的文化寶藏;
氣勢不凡的古城墻,熙熙攘攘的回民街,馳名中外的兵馬俑,珍寶琳瑯滿目的陜歷博,夢回大唐的「不夜城」,甚至讓無數老饕們贊不絕口的西安美食,都是旅行者們絡繹不絕到此旅行的原因。
![]()
![]()
來自馬蜂窩用戶@火花
但古都名頭過勝,也讓城市的其他面蒙塵,好似從來未曾有人提起過,西安的風光;
作為北方城市,四季更迭,帶給西安四時不同的美,特別是它的秋,彷佛一幅被時光浸染的長安畫卷。
![]()
![]()
來自馬蜂窩用戶@虎牙妹_Plus
當颯爽的秋風拂過千年城墻,這座古都便褪去了夏日的喧囂,顯露出它最深邃、最詩意的面容。
![]()
來自馬蜂窩用戶@路客精品民宿
遠望,終南山被霜染成青黃相接的絲帶;近看,古觀音禪寺千年銀杏落滿石階,如黃金雨覆地。
![]()
來自馬蜂窩用戶@珺珺珺兒_
城內的香積寺、百塔寺、秦二世陵、漢陽陵,一樹樹金黃與紅墻唐塔同框,把十三朝往事映得溫暖而明亮。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城墻根下,老人們在落葉聲中拉著胡琴唱秦腔,粗獷的唱腔里藏著十三朝古都的滄桑。
柿子樹的果實像小燈籠般掛滿枝頭,石榴咧開了嘴,露出晶瑩的籽實,空氣里飄著桂花若有若無的甜香,與剛出爐的柿子餅的暖香交融。
![]()
來自馬蜂窩用戶@.
西安的秋天,既承載著千年文明的厚重,又洋溢著人間煙火的溫暖,在每一個美妙秋景的轉身處,都能與歷史撞個滿懷。
![]()
來自馬蜂窩用戶@珺珺珺兒_
銀杏寫給金秋的浪漫情詩
西安賞秋去哪里
銀杏是秋天寫給西安最燦爛的情書。古觀音禪寺里,唐太宗親手栽種的千年古樹灑下漫天金葉,每一片都帶著盛唐的遺韻;
漢陽陵中鋪天蓋地的金黃,行走其間,每一步都踩在歷史的脈絡上。黃、紅、綠各種顏色交錯的小雁塔,是綻放在歷史上的絢爛。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如果說哪個城市的秋,把文化與自然風景融合最好,西安一定是第一。
古觀音禪寺
每年秋季,西安都有一顆巨大的古銀杏樹掀起轉發風潮,這就是位于西安古觀音禪寺、據說由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所種的古銀杏樹。

終南山這個名字經常出現在各類武俠小說里,與武林高手、隱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實中的它也是國內著名禪修圣地。
古觀音禪寺坐落在這里,還有一段魏征醉酒夢斬青龍王的建寺傳說,平添了神秘色彩。
![]()
來自馬蜂窩用戶@珺珺珺兒_
這株銀杏樹的走紅,又為這里的神秘氣息更添了一絲真實感!
