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行山深處,一座荒涼的古寺里住著一個77歲的老和尚。
他獨自守了13年,沒水沒電,生病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餓了只能啃冷饅頭,渴了就忍著。
這樣的日子,別說老人了,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扛不住。
可當有人拍下他的遭遇發到網上,評論區卻炸開了鍋,有人罵他裝可憐,有人說這是自找的。
一個守護古寺的老人,為什么會落到這般田地?
凡凡是個喜歡到處轉悠的自媒體博主,平時就愛往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鉆,專門找些有年頭的老建筑拍視頻。
這天他在山西太行山區轉悠,本來就是想找點古跡看看,走著走著就看見山坡上有座破敗的寺廟。
這座寺廟叫清圓洞寺,已經有900多年歷史了。
從外面看上去挺破的,墻皮都掉得差不多了,院子里長滿了荒草。
凡凡以為這就是座沒人管的廢廟,正準備拍幾張照片就走,結果走進去才發現里面竟然住著人。
一間低矮的小平房里,躺著一個瘦骨嶙峋的老和尚。
老人家頭發花白,臉色蠟黃,蓋著一床破舊的被子,身邊堆著幾個干硬的饅頭和幾塊月餅。
屋里連個電燈都沒有,昏暗得很,空氣里彌漫著一股霉味和藥味混雜的氣息。
老和尚見有人來了,掙扎著想坐起來,可是試了幾次都沒成功。
![]()
他的雙拐就靠在床邊,但現在連拿拐杖的力氣都快沒了。
凡凡趕緊上前扶住他,這才聽老人家斷斷續續地說起了自己的經歷。
老和尚姓什么叫什么,凡凡沒細問,只知道他是山西高陽人,今年77歲了。
13年前,那會兒他64歲,從別的地方來到這座清圓洞寺,說是要在這里修行,順便把這座古寺看護起來。
那時候這里比現在還破,屋頂漏雨,墻體開裂,根本沒法住人。
![]()
老和尚就自己動手,一點一點地修。
他從山下背磚頭、扛木料,花了好幾年時間才蓋起現在這間小平房。
寺廟的外墻也是他一鏟一鏟抹上去的,雖然手藝不算精湛,但至少把那些最嚴重的裂縫給堵上了。
這些年他就一個人待在這兒,每天念經、打坐、干活。
山上沒水沒電,喝水得走好遠的山路去挑。
年輕時還行,背著兩桶水上山也不覺得累。
可這幾年歲數大了,腿腳不靈便了,挑水成了最大的難題。
吃的也成問題。
老和尚自己不會做飯,平時就是下山買些饅頭、面餅之類能放的東西,帶上山慢慢吃。
有時候一個饅頭能吃好幾天,硬得跟石頭似的也得啃。
![]()
冬天還好,夏天食物容易壞,他就只能餓著肚子。
最難熬的是寂寞。
整座山上就他一個人,白天還能找點活干,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有時候他就對著佛像自言自語,說說今天干了什么,身體怎么樣,想想這座寺廟的過去和未來。
前陣子天氣一冷,老和尚就病倒了。
起初只是覺得渾身沒勁,以為休息幾天就好。
誰知道越來越嚴重,后來連下床的力氣都沒了。
![]()
他就這么躺在床上,餓了就伸手夠床邊的饅頭啃幾口,渴了就忍著。
水缸里的水早就見底了,他根本沒力氣下山去挑。
屋里那幾個饅頭和月餅,是上次下山時買的,現在硬得跟磚頭一樣,咬一口牙都疼。
有時候他躺在床上望著屋頂發呆,想著自己會不會就這么死在這兒,尸體都沒人知道。
屋外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山上的風呼呼地刮,吹得門窗咯吱咯吱響。
老和尚蓋的被子很薄,晚上凍得直哆嗦。
他想起年輕時的日子,那會兒身體硬朗,干什么都有勁。
現在老了,真的是連活下去都費勁。
就是在這種時候,凡凡找到了這里。
![]()
看著眼前這個虛弱不堪的老人,凡凡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他趕緊下山給老和尚買了些吃的喝的,還辦了張水卡,讓老人家至少能喝上干凈的水。
凡凡勸老和尚跟他下山,找個養老院或者投奔親人,總比在這破廟里受罪強。
可老和尚死活不肯走,說自己不能丟下這座寺廟不管。
他說這座清圓洞寺有900多年歷史了,是祖師爺留下的地方。
這些年雖然破敗了,但好歹還在。
要是自己一走,這里就真的沒人了,過不了幾年就會徹底荒廢,到時候什么都不剩了。
老和尚說他心里一直有個念想,就是等到有人愿意接手這座寺廟,他就去朝陽寺。
那是他早就想去的地方,據說那邊條件好,有同修一起念經,不用像現在這樣孤零零一個人。
可這么多年過去了,愿意來這種窮山惡水修行的人太少了,他一直沒等到合適的人選。
凡凡聽了心里挺復雜的。
他能理解老和尚的堅持,可也覺得這個老人太固執了。
都這把年紀了,身體又不好,還非要守著這座破廟,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老和尚看出了凡凡的想法,眼睛有點濕潤。
![]()
他說自己知道這樣不明智,可就是放不下。
這13年他把全部心血都花在這座寺廟上了,走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心里過不去那道坎。
凡凡把拍到的視頻發到了網上,本想著能有人關注一下這個老人的處境,沒想到評論區的反應讓他傻了眼。
