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阿絮
“我的政治生涯還沒結束。”
美國前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的這句話,一下子把2028年總統大選的熱度給挑起來了。
![]()
2025年10月,距2024年總統大選惜敗特朗普整一年,這位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首位非裔與亞裔混血副總統,以可能再次參與總統競選的表態,正式打響2028年白宮爭奪戰。
61歲的她,能否打破美國政壇的男性主導傳統,成為首位女總統?
哈里斯的底氣從何而來?
哈里斯的回歸絕非偶然,其政治生涯本身就是一部打破壁壘的進階史,1964年10月20日,她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畢業于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和法學院。
早年深耕司法系統,2003年至2011年擔任舊金山地區總檢察長,2011年升任加州總檢察長,成為該州首位女性、首位非裔與亞裔混血總檢察長。
2017年,哈里斯再攀高峰,當選加州首位女性聯邦參議員。
在國會期間,她聚焦刑事司法改革、移民權益、公共衛生及女性平權議題,為少數族裔和女性群體發聲,逐步在民主黨內積累起扎實聲望。
2020年,她被拜登選中為競選搭檔,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履職期間還深度參與國際事務,完成了從地方到聯邦的完整政治歷練。
這份履歷賦予她兩大核心優勢,一是女性與少數族裔的多元背景,精準契合民主黨核心選民訴求,二是覆蓋司法、立法、行政的全領域經驗,為其角逐總統職位奠定基礎。
![]()
2024年大選失利后,哈里斯沉寂近一年,外界一度猜測她將淡出政壇,但2025年10月的采訪中,她不僅明確政治生涯沒結束,更以侄孫女終將見證女性總統暗示自身目標。
這種留有余地的表態,既是對野心的回應,也是對黨內反應的試探,畢竟距2028年大選尚有三年,靈活調整策略才是政壇生存之道。
哈里斯的翻盤算盤
2024年大選是哈里斯政治生涯的關鍵轉折,當年拜登因健康爭議引發黨內質疑,民主黨緊急“換將”,哈里斯臨危受命參選。
彼時黨內普遍認為,她的多元身份能拉攏年輕選民與少數族裔,參議院經歷可對沖“缺乏經驗”的批評,卻不料她最終以微弱差距不敵特朗普。
這次失利讓哈里斯認清核心,光有“標簽”不夠,必須撇清責任、明確立場,為此,她推出回憶錄《107天》,詳細記述2024年競選歷程。
書中,她委婉批評拜登以八十高齡尋求連任過于草率,稱此類重大決策不應僅憑個人意愿。
同時坦言,自己早想介入勸阻,卻因擔心顯得野心過大、不夠忠誠而猶豫,這番表述巧妙甩鍋,既與拜登政府劃清界限,又塑造了顧全大局的形象。
她還在書中指責拜登團隊任內處處設限,政策推進不支持、公眾形象塑造從中作梗,將失利責任歸咎于團隊拖累。
![]()
事實上,美國政客的回憶錄從來都是政治宣言,哈里斯此舉既是向黨內反拜登派釋放信號,也是向選民證明失利非己之過。
除了出書洗白,哈里斯的布局動作清晰可見。
2025年7月,她明確拒絕競選“穩贏”的加州州長職位,直言“要繼續傾聽民意,幫民主黨各地勝選,適當時機公布個人計劃”,被外界解讀為“為白宮留力”。
面對民調劣勢,多份數據顯示她在民主黨提名競爭中排名靠后,哈里斯毫不在意,公開表示“若信民調,我根本不會踏入政壇”。
這份拒信民調的韌勁,正是她歷次參選的常態,也讓外界重新評估其2028年競爭力。
哈里斯的勝算與弊端
哈里斯沖擊2028年大選,首先要闖過民主黨內部提名關,當前黨內潛在候選人陣容龐大。