據傳說,觀音禪寺中的這株古銀杏樹為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所種,距今已經存活了1400年。
![]()
![]()
來自馬蜂窩用戶@珺珺珺兒_
還未進入寺廟,就能從遠處瞥見這一抹黃。
寺廟的主體建筑都是建在一個平地上,而古銀杏樹周邊卻建起了一個二層的臺地,古銀杏在上面獨享一塊臺地,所以落葉也是落得整整齊齊。
![]()
來自馬蜂窩用戶@珺珺珺兒_
二層臺地的有限的空間里,幾乎全部被金黃色的落葉占滿,人登上去之后,只能在長方形臺地的外圍邊上走動拍照。
再加上這棵已經孕育千年的古樹又很高大,視野里滿目金黃。
![]()
來自馬蜂窩用戶@,昕凌 Selly
![]()
來自馬蜂窩用戶@米飯團Ballrice
賞樹平臺周圍是一圈木柵,柵欄上系滿了紅色的祈福帶,和黃色的銀杏相映成趣。
![]()
來自馬蜂窩用戶@米飯團Ballrice
黃葉滿枝的銀杏樹下擺了一尊佛像,佛像腳下又是滿地的金黃。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淼
對于古銀杏樹,春來秋往,年復一年,看過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仍安靜的守著古寺,繼續它的下一個千年。
而人類之于古樹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
![]()
來自馬蜂窩用戶@Yeler。
除了這株千年銀杏,觀音禪寺中還有觀音古泉、禪堂和大善院,可供參觀。
禪院周圍種了幾株槭角楓,深秋之下葉紅如火,不如千年銀杏那么壯觀,也別有一番韻味。
![]()
來自馬蜂窩用戶@米飯團Ballrice
百塔寺
古觀音禪寺1400多年的銀杏太過出名,倒顯得百塔寺內1700多年的銀杏有些寂寥,但其實它才是西安樹齡最久遠的銀杏,樹冠也比觀音禪寺的大。
![]()
![]()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安老劉
百塔寺位于西安市終南山北麓長安區天子峪口,始建于西晉,復建于隋,初稱「至相道場」,為佛教三階宗祖庭。
唐時以三階教創始人信行禪師墓塔為中心,弟子們陪葬周圍,形成「小塔累累」的塔林,改名「百塔寺」。
![]()
來自馬蜂窩用戶@IN西安
百塔寺曾盛極一時,規模宏大,僧侶眾多。流轉千年,百塔寺昔日輝煌已逝,只剩一座主殿,證明其曾存在過。
![]()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安老劉
那棵1700年的古老銀杏,就栽種在殿前,樹高約30多米,樹圍達18米,樹冠巨大,幾乎籠罩了整個院落。
秋天時,銀杏通體染上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通透發亮,似泛著金光,非常漂亮。
![]()
來自馬蜂窩用戶@西安老劉
![]()
來自馬蜂窩用戶@ IN西安
最難的是,相較于一些人頭攢動的熱門景點,百塔寺游客稀少,不用預約,可以避開喧囂,靜靜感受古寺的禪意和秋韻。
![]()
![]()
來自馬蜂窩用戶@追風的耿耿
西五臺云居寺
云居寺,又名西五臺,原名安慶寺。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為解其母赴終南山南五臺禮佛奔波之苦,仿南五臺宮城西南城墻地勢修建。
![]()
來自馬蜂窩用戶@多布
歷史上五臺殿宇各有供奉,遺憾的是,一臺與四臺曾毀于民國戰事,現存建筑為前臺、中臺、后臺。
形成由,山門—天王殿—靈應臺—大雄寶殿—文殊臺—地藏臺—臥佛寶殿,殿宇參差的宏大宮觀群,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
來自馬蜂窩用戶@虎牙妹_Plus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大雄寶殿前有兩株銀杏,秋末冬初時轉為金黃,與寺院的紅墻、青磚灰瓦共同構成一幅靜謐和諧的畫卷。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雖然處于灑金橋鬧市區,但寺院整體氛圍清靜肅穆。在此賞秋,多了一份遠離塵囂的禪意。
![]()
![]()
來自馬蜂窩用戶@虎牙妹_Plus
漢陽陵
漢陽陵是西漢第四位皇帝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陵園占地面積廣闊(約20平方公里),布局規整,主要由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南北區從葬坑、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非常有皇家氣派。
其中,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非常值得一看,這里是采用先進文物保護技術的全地下遺址博物館,可以透過玻璃通道近距離觀看坑內的考古發掘現場和文物,感受一種奇妙的穿越感 。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除了厚重的歷史,銀杏林是漢陽陵另一張璀璨名片。
