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由行動營造出來的物質空間,再大再厲害的理論,如果不去實踐,就如同空中樓閣,夢幻泡影。
換個角度來說,你的思想有多宏大,哪怕包含了全宇宙的智慧,如果不能通過行動將它顯化出來。
你給這個世界帶來的變化可能連小孩子解答出一道數學題的貢獻都不如。
我們對工作最大的焦慮,來源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這句話已經被說爛了,但還是沒有人去仔細琢磨它的底層邏輯,從中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行動才是對于理論的最好總結,為何這個世界是屬于皮糙肉厚的人。
因為他們不會去害怕行動帶來的不好結果,而內心細膩的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把事情規劃的太過完善,甚至過于完美,導致找不到行動的出口,遺憾的是他們還不去行動,轉而更加琢磨。
因為不動的風險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小的,但對于這個世界的規律,不動所帶來的風險卻是最大的。
想一想當你準備晚餐時花大量的時間在選擇菜系上投入過多的精力,那你的手下就會缺乏力氣導致最后吃也沒吃到,心情還糟透了,把大腦當做想法的中轉站而不是滯留點,任何東西放多了都會增加功耗。
要我說行動和思考的比例應該是10:1,哪怕是100:1,也未嘗不可,因為大自然對人類大腦的設定總會偏向于尋找安全感。
就算你嘴上不停的說只行動不思考,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不含任何目的的行動你大可放心,只要去做開頭踉踉蹌蹌,后面也會自動完善。
看到一位美麗可人的女孩子很多人在搭訕之前會給自己的腦子里裝入太多不好的想法,其思考結果并不會反哺于你和她建立親密關系上,反而成為你們接觸上的負擔。
你的內涵對方一下看不到,甚至你們連開始的機會都沒有,當你們深度交流后,很多感情是不需要你控制慢慢的就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
讓對方看到,所以行動是萬事萬物的起點,而過度思考是人生擁有更多可能的終點。
比如寫一篇小說,腦子里的情節太雜太多,以至于梳理不清楚前后的因果關系,大部分人不會將這些想法躍然紙上,或者是哪怕節奏邏輯不合也將它寫出來。
很多人都想在大腦里營造出一種接近完美的表達方式,才會把它寫下來,這里面忽略了一個時間和精力的成本。
為什么有些人不管做再多事也不會感覺到累,因為他的精力流失的慢,像小溪一樣源遠流長,而有些人做事的方式如同奔涌的大江大河,將所有的精力傾瀉而出,有結果還好,如果沒有得到印象中的回報,就會逐漸疲累失去希望。
當你在精力上付出的少時,外在的產出就會高,哪怕回報不是很大,但抵不住量大,比如你在外界看到喜歡的女孩或男孩子有很多,今天看到的長得像初戀,明天看到的又覺得對方是自己心中最喜歡的感覺,而你一次也沒有主動去示好過,因為你擔憂害怕對方冷眼相迎。
如果你將自己的好感展現給10個人看呢,或者100個人看,你的內耗將會大幅度減少,外在的回報會大幅度的上升。
有道是看食物一百次也填不飽你的肚子,但只要吃上一口,就會在心中產生巨大的慰藉,所以我希望你把行動放在第一位,思考也會自然而然發生。
在我身上有一件事就是親身經歷的,上學的時候,對班級里一個女孩子特別有好感,可就是不敢主動去示好,上學期過了下學期也過了關系也沒能更進一步,直到她找到男朋友之前我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想法,有一天竟然從她的閨蜜那里得知她以前喜歡我很久了。
這件事在我的心里產生了很大的打擊,對方是自己心里最佳的理想型,我根本都不敢想象和她在一起之后的美好未來,就這樣在我薄弱的行動力內被擊垮了。
其實很多人都會在行動之前反復思考可能會發生的利與弊,但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事,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精準預測的,就算你規劃的十分精確,但你又怎么能知道事情會按照你想的那樣去發展呢,世界就是一場游戲,經驗值是不會憑空產生的。
相反,他會在你不斷失敗之中應運而生,成功就是博一個概率,哪怕王思聰那么大的家業他老爹都要給他20億來試錯,何況是我們。
當然我們沒有那么多成本來供自己肆意消遣,但同樣還是要試錯,從知識到認知的轉變就是在于行動上回饋產生的火花,帶來智慧的萌芽,如何將它寫得更好。
比如我這篇文章寫得很爛,但發到網上就有流量,流量帶來回饋,我就知道下一篇該怎么調整,遲早有一天會拿到我想要的流量密碼,比如在之前很早就想寫小說了,但每次都是在大腦里構思情節,有些不完美的地方會給我造成很大的排斥感導致遲遲都沒動筆。
當我不再執著思考邏輯的嚴密性和爆點的營造力,小說就誕生在我與大眾的視野內,這比我規劃了大半年,帶來的結果要好多了。
說到底在現實之中能成功的人都有一顆很大的心臟,也就是能接受行動所帶來的負反饋,當他不懼怕行動的時候,結果就會像浪潮滾滾而來。
我之前談過幾次女朋友,每次的開始都是在于我主動詢問的情況下產生的,先不說結果好不好,至少體驗到了這些思想上代替不了的感知,其實我每次主動搭訕時,都沒有抱有很大的希望,覺得對方看不上自己,這些反而帶來了結果,相反在我的想法里準備好才能回報高,完全沒有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回報。
我在一家公司辭職了5次又入職,但我并沒有后悔當初的那些選擇,相反我感謝自己的行動力,因為這些選擇讓我產生了切實的經驗累積,不是在大腦里反復頭腦風暴,來思考辭職后的結果和再次入職時的窘境。
其實想的和最后得來的結果大部分是不符合的,因為現實之中的條件隨時都在變化,而大腦里考慮的都比較單一。
說一個例子,很多人聽到市場上炒股不好,會虧錢甚至傾家蕩產,但總有人能從股市上獲利,達到財富自由的程度,盲目投資不可取但過度規劃比盲目行動更加讓人不甘心,試想一下,有個女孩你特別喜歡,但是始終不敢去爭取,后來她跟別的男孩子好了,有一天你卻得知那時的她喜歡你更勝于當時那個男朋友,如果你向他表白,可能女神就投入你的懷抱了。
所以文章寫的好不好不要緊,先發出來自然就有結果,小說在爛也可以投稿,萬一中了呢,預想中的工作比殺了自己還難受,但你又怎么能知道沒有別的驚喜在等著你呢。
曾幾何時上班的時候,我總是想著不上班做自由職業有多好,但自己真的開始很自由,沒有拘束的時候又很空虛寂寞,擔憂竟然比以前上班的時候更多,所以想法根本就不存在完美,只有在行動中踉踉蹌蹌摔的鼻青臉腫,才能得到結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