有人說老和尚這是自討苦吃,誰讓你非要待在山上的?下山不就什么事都沒了嗎?還有人說這是在作秀,故意弄得這么慘博同情。
更過分的是,有人直接開罵,說什么年代了還在那兒裝神弄鬼,浪費社會資源。
這些冷嘲熱諷看得凡凡火冒三丈。
他回復那些人,說你們有沒有良心,一個77歲的老人病成這樣,你們不同情也就算了,還要落井下石?可那些人根本不聽,繼續在評論區陰陽怪氣。
有些人的邏輯讓凡凡實在理解不了。
他們覺得老和尚既然選擇了在山上修行,就該自己承擔后果,不應該指望別人幫忙。
還有人說,現在社會保障這么好,老人完全可以去領養老金,去住養老院,非要待在山上是自己的選擇,別人沒義務管。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可仔細想想又覺得哪里不對。
一個人守著一座古寺13年,不管是出于信仰還是責任感,都值得尊重吧?就算不認同他的做法,也不至于這么刻薄地嘲諷一個生病的老人吧?
評論區里也不全是惡意。
有些人看了視頻很感動,留言說要給老和尚捐點錢,買些生活用品寄過去。
還有人說自己老家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古建筑因為沒人看守而倒塌了,老和尚這樣的人其實是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有個網友的留言讓凡凡印象特別深。
![]()
那個人說,現在大家都往城里跑,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這沒什么錯。
可正是因為這樣,那些偏遠地區的文物古跡才會沒人管。
像老和尚這樣愿意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如果連他們都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幫助,以后這些東西就真的保不住了。
還有人提出了實際的建議。
比如當地政府能不能給寺廟通上水電,至少讓老人家生活條件好一點。
或者聯系一些佛教組織,看能不能派人來接替老和尚,讓他能安心離開。
甚至有人說可以把這里開發成文化旅游景點,既保護了古跡,又能讓老和尚有個照應。
這些善意的聲音雖然不多,但至少讓凡凡覺得這個社會還有點人情味。
![]()
他把這些建議轉達給了老和尚,老人家聽了也挺高興,眼睛里總算有了點光彩。
老和尚的遭遇反映出來的問題,其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困境。
全國有很多類似的古跡,都面臨著無人看管、逐漸破敗的局面。
這些地方大多位置偏遠,生活條件艱苦,年輕人不愿意去,老年人又沒那個精力。
當地政府也不是不想管,可資金有限,人手不夠,很多時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像清圓洞寺這樣的地方,雖然有歷史價值,但在文物保護的優先級上排不到前面。
大的景點都顧不過來,更別說這種犄角旮旯的小廟了。
再說信仰的問題。
![]()
老和尚堅持守在這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佛教信仰。
可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對宗教信仰不太理解,甚至帶有偏見。
他們覺得這是迷信,是落后的思想,不值得提倡。
所以當老和尚因為堅守信仰而陷入困境時,這些人不但不同情,反而冷嘲熱諷。
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社會資源的分配本來就不均衡。
城市里的老人可以享受完善的養老服務,農村和山區的老人很多時候只能自生自滅。
老和尚雖然是出家人,可他也是個普通的老人,也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
可現實是,這些保障往往照顧不到像他這樣的人。
凡凡在拍完這個視頻之后,又去過幾次那座寺廟。
![]()
每次去都會給老和尚帶些吃的用的,陪他聊聊天。
老人家的身體雖然還是不太好,但至少不像之前那么絕望了。
他還是希望能等到一個繼任者,然后去朝陽寺度過余生。
這個愿望看起來很簡單,可實現起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77歲的老和尚在山洞里苦修13年,守著一座900多年的古寺,最后病倒在破廟里,連水都喝不上。
這樣的遭遇本該讓人心疼,可網上卻有那么多冷嘲熱諷的聲音。
![]()
不管你信不信佛,不管你認不認同他的選擇,一個老人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了這么多年,總歸是值得尊重的吧?我們不一定要去幫他,但至少別去傷害他。
這個社會需要多一點善意,少一點刻薄。
老和尚的故事也在提醒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里,還有很多人在默默堅守著什么,他們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