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噎住了……”這是3歲半的小男孩,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話。
![]()
歡迎收看本期《賈話連篇》
10月19號下午,臺州那邊出了事。三歲半的娃剛喝了口珍珠奶茶,轉頭就上蹦床耍“空中翻”。
也就30秒的工夫,他突發窒息,搶救無效”。
這么小的娃說沒就沒了。
到底誰該為這孩子的命負責?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奶茶店被罵“沒良心”,家長被說“不負責”,最冤的還是那3歲娃,他連“危險”是啥都不懂,就因為一顆珍珠,再也長不大了。
現在孩子媽還在社交平臺發視頻,評論區早從“心疼”變成“指責”了。有人說:“要是奶茶店賠了錢,那以后賣珍珠、果凍、堅果的店是不是都得貼警告?那家長是不是就不用看孩子了?”
還有人反問:“這次奶茶店賠了,下次孩子吃糖卡喉,是不是要告糖果廠?吃梨卡喉,還得告果農唄?”
你覺得該怪誰?來選選看!
· A. 家長
· B. 奶茶店
· C. 游樂場
賈老師先給大伙兒捋捋法條,結論先放這兒:誰都別想甩鍋!
第一口鍋,得家長背:你是第一監護人啊!
法律條文冷冰冰,但道理熱騰騰——
《民法典》寫得明明白白:未成年人的父母是監護人,得管撫養、教育,還得護著孩子。
說白了就是:娃還不懂事兒,你得替他多留意!
3歲娃的嚼東西的勁兒還沒長好,珍珠那玩意兒黏糊糊、有彈性,本來就是小孩氣管卡東西的“常客”。
2021年深圳有個4歲娃,吃著果凍蹦床,結果被果凍噎沒了,家長被判自己擔70%的責任,法院就一句話:“把特容易噎著的東西給小孩吃,還讓他瞎蹦跶,這是自己往風險上撞。”
再看臺州這事兒:
——是孩子媽親自點的珍珠奶茶;
——跟去的大人把娃放蹦床區,自己去取餐;
——娃邊跳邊吸奶茶,家長全程不管不顧。
賈老師說實話:
你把子彈當糖吃,就別賴槍走火。
家長是主要責任人,這在法律上沒跑兒。
第二口鍋,奶茶店也跑不了。提醒是有,但跟沒說一樣!
奶茶店的小程序里確實有行“溫馨提示”:“三歲以下小孩別吃,老人小孩得有人看著才能喝。”
可那字兒小得跟螞蟻寫的遺書似的,不放大根本看不見!
《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對特定人群可能有健康風險的食品,得用“顯眼包”標警告。
啥叫顯眼?看看2022年上海“熱檸檬茶燙人案”——法院說店家把“燙口”倆字印在杯套上,沒印杯身上,這就是“提示不到位”,判了擔30%的責任。
臺州這杯奶茶,外包裝上沒重復警告,取餐的時候也沒人口頭提醒。
更離譜的是,店員回憶說:“來取餐的是個大人,我們壓根沒見著孩子。”
按法律說,這就是“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沒盡到上心的義務”。
結論:奶茶店大概率得擔10%-20%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三口鍋,游樂場:安全員不會急救,跟泳池沒救生員一個樣!
蹦床館門口貼著“不讓吃東西”,可工作人員看見大人把奶茶帶進去,裝沒看見。
孩子出事之后,現場倆阿姨輪流用海姆立克法救,工作人員倒好,說“我們不會急救”。
《民法典》規定:做生意的地方沒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把人弄傷了,得承擔侵權責任。
看看2019年成都“女童蹦床摔下來案”,法院說場館“沒配急救員,也沒攔著危險動作”,判了賠40%。
臺州這事兒里,游樂場要是拿不出證據證明“攔過帶食物進去,而且第一時間救對了”,就得為自己這種“佛系安全”的態度買單。
賈老師在這兒放句話:急救技能不是選學的,是開這種有風險項目的店必須會的!
一句話:你可以不會蹦床,但不能不會救人。
第四口鍋,商場:跟房東似的責任,看著無辜,其實也得擔點!
游樂場所在的寶龍廣場管理方說:“我們已經交了監控,具體等通知吧。”
翻譯過來就是:我就收個房租,別找我。
按法律說,商場是“公共場所管理者”,得管應急救助,還得協調事兒。
2020年杭州“自動扶梯夾人案”,商場因為“沒配AED,也沒啟動應急方案”,被判擔10%的責任。
臺州這事兒里,要是商場沒AED、沒廣播喊人、也沒工作人員幫忙疏通通道,法院說不定也會讓它擔5%-10%的管理責任。
房東不是主角,但也不是觀眾,不能光看熱鬧。
到底該誰賠錢?咋賠?賠多少?
按浙江近三年類似人命官司的判決來看,死亡賠償金大概120-150萬(包含喪葬費、精神損失費)。
責任比例大概率是這樣:
家長(監護人):60%-70%
游樂場:15%-25%
奶茶店:10%-20%
商場:5%-10%
數字是冷的,但數字也是公平的——誰造的風險大,誰就被判得重。
孩子爸在維權牌子上寫:“希望你家的悲劇,到我家就停了。”
可遺憾的是,同樣的事兒年年都有:
2018年,泉州5歲娃被“氣球棒”戳到喉嚨;
2020年,西安4歲娃吃“堅果碎”卡氣管;
2023年,蘇州6歲娃玩“磁力珠”把腸子弄破了……
我們總在熱搜上難過,在評論區說以后要注意,可到了下個周末,還是把奶茶遞給孩子,自己低頭刷手機。
法律能劃分責任,卻劃不開后悔;法院能判賠償,卻沒法讓時光倒流。
下次進商場,要是看見有人把珍珠奶茶遞給蹦蹦跳跳的小孩,你大膽走過去說一句:“姐,這玩意兒真不適合3歲娃,別讓孩子拿命蹦床啊!”
說不定,一句多管閑事的提醒,就能讓監控里的故事少個悲劇結尾。
畢竟,所有“意外”都是沒留意的風險,所有“后悔”都是晚了的負責。
——愿奶茶里的珍珠都留在杯底,孩子都能好好留在人間,享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生活。
點贊=提個醒
轉發=救回一條命
別讓下一顆珍珠,變成壓垮一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