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喇叭有一段時間了,初次“相遇”來自于好友給我分享的一篇文章。我不是大廠員工,但自己的高中同學兼閨蜜目前在字節(jié)上班,節(jié)假日見面和偶爾微信聊天,會提到各自的工作。不管是看大喇叭往期的文章還是閨蜜對于工作的吐槽,我知道:大廠高薪,但壓力很大。突然發(fā)現(xiàn)跟我目前的狀態(tài)完全相反:薪資跟大廠相比就是零頭,但是壓力很小。怎么說呢?我和閨蜜各自羨慕著對方的工作和生活。
我回到老家,早早結婚生子,上著一眼望到頭的工作,過著日復一日重復的生活。閨蜜今年十一剛辦完婚禮,老公也是大廠員工,在北京已經(jīng)買房留在了一線城市。而我除了大學時期在省會城市待過,目前連北京都沒有去過。自己的孩子將來還要重復我的道路,從小縣城奮斗留到大城市。我把這些心里話告訴了閨蜜,誰知道她卻苦笑了一聲。房貸每月一萬二,晚上回到家10點以后。各種壓力推著你前進,有時候想要休息一下就沒時間。北京對于他們這種北漂一族留下來的成本和壓力太大了,為了趁年輕賺錢,她未來3年內沒有計劃要孩子。
聊天中,她很好奇,我在縣城的生活成本怎樣控制在每月3000元以內還有結余。這個怎么說呢,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不同,有人花錢大手慣了,有人卻摳摳搜搜。3000元,我覺得剛剛好,消費和省錢的快樂都有,生活的幸福感會更高。
我們的小家庭:
十八線小縣城的體制內上班族,基礎科員一個。沒有房貸和車貸,房子是婆家婚前買的,總價43萬,三室一廳;車子是我的嫁妝,7.9萬。
我,縣城教育局,月收入4500,年收入約6w;
家屬,市直事業(yè)單位,月收入5500左右,加上年終獎約7.8w左右。
3000元,每月預算分配:
吃喝玩樂1000元,三餐自己做,很少出去外食。工作日午飯在單位吃,晚飯周末三餐都在家吃。關于吃飯這塊,我倆三觀比較一致,兩個人在外吃一頓至少50元,但50塊的菜夠我們能吃3天,周末買2-3天的肉菜備上,下班回家直接開做,比較省事。之所以是1000元,預算最高,是因為老公經(jīng)常有應酬。
通訊交通水電等雜費400元。
護膚穿衣生活用品200元。
份子錢:100-300元之間。
孩子花費,包含幼兒園學費等一些開銷,1000元以內。
自己雖然在體制內,但是不屬于那種性格開朗的人,甚至有點社恐,在父母、同事、領導眼中我就是一個妥妥的宅女。因此活到28歲,真正談的上是好友的不超過一個手。但朋友對我而言,質量遠勝數(shù)量,三兩知己足矣。
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有房有車無貸款,不加班,離家近,每天下班帶孩子,安逸是真安逸,對比閨蜜,我完全喪失了年輕人應該有的那種斗志。或許在父母、親戚眼里我活成了他們理想的模樣,親戚的夸贊,父母的安心。可暗涌的頹廢只有我知道,每天打卡、整理文件、等通知、做會議服務、寫報表,學不到任何知識,沒有一點技術可言。這些事務性工作甚至讓我喪失了思考能力。時間像靜水一樣滲透到生活,卻不再涌動。
![]()
我和閨蜜在各自的圍城里,總覺的沒經(jīng)歷過的外面是好的。如果真正跳出去估計又該后悔了。
作者:佚名;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