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其核心就是將“建城”“治城”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近些年來,武岡市在“三個堅持”中推動“三個轉變”,積極推進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建設有生活溫度的城市、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有文化厚度的城市。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獲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優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城市,推動“創建達標”向“民生溫度”轉變,建設有生活溫度的城市。“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武岡市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著力建設宜游、宜居、宜業城市,不斷推動追求“創建達標”向聚焦“民生溫度”轉變,建設有生活溫度的城市,把創建文明城市達標的硬杠杠軟著陸為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升級改造,守住古城的古風古韻。編制、修訂完善相關規劃14項,開展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資源普查2次,將歷史文化遺產“串珠成鏈”,保護管理、修繕維護及合理利用。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嚴防古城成片開發,嚴控街區大拆大建,保存古城“三城并置”格局。對古城墻等保護對象周邊的違建和不協調建筑進行拆除,重現古跡原有風貌和肌理。相繼投入資金6億多元,對古城區大街小巷實施道路改造、管網入地、雨污分流、綠化亮化、建筑修繕等工程,使古城“外舊內新”“見屋又見人”。堅持“民生為要”,實施古城保護提升行動。重點開展安全整治、文物保護、文旅融合、綜合管理整治提升行動,突出把房屋、消防、電力、飛線等安全隱患整改擺在首要位置。嚴格落實保護規劃要求,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按照“拆除一批、維修一批、征用一批、重建一批”分類施策,升級改造古城,守住古城的古風古韻。
培根塑魂,增進市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武岡歷史悠久,自西漢文景置縣起,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武岡市傳承歷史文脈,升級改造古城,推動活化利用,培根塑魂,增進市的文化認同。注重文旅融合,以活化利用煥發古城魅力,增進市的文化認同。扎實開展“城隍鼎沸、西街市聲、古城人家”等九大節點提升動,激活古城墻、穿城河、西直街、木貨街等核心歷史人文空間,深度挖掘明王城、人文商貿、非遺匠做等歷史文化資源,把歷史血脈和文化基因深根于街區利用之中。成立武岡城市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出臺相關政策,全鏈條發展“吃住行游購娛”,通過經營獎勵、品牌獎補、裝修補貼等措施,西直街招商入駐商鋪93家。突出以文彰旅,以古城墻、文廟等為依托,聯動云山、法相巖等文旅資源,結合武岡絲弦、石羊村走馬燈、龍舞等非遺項目和鹵菜、米花、空餅等特色美食,推出“非遺+旅游”等旅游線路5條。擦亮古城品牌,提檔升級南門口米粉等一批老字號,打造啤酒鹵菜節等節會品牌,推出西直街沉浸式非遺美食一條街、“夢回都梁”漢文化體驗館、武岡絲弦周末劇場、“古城故事”原創音樂驛站等文旅IP。以第四屆邵陽旅游發展大會在武岡古城召開為契機,在西直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示范片區舉行“大明芳華·錦繡非遺——沉浸式體驗穿越古今之旅”夜游古城活動,古城旅游持續火爆出圈,日均接待游客50000人次,1-6月,接待游客277.31萬人次,旅游消費25.65億元,商戶營業額同比增長260%,切實增進市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歸宿感和自豪感。
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聚焦人民群眾所昐所想,積極改善民生。為方便群眾出行,打通城區4條斷頭路,新建2條回字環線路,新建30個停車場,增劃、優化8000個停車泊位;對建設不合理的10處城市交通道路進行了微改,對城區12個紅綠燈交通路口進行優化了,對城區的2條主要干道科學合理地設置了綠波路段;推進城鄉公汽一體化改革,實現“村村通公交”,農村客運票價下降30%,推動“快遞進村、農產品進城”。為方便市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修復破損市政設施1000余處,引進三家清潔環衛公司新增800余個垃圾桶應對城市擴容,落實城鄉一體化供水;為改善人居環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6個,受益1945戶5000余名市民;美化市容市貌,對16個社區60個大小路段開展了飛線整治工作,共拆除桿線78根,更換桿線54根,更換吊線152公里,更換箱體66個,整理通信線纜3245公里,拆除廢舊線纜1783公里,對2個老城區街道進行了四網合一改造;關心特殊群體,幫助601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完成無障礙改造,完成379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完成800名殘疾人托養服務,投入119.26萬元用于殘疾人或殘疾人子女教育資助。在城區市中的位置新建100畝的早禾沖公園,打造集游樂、休閑和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旅游綜合體--歡樂世界,打造西直街歷史文化、休閑觀光、娛樂購物街區。不斷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堅持以長效機制治理城市,推進“階段化創建”向“常態化治理”轉變,建設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武岡市積極探索城市治理辦法,常態長效開展工作,推進“階段化創建”向“常態化治理”轉變,建設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把關注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轉變為解決市民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
