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人民日報最新報道時,不少人盯著一個稱呼愣了神:以前的“演員靳東”,如今變成了“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靳東兼藝術總監”。就這短短七個字的改動,可比娛樂圈的頂流八卦有嚼頭多了——這哪是頭銜變化,分明是給浮躁的演藝圈遞了張“標準答案”,當年陳道明那番話,算是徹底應驗了。
誰能想到,現在身居文工團“一把手”的靳東,起點低得像埋在土里的石子。17歲就揣著幾十塊錢闖社會,山東小子在歌廳唱過歌,臺下稀稀拉拉沒幾個人;
![]()
在酒吧端盤子,看盡臉色掙點生活費;擺地攤喊啞了嗓子,一天賺的錢還不夠吃飯。最慘的時候跑龍套,一天站十幾個小時,鏡頭里連個背影都撈不著,這苦日子一熬就是6年。
![]()
可人家沒把吃苦當受罪。23歲那年,超齡的靳東硬著頭皮找中戲招生老師軟磨硬泡,愣是爭取到面試機會,憑著一股執念考上音樂劇專業。
2003年畢業時,影視公司的橄欖枝堆成了山,他卻選了個沒人看好的“冷門”——中國煤礦文工團。在當時的人看來,這操作簡直“傻氣”:煤礦文工團聽著就土,工資固定,哪有娛樂公司來錢快?
![]()
但靳東偏在這兒扎下了根。那些年他跟著團下基層,舞臺是礦工禮堂的簡陋臺子,觀眾是滿身煤灰的工人,音響時不時卡殼,燈光也未必到位。可他從不含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身段練得一絲不茍,把基層當成了打磨演技的“鍛刀房”。
![]()
2008年《闖關東》里的歸田一郎讓他小有名氣,
![]()
2015年《偽裝者》的明樓更是讓他一夜爆紅,粉絲漲得比坐火箭還快。
![]()
換作別人早趁熱度接戲撈金了,靳東卻沒飄。流量最瘋的那幾年,別人靠摳圖、替身演戲拿天價片酬,他依舊在文工團排練、下基層,接戲只看劇本質量,《歡樂頌》的譚宗明、《我的前半生》的賀涵,每個角色都嚼得有滋有味。
![]()
工作人員都說他“軸”,背臺詞能精確到標點,研究人物能熬幾個通宵,可這份“軸”,讓他成了業內公認的實力派,2017年還當選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2024年8月,文旅部正式任命靳東為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這個正廳級的職位,可不是靠名氣就能拿下的。
![]()
以前他琢磨的是“怎么演好一個角色”,現在要操心“怎么帶好一個團”:下基層給礦工送演出、打磨有分量的作品、培養年輕演員,肩頭扛的全是責任。
![]()
最近他監制的音樂劇《尋找“杜立特”》就很有講究,不講宏大傳奇,專講浙江百姓冒死救助美國飛行員的故事,選這種冷門歷史題材,圖的根本不是票房,而是藏在小人物里的精神力量。
![]()
這時候再回頭看陳道明當年的話,簡直像開了“預言掛”:“演員的價值不在于賺多少錢、有多少粉絲,而在于對藝術的敬仰和對社會的責任。”
![]()
當年流量明星橫行時,這話被不少人當成“空話”,可看看現在:那些靠炒作、數據造假起來的明星,熱度退了只剩一地雞毛;而扎根文工團21年的靳東,用作品和擔當熬成了“官方認證”的帶頭人。
![]()
人民日報那七個字的稱呼變化,早把信號傳得明明白白:娛樂圈終究不是流量的游樂場,而是需要真本事、真擔當的地方。靳東從酒吧服務生到文工團團長的路,踩的每一步都實打實。
說到底,觀眾心里有桿秤,時間更能篩出真金。你覺得靳東的這份“堅守”,能給演藝圈帶來多少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