這片銀杏林是1997年由漢陽陵博物館栽種,面積達百余畝,有上萬株銀杏樹。經過多年的生長,如今已形成相當壯觀的規模,有陜西最美銀杏林之稱。
![]()
![]()
來自馬蜂窩用戶@超級Lynn
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是銀杏葉變黃的巔峰時期,整個園區金燦燦一片,與厚重的歷史遺跡交相輝映,非常迷人。
![]()
來自馬蜂窩用戶@超級Lynn
秦二世遺址公園
秦二世陵遺址公園是一座以秦代歷史為背景,圍繞秦二世胡亥陵墓修建的遺址公園,分 展示館區和遺址區。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展示館區「秦殤展覽館」以秦二世生平為主線,利用聲光電等技術,展示了秦朝從極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
「曲江新區出土文物展館」展示了近幾十年曲江區域出土的精品文物。
![]()
來自馬蜂窩用戶@
遺址區均為歷史遺留建筑,包括,山門、大殿、秦二世陵墓,墓冢為夯土覆斗形,封土堆直徑25米,高5米,四周設環形木棧道可360°俯視。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公園內有約300株銀杏,沿中軸臺階+墓冢環道種植,10月底-11月中全黃,形成一條金黃的通道,非常出片,墓冢北側,還能看到「塔形銀杏+帝冢」同框的景象。
![]()
來自馬蜂窩用戶@旅行攝影師一夢
香積寺
愛歷史的人,對香積寺應該不陌生,「安史之亂」的決定性戰役「香積寺之戰」,就是在這里爆發的,唐軍一日斬首6萬、次日便收復了長安。
![]()
來自馬蜂窩用戶@花旅行紀念冊
歷史上香積寺盛極一時,但歷經了「安史之亂」等兵災和滅佛運動的破壞,幾度興廢。
現存建筑除善導塔為唐代遺存,其余多為后世修復。
這座密檐式磚塔原為13級,現存11級,高約33米。塔身刻有《金剛經》全文,雖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巍然屹立,是香積寺滄桑歷史的見證。
![]()
來自馬蜂窩用戶@筱蓮
寺廟入口處有一顆銀杏樹,在秋日陽光下通體金黃,靈性十足,和古剎相映生輝。
![]()
來自馬蜂窩用戶@康小康Y
掛有「蓮宗根源」牌匾的院子里有一棵超大的銀杏樹,可以拍到銀杏與古建筑相映的畫面。
![]()
善導舍利塔旁也種著好幾棵銀杏樹。金黃的銀杏葉與古樸的磚塔相互映襯,更顯歷史的厚重與靜謐。
![]()
來自馬蜂窩用戶@康小康Y
過了大雄寶殿的最后一進院落里,還有兩棵百年銀杏,枝繁葉茂,在裊裊香煙之間,為整個寺廟更添中式風格的美。
![]()
去博物館看地下的陜西
除了陜歷博還能去哪里?
「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陜西」,西安是座歷經13個朝代興衰的城市,猶如一座巨大的博物館,那么要去哪里看呢?當然是博物館!
陜歷博有多寶藏不多說了,但約不上的話,其實西安還有很多博物館可以去~
![]()
來自馬蜂窩用戶@Nicole的生活書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由博物館、薦福寺、小雁塔三部分組成,構成了"館、塔、寺、園"四位一體的獨特文化空間。
![]()
![]()
來自馬蜂窩用戶@Shirley雪梨醬
小雁塔(薦福寺塔)是博物院的靈魂地標。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年),為存放高僧義凈自天竺帶回的佛教經卷而建。
原高約45米,共15層,現殘存13層,通高43.395米,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代表。
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對,同為唐代長安城留存的重要佛教建筑遺存。
![]()
來自馬蜂窩用戶@一枚阿黃
博物館由著名建筑師張錦秋設計。
![]()
![]()
來自馬蜂窩用戶@甜甜學長Gr
館藏文物超11萬件,其中西周永盂、唐代三彩騰空馬和鎏金走龍等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品。
![]()
來自馬蜂窩用戶@Nicole的生活書
博物館的園林到了秋天也很有看頭,五彩斑斕的秋景,搭配千年古塔,像一幅古典的油畫一樣非常耐看。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漁的行旅日記
陜西考古博物館
陜西考古博物館是中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于2022年4月正式對公眾開放。
如果你對考古發掘充滿好奇,想了解文物從地下到展柜的完整故事,這里絕對值得一游。
![]()
來自馬蜂窩用戶@酸澀小檸檬
這里展出的5215件文物中,有90%以上是首次與公眾見面,許多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珍貴發現:
