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有停火的苗頭,歐盟突然踩了制裁以色列的剎車!
當地時間周一,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宣布暫緩推進對以制裁,包括凍結優惠貿易協議等舉措,理由是“形勢已發生變化”。
可這話說出來沒幾天,就被前歐盟官員指著鼻子批評,說這分明是給特朗普的中東計劃“騰地方”,把國際法和加沙平民的苦難都拋到了腦后。
要知道,歐盟上個月才剛因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放出制裁狠話,這反轉來得實在讓人看不懂。
卡拉斯在歐盟外長會晤后明確表示,成員國一致同意“暫不推進,但也不撤回”制裁措施。這一決定直接引爆了爭議,前歐盟駐巴勒斯坦代表斯文·馮·布格斯多夫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他牽頭組織了414名前外交官與官員簽署公開信,信里特意提到,歐盟在今年六月就認定以色列違反人權義務,2024年國際法院的咨詢意見也明確歐盟有責任推動“盡快結束占領”,現在暫停制裁完全是“忽視法律問責的核心”。
![]()
更耐人尋味的是,歐盟暫停制裁的時間點,正好撞上特朗普中東計劃的推進期。
特朗普今年1月提出“清空加沙”計劃,希望埃及、約旦等國接收百萬巴勒斯坦難民,后續又放話想“接管加沙”打造成“自由區”,這些提議雖遭阿拉伯國家集體反對,以色列卻公開表示歡迎。
布格斯多夫的公開信里點出關鍵問題:特朗普的計劃把“巴勒斯坦自決問題”模糊處理了,歐盟本該用制裁施壓補全缺口,結果反而先松了手。
曾給兩任歐盟外交負責人當顧問的納塔莉·托奇看得很明白,她直言這是“最糟糕的選擇”。她說現在恰恰要保持壓力,畢竟特朗普的計劃能不能落地誰也說不準。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歐盟內部早就因巴以問題吵成一團:西班牙9月剛宣布對以實施武器禁運,禁止相關船只靠港、飛機入境,還停了定居點商品進口;
可匈牙利、捷克卻一直堅決支持內塔尼亞胡政府,德國更是態度搖擺,一邊停了部分武器出口,一邊又批準了對以潛艇大單。
這種分裂直接影響了政策落地。歐盟委員會9月曾拿出具體制裁方案,包括對以色列部分商品加稅、制裁極端分子,可按照規則,制裁政府官員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暫停貿易優惠得“合格多數”通過,這兩道坎至今沒過去。
![]()
更諷刺的是,歐洲議會9月11日才剛通過決議呼吁承認巴勒斯坦國,沒過幾天制裁就先“剎車”了,前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博雷利直接罵這制裁提案是“一個笑話”。
歐盟內部官員還在辯解,說歐盟自去年10月以來給巴勒斯坦的援助已達15億歐元,是最大援助方,還想在特朗普提議的“和平理事會”里占席位,未來也想參與加沙重建,推動海灣國家分擔700億美元成本。
但人權觀察組織歐洲事務副主任克勞迪奧·弗蘭卡維拉戳破了這點:“唯一變化的是以色列在加沙暴行的規模,占領和壓迫根本沒變。”
最近歐盟的動作也透著矛盾,領導人周三剛在布魯塞爾會見埃及總統塞西,肯定他的調停作用,畢竟埃及預計會主導加沙國際穩定部隊,土耳其、印尼等可能派兵。
可另一邊,歐洲多國爆發了超10萬人的抗議,意大利民眾罷工示威要求制裁以色列,比利時音樂節甚至取消了以色列指揮家的演出。
布格斯多夫呼吁歐盟別只當“付款者”,可現在來看,別說政治雄心,連基本的立場都快站不穩了。
歐盟暫停對以制裁的決定,既暴露了內部的深刻分裂,也讓其在中東問題上的話語權打了折扣。
國際社會期待的是切實維護人權、推動和平的行動,而非隨政治風向搖擺的妥協。希望歐盟能盡快統一立場,用實際行動填補和平計劃的缺口,真正為地區穩定發揮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