加州州長紐森、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茲克、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等地方行政長官,以及前芝加哥市長伊曼紐爾、前交通部長布蒂吉格等政界人士,均在暗中布局。
這些對手各有優勢,紐森深耕加州“藍州大本營”,媒體運作能力突出,夏皮羅在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口碑良好,能爭取藍領選票,布蒂吉格年輕,深受進步派青睞。
![]()
更關鍵的是,民主黨連續兩次大選失利后,“求新求變”呼聲高漲,不少人希望徹底擺脫拜登政府影子。
而哈里斯與拜登的緊密關聯,恰恰成為她的最大弊端,容易讓選民聯想到對拜登執政的不滿。
但哈里斯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其一,知名度領先,副總統任期與2024年競選經歷,讓她全國曝光度遠超其他候選人。
其二,核心票倉穩固,女性與少數族裔標簽能穩定民主黨基本盤,過往推動的平權、移民等議題積累了大量支持者。
其三,“敢說”形象凸顯,無論是批評拜登決策,還是公開指責特朗普,都讓她在黨內顯得更有立場。
此外,哈里斯還面臨兩大現實挑戰:一是2024年失利留下的“抗壓能力”質疑,部分選民認為她與特朗普對決時表現不足。
二是“對華強硬”策略的雙刃劍效應,其履歷顯示,她早年在參議院就附和對華貿易施壓論調,支持加征中國商品關稅,稱“中國科技發展威脅美國利益”。
![]()
在美國政壇,“對華強硬”是競選安全牌,能拉攏對經濟不滿的選民,但美國大企業普遍依賴中國市場,過度渲染對抗可能引發商界反對,影響籌款與支持率。
值得注意的是,哈里斯已提前布局反特朗普議題。
她公開指責特朗普“將司法部當武器”、“用聯邦機構打壓政治諷刺者”,批評美國商界領袖“向暴君低頭”,甚至嘲諷特朗普“自尊心脆弱到無法承受笑話批評,想關閉批評媒體”。
這番表態既迎合了民主黨“反特朗普”情緒,也提前為2028年對決鋪墊輿論基礎。
權力背后的美國政治
哈里斯的卷土重來,本質是美國政壇權力博弈的縮影,從采訪表態、出版回憶錄,到拒絕加州州長職位,她的每一步都精準圍繞“2028年白宮寶座”。
保持公眾關注度、撇清過往責任、爭取黨內支持、布局競選議題,盡顯美國政客的功利與算計,也折射出民主黨奪回白宮的迫切心態。
![]()
2028年大選戰局未定,民主黨內競爭將日趨激烈,不排除黑馬殺出,民調支持率隨時可能因選民關注議題變化而波動。
共和黨方面,特朗普大概率仍是熱門候選人,兩黨對決態勢已然初顯。
哈里斯的存在,不僅讓“女性總統”成為大選核心話題,也迫使美國社會直面“是否準備好迎接首位女總統”的深層問題。
對中國而言,哈里斯的潛在參選釋放明確信號:無論誰角逐美國總統,“對華強硬”都可能是競選套路。
若她將對華貿易戰、科技限制、供應鏈回遷作為拉票手段,可能加劇中美經貿摩擦。
但中美經濟相互依存的客觀現實無法改變,貿易戰只會讓美國農民、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受損,這是美國政客不得不權衡的底線。
![]()
說到底,哈里斯能否入主白宮,最終取決于美國選民的選擇,也取決于她能否平衡黨內利益、選民情緒與現實政策,但她的“回歸”已然表明,美國政壇的權力游戲從未停歇。
無論美國政治舞臺如何更迭,保持理性從容、堅定自身發展節奏,才是守護國家利益的關鍵。
信息來源:
極目新聞:《哈里斯強烈暗示可能再次競選總統,白宮作出尖銳回應》,2025-10-26
![]()
紅星新聞:《哈里斯稱“可能”再次競選美國總統,“我的政治生涯尚未結束” 白宮回應:她是在抱怨》,2025-10-26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