如,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志》、上官婉兒墓志、隋代透影白瓷杯、馬球圖壁畫、李倕冠飾、石峁遺址石雕。
![]()
![]()
來自馬蜂窩用戶@桃子 travel
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是書法愛好者的圣地,收藏有《開成石經》《大秦景教碑》等數千件歷代碑刻,文化底蘊深厚。
![]()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權視界
2025年改造開放后,博物館展區分為老館區和北區場館兩大部分。
老館區保留了經典的「一軸兩翼」格局,包括碑林第一至第七展室、石刻藝術室等。
可以欣賞到大名鼎鼎的《開成石經》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石刻藝術室內則陳列著珍貴的昭陵六駿中的四駿原石。
![]()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權視界
2025年5月新開放的北區場館,大大拓展了展覽空間。「星耀長安」展廳是這里的明星,顏真卿書的《馬璘殘碑》和柳公權71歲高齡書寫的《嚴公貺墓志》等珍貴碑刻在此首次公開亮相。
負一層的「漢字·書法·碑林」展覽,通過600多件展品系統地講述了漢字與書法的演變史。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權視界
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這是兩座小專精的博物館。
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收藏了西周至明清的瓦當和古磚,3000余件,2600多個版別,是國內瓦當品類和數量最多的專題館之一。
![]()
![]()
來自馬蜂窩用戶@Eva出逃日記
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坐落于唐興慶宮遺址之上,收藏了3600多件唐代文物,其中珍貴的唐三彩有1000多件,此外還有大量彩繪陶俑、唐代銅鏡和金銀器等。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告別愛禮絲
好吃、好看、好玩,本地人扎堆的潮流地
去哪里逛街?
老菜場
西安「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前身是西安市平絨廠(1998年停產,2000年左右改建為菜市場),街區改造之后把菜市場、老廠房、文藝小店和城墻根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老西安的市井煙火,又有年輕人喜歡的潮流活力。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凱叔JK
建國門綜合市場是老菜場的靈魂所在。水果銷售區大棚頂是巨幅抽象藝術畫,讓煙火氣濃濃的菜市場有了文藝味道。
![]()
來自馬蜂窩用戶@是你的艾米寶寶
街區聚集了不少文藝小店。比如號稱「西安最美」的天臺落日咖啡店樹島、可以沖掃膠卷的壹樓膠片工作室、集家居和文創于一體的買手店SOUVIENS嗜物所,以及伴久中古和即刻精釀等。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凱叔JK
由老廠房屋頂改造的空中廣場是眺望西安城墻的絕佳位置。在這里,你可以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量子晨
量子晨的前身是西安太陽鍋巴廠,現在已經成為西安年輕人聚集的時尚地標。
星球工廠Live House是音樂愛好者的天堂,匯集了國內一線搖滾樂隊及說唱歌手,帶來震撼的現場演出。
![]()
來自馬蜂窩用戶@嘉了了
另外還聚集了不少潮流品牌和特色餐飲。例如,西安本土潮牌STA_HOOD的線下集合店。
好吃的地方也很多,如COMMUNE公社餐酒博物館、MOC House樂高主題餐吧、宴南塢功夫順德菜等。
![]()
來自馬蜂窩用戶@木守攻
小寨銀泰城
小寨銀泰城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二次元主題商場。
![]()
圖片來自@西安撲通
商場里匯集了眾多二次元品牌,其中不少是西北首店。你可以在這里找到潮玩手辦、谷子(動漫周邊)、三坑服飾(漢服、Lolita、JK制服)輕松買到心儀的動漫周邊。
![]()
圖片來自@西安撲通
商場幾乎每周末都會上演熱鬧的「野生漫展」 。二次元愛好者和coser們會自發聚集于此,不用去漫展,也可沉浸式享受二次元氛圍。
![]()
圖片來自@西安撲通
ps周六是萬圣節,西安應該去哪里,不必多說了吧
![]()
出游目的地推薦
點個在看,追尋一年中最詩意的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