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踐行“健康中國2030”戰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5間質性肺疾病巡講”高規格長汀站活動于10月25日舉行。此次活動規格高、專家陣容強大,旨在精準賦能革命老區與基層醫療機構,全面提升間質性肺疾病等復雜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水平。
![]()
高規格巡講落地蘇區,直面基層診療痛點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第五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老年醫院院長鄧朝勝教授介紹,本次巡講緊密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分級診療要求,聚焦基層在間質性肺疾病這一疑難病種的診療短板,匯聚了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及多家知名醫院的頂尖呼吸領域專家。活動涵蓋高端學術講座、大型義診、疑難病例討論及學科建設指導等務實環節。
![]()
鄧朝勝
福建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委、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謝寶松指出,此次活動針對間質性肺疾病這一呼吸疑難亞專科開展深度指導,對診療工作尚處起步階段的縣級醫院堪稱“及時雨”,為基層醫務人員帶來了寶貴的前沿知識。
![]()
謝寶松
本次會議主持人福建省老年醫院院長鄧朝勝強調,“專家下沉”模式創造了高效的“倍數效應”:一位專家下沉授課,可同時培訓成百上千名基層醫生,使他們不離崗即可接受高質量繼續教育,極大拓展了優質醫療資源的覆蓋廣度。巡講內容緊密結合基層實際需求,著力幫助基層醫生攻克臨床難點,提升復雜疾病診療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頂尖專家傾囊相授,學術引領“干貨”滿滿
活動現場,專家們帶來了一系列緊扣基層實際、操作性強的高質量講座,為基層醫生構建了清晰的診療框架。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余宗陽教授深入剖析了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新挑戰——免疫相關性肺炎。他指出,該病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缺乏金標準,對各級醫生均為挑戰。隨著免疫治療藥物在縣級醫院普及,提升基層醫生對相關不良反應的認知與應對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
余宗陽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劉敏教授圍繞間質性肺疾病的診斷分類,重點講解了如何夯實基層醫生的“基本功”,幫助他們建立規范的診斷邏輯,避免常見誤區,實現對患者的初步精準評估。
![]()
劉敏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劉學松教授在《俯臥位通氣在ARDS的臨床應用》講座中,介紹了一項實用且易推廣的危重癥救治技術。該技術可幫助基層醫生在面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時,第一時間在本地開展有效搶救,把握救治黃金窗口,提升呼吸危重癥救治成功率。
![]()
劉學松
此外,鄧朝勝教授講解了腫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快速識別與應對;福建省老年醫院劉少濱教授與謝寶松教授分別從基礎到前沿,層層深入剖析了間質性肺病;四川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青羊新城病區付玉玲教授則系統梳理了重癥肺炎的診療流程。各位專家的分享聚焦臨床難點,內容扎實,為基層醫師提供了豐富的“干貨”。
![]()
劉少濱
![]()
付玉玲
大型義診惠及民生,鄉音鄉情溫暖人心
同期舉行的大型義診活動,將國家級、省級優質醫療資源直接送至長汀群眾家門口,切實解決百姓“看專家難”的問題。
義診現場氣氛熱烈。當天清晨,聞訊趕來的群眾便在醫院門診大廳排起了長隊,其中不少人是帶著厚厚的病歷資料,專程從周邊鄉鎮慕名而來。
當福建省老年醫院的鄧朝勝教授出現在義診專家席時,許多本地患者倍感親切,用熟悉的鄉音交流道:“鄧主任,我們是老鄉!聽說您今天回來,特地來找您看看!” 這一聲“老鄉”,瞬間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也讓問診充滿了信任與溫情。
![]()
面對每一位焦急的患者,專家們都耐心傾聽、細致查體、審閱影像資料,并給予清晰的診療指導和用藥建議。現場人頭攢動,但秩序井然,群眾臉上寫滿了安心。
![]()
當天下午的病例討論與學科建設專題,則著重實戰應用與經驗傳承,助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現場提問不斷,思想的火花頻頻碰撞。這種基于真實病例的“現場教學”,讓基層醫生們親身經歷了頂級專家的臨床決策過程,將前沿知識內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廖小勇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