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生不敢生,生了沒人帶”——這句道盡無數育齡家庭辛酸的調侃,正成為我國人口發展與社會治理必須直面的難題。目前,全國3歲以下嬰幼兒數量接近3000萬,而托育服務供給不足、成本高企、質量參差等問題長期存在,嚴重制約生育意愿。
2025年,一系列“硬核”舉措密集落地,一場旨在破解“帶娃難”的系統性改革正在全國鋪開,讓“幼有所育”從美好愿景加速走向現實圖景。
政策組合拳:真金白銀減輕育兒負擔
今年以來,國家多部門協同發力,打出一套涵蓋財政、稅收、服務供給的“組合拳”:
- 中央財政專項支持: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對建設達標、收費合理的托育機構給予資金補助,推動“降費提質”。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再加碼: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直接為育兒家庭減負。
- 地方補貼發放:多地出臺托位補貼、運營補貼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托育服務供給。
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顯著降低了家庭托育成本,讓更多普通家庭“托得起”。
服務提質:構建“1+N”普惠托育體系
“托得起”之外,更要“托得好”。為此,相關部門聯合發文,提出構建“1+N”托育服務體系:
- “1”指每個城市需編制一份整體托育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布局與保障措施;
- “N”代表多元化服務模式,包括社區托育點、用人單位辦托、幼兒園延伸托班、連鎖品牌機構等,滿足不同家庭需求。
同時,中國計生協持續推進“優生優育進萬家”活動,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社區,為家庭提供科學育兒指導,彌補家庭教育短板。
市場響應:超11.9萬家托育企業涌入賽道
政策東風之下,托育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續的托育相關企業已突破11.9萬家。
- 2025年至今,新增注冊企業約1.3萬余家,延續了近年來的增長態勢。
- 從歷史趨勢看,托育企業注冊量在2021年前穩步上升,2022年略有回調,但自2023年起再度回升,并在2024年達到頂峰,全年新增超2萬家,顯示出市場對行業前景的高度信心。
區域格局:粵皖魯領跑,中原省份緊隨
從區域分布看,托育產業發展呈現“南強北穩、中部崛起”態勢:
- 廣東省以超1.17萬家企業位居全國首位,依托龐大的流動人口和較高的消費能力,市場需求旺盛;
- 安徽省(1.11萬家)山東省(9200余家)緊隨其后,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 河南省、江蘇省等人口大省也位列前茅,共同構成我國托育服務的主要供給區。
結語:讓生育回歸“自主選擇”
“帶娃難”不僅是家庭問題,更是關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國家戰略議題。當一個個社區托育點在居民樓下建成,當一項項減稅補貼直達家庭賬戶,當科學育兒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起,更是一場關于生育支持體系的深刻重構。
從“無人帶”到“有處托”,從“托得起”到“托得好”,每一步都在努力消除生育的后顧之憂。唯有如此,生育才能真正回歸家庭的“自主選擇”,而不是被現實壓力逼出的無奈妥協。
未來,隨著普惠托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們期待每一個新生命,都能在愛與支持中健康成長;每一個家庭,都能在“幼有所育”的陽光下,安心迎接新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