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的楊掌柜,最近后悔的直拍大腿!
五年前,他還在開當鋪的時候,收了一批黃金,280元一克,總價是100多萬。
但顧客沒有按時贖回去,楊掌柜就把黃金賣了,然后貸款又買了2套房,當時他還挺得意:“黃金放著又不生錢,2套房子500萬,過幾年說不定能翻倍!”
結果呢?
今年的黃金價格飆到了快1000元一克,當初他如果把那筆黃金一直留到現在,起碼能賣300多萬。
可他偏偏選擇了賣黃金買房,套房子到今年直接縮水一半,只值200多萬,這么一算,里里外外虧了將近500萬。
這事怪不得別人,只怪楊掌柜太糊涂,早在18年的時候,王健林就已經看透了這一切。當年他預言——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深度調整期",而且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在不停的賣房套現離場,
你看他現在,他把能賣的幾乎都賣掉了,咱們再來看看這張對比圖,變化頗大的王健林,其實早就揭開了謎底。
![]()
.01
別騙自己!房價跌得比你想的還猛
.03
逃不過的3種結局
.04
普通人怎么躲坑?
其實像楊掌柜這種情況不是個例,現在很多投資房產的人,都在面臨著資產貶值帶來的痛。
比如今年9月的數據顯示,全國百城的二手房均價同比跌了7.38%,而且已經連續下跌41個月。
投資環京房產的劉平就更慘,接近最高點300多萬買的房,現在市值還不夠100萬,跌幅遠超想象。
而且,這一輪樓市調整,北京,上海,深圳這些一線城市也跟著調,關鍵現在還沒有看到回頭的跡象。
以前大家只認一個理——買房穩賺不賠!如今這個信仰已經稀碎,尤其是在2018到2021年高點入手的人,資產縮水40%到50%都很常見。
![]()
.02
房價為啥跌不停?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嫌棄,房價能跌這么狠,核心有三大原因:
第一,政策變了,房地產回歸“住”的本質。
中央早就定調,房地產要“回歸民生本位”,今年大會也明確把歸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板塊,跟就業、社保并列。
意思其實很清楚,房地產不再是拉動經濟的“引擎”,而是要滿足大家的居住需求。
同時各地也在加大保障房、廉租房的供應,很多人不必要非買商品房,市場需求自然受影響。
![]()
第二,房子太多,人不夠用了。
根據官媒數據顯示,到今年,全國二手房掛牌量超730萬,北京,上海,杭州這些大城市,掛牌量幾乎都在10萬套以上。還有新房待售面積高達7.6億㎡。
但是想買房的人卻越來越少了——一方面,炒房客們撤了,他們也不傻,虧多盈少,沒人敢貿然進場。另一方面,大家信心不足,比如收入和工作的穩定性預期不高,都不敢隨便買房;
說穿了,供多需少,房價能不跌嗎?
![]()
第三,高杠桿扛不住了。
口罩事件以后,很多企業為了降本增效,紛紛采取降薪或裁員的方式,反饋到打工人身上,收入降了,但房貸一分不少,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扛不住,斷供法拍的吐槽就比以前更多了。
還有2025年TOP100房企債務高達3萬億,開發商要還債,就只能降價賣房回籠資金,但老百姓是買漲不買跌的,結果呢?就出現“斷供-法拍-再降價”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說泡沫破了才知道,房子不是“硬通貨”。
![]()
其實眼下對于手上有2套以上房子的人來說,不管做何種選擇,最后都逃不過三個結局。
第一,“死扛”,天天自我安慰。
這類人假裝沒看見房價下跌,天天自我安慰“反正是自住,不怕跌”,可實際壓力早就壓得喘不過氣。
他們沒算過賬:現在收入降了,房貸并沒有減少,后續還要面對物業費,取暖費,各項維修費用蹭蹭上漲。
這些錢像流水一樣往外花,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
![]()
第二,“割肉”,心里滴著血也要賣。
這類人想“斷臂求生”,但二手市場太冷清。比如北上這樣的大城市二手市場掛牌量都突破15萬套了,有人降價20%都賣不掉。
上海有個投資客,68平米的房子從520萬多次降價,最近降到400萬,一年了也沒人問。
說白了,房子不像股票,不是想賣就能賣得掉的,不能及時變現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價格跌。
![]()
第三,“佛系”,像鴕鳥一樣逃避。
這類人不敢扛也舍不得賣,所以干脆當沒事發生。但他們沒算過,房子越老維修成本越高,居住品質越差,萬一將來出臺房產稅,持有成本還會增加,
說白了,逃避不解決,問題只會越拖越嚴重。
![]()
面對當前房地產趨勢,普通人不想踩坑,建議你提前學會這幾招:
第一,認清形勢,別再幻想房價漲。
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房子正在從“資產”變成“消費品”。想靠買房發財的念頭趁早打消。
第二,換房趁早,質量比數量重要。
現在懂行的人都在“以差換好”。如果你手里有多套老破小,或者地段、配套不好的房子,盡量換成核心地段、品質更好的房子。未來樓市拼的是質量,不是數量。
第三,手里有錢才是王道。
通縮時代別說什么保值增值,錢才更值錢。尤其是有房貸的家庭,一定要做好規劃,現金流起碼要保證能撐24個月,不夠的話,不如早點賣掉非核心資產換現金,別等到被迫賤賣的那一天。
![]()
《孫子兵法》:順勢而為,借勢而進,造勢而起,乘勢而上。道出了做人和做事的頂級智慧:做事要借勢;成事需順勢;無勢先造勢!
在房子這件事上,咱們造不了勢,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跟趨勢作對。
這兩年的大環境有目共睹,王健林們早就賣完房子離場了!咱普通人就一句話:現金才是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