強化組織領導,高規格推動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提出了“文明城市創建人人都是創建者,個個都是主力軍的口號”,以不創則已、創則必成的決心和勇氣高規格推動工作落實。成立以市委書記為政委、市長為指揮長、市委副書記為常務副指揮長的高規格創文指揮部,下設一辦十組;市第六次黨代會做出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戰略部署以來,先后召開20次市委常委會議、18次政府常務會議、34次調度會議專題研究、高位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工作,市財政局據實保障工作經費;把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績效考核、意識形態責任制、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體系。在全市形成“抓好創文就是擔當,抓不好創文就是失職”的鮮明導向。
建立常態長效機制,高效能推動工作落地。出臺《武岡市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實施方案》《關于開展文明城市全域建設的實施方案》《關于開展文明城市建設“領導聯點、部門共建、路段包干”提質行動的通知》《武岡市文明城市建設進社區“三提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分解工作任務,四個常態化工作督查組,每天進行督查,督查人員到崗、督查責任落實、督查整改成效,形成整改問題清單,及時通報到相關責任單位,堅持落實“一單四制”“一周一抓手”要求,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堅持“日會商、周調度、月講評、季通報、年總結”的工作機制,常態化督查檢查,緊盯問題整改落實,高效能推動工作落地。
落實網格化管理,高效率推動工作落細。在城區主次干道構建市領導聯點、單位包干、街道班子成員任網格長,社區、城管、環衛、市政、綠化、路燈、交警、交通、市監等部門工作人員為網格員的“一長九員”工作體系,市團領導聯點到社區、到路段、點位,街道辦事處和后盾單位把任務責任細化到社區、小區、樓棟、路段、單位、個人,實現工作“細化”,任務“量化”,措施“硬化”。《堅持落實“一長九員”,推進創文工作常態長效》《堅持三招齊發抓創建,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走深走實》先后得到中國新聞網、邵陽工作等媒體推介。
堅持以文明實踐聚人育人,推進“外在公約”向“內在自覺”轉變,建設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武岡市切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凝聚民心、培育新人、匯聚民力,推進城市文明由“外在公約”向“內在自覺”轉變,建設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成有溫度、有活力、有深度的“百姓之家”。
搭建百姓舞臺,凝聚市民群眾。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搭建百姓大舞臺,廣泛開展“做文明人·創文明城”“鄰里節”等文明實踐活動,充分發動轄區百姓廣泛參與,組織群眾登舞臺、唱主角,節目的演職人員主要來自本社區的廣場舞大媽、本轄區中小學校的學生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節目以自導自演的模式,讓普通老百姓登上了文明實踐的大舞臺,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啟了一場充滿“鄉土味”和“時代味”的文明實踐活動。把文明禮儀知識、文明行為習慣、文明城市創建常識搬上了舞臺,教育引導市民群眾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自覺摒棄不文明行為,做文明新風的傳播者。家門口的大舞臺、越來越齊全的硬件配套、越辦越豐富的文化活動,讓武岡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姓大舞臺成為群眾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讓“百姓大舞臺,文明大講堂”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聚焦典型選樹,激活文明引領。“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武岡市堅持把選樹先進典型作為文明培育的“鮮活教材”,通過發掘推薦、宣傳推廣、關愛禮遇等辦法,讓“榜樣力量”轉化為全民行動自覺。深入發動各行各業人員,廣泛征集先進事跡,持“自下而上、層層把關”原則,確保典型真實鮮活。先后推出張成元等15名“湖南好人”,“感動湖南人物”周小平,霍仁坤家庭等6個省級以上文明家庭,全省勞動模范蘇瓊黃碧云、楊文業等2名全國勞動模范。選樹100名文明市民、10個文明市民家庭、10個文明單元、10個文明樓棟、10個文明小區、4個文明社區。廣泛開展“身邊好人巡講”活動,講好榜樣“故事”,宣傳推廣先進典型,融媒體中心開辟宣傳報道專欄,深入宣傳報道先進典型。開展關愛禮遇活動,每逢重大節日都對“身邊好”開展慰問活動,每逢重大活動都邀請“身邊好人”參加,同時注重“身邊好人”的幫扶解困工作,在全市牢固樹立“德者有得”良好導向。
注重以文化人,匯聚文明力量。武岡市持續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著力樹牢群眾“創文”主人翁理念,帶動更多市民群眾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激發市民群眾的創文力量,引導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主動參與老舊小區、菜市場和背街小巷等場所的清理整治行動,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在融媒體中心每周刊播創文隨手拍,既播放創文亮點工作,也播放創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動創文工作有創新成效和問題清單整改落實。社區小區有文明行為和不文明行為展示,教育引導市民群眾熟知哪些是文明行為,應該大力提倡和堅持,哪些是不文明行為,應該主動摒棄。教育引導市民群眾與文明同行,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共同營造和諧美麗家園,多措并舉落實全員創建,匯聚了文明力量,促進市民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整個過程,共同書寫文明城市創建的優秀答卷。
(作者 郭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