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吳石之后另一位因“匪諜案”遇害的國民黨中將:曾是國民黨軍隊中軍銜最高的臺灣人。
李友邦,1906年出生于臺灣臺北(今新北市蘆洲區)。在臺北師范學校就讀期間,他深受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影響,積極參與反日活動。
1924年,因參與襲擊臺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日本殖民當局通緝,他毅然渡海奔赴大陸,同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友邦提出"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的著名口號。1939年,他在浙江金華組建了臺灣義勇隊及臺灣少年團,成為當時臺灣同胞參與祖國抗日斗爭中人數最多、活動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
同年10月,國民政府正式委任李友邦為臺灣義勇隊隊長,并晉階為陸軍少將。1943年,臺灣義勇隊擴大編制為臺灣義勇總隊,李友邦升任中將總隊長。
臺灣義勇隊利用其成員熟悉日語的優勢,主要從事四個方面的工作:對敵政治工作:翻譯日軍文件,審訊并教育俘虜,深入敵偽組織獲取情報。醫療救助工作:在浙江金華、衢州、蘭溪及福建建陽等地設立"臺灣醫院",為軍人、出征人員家屬及貧苦民眾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以及生產報國工作和巡回宣傳工作。
臺灣義勇隊在軍事上也有突出表現,曾于1942年三次成功突襲廈門日軍目標,包括日軍總部興亞院、虎頭山海軍油庫及日偽政府慶祝會場,沉重打擊了日偽氣焰。
1945年臺灣光復后,李友邦率領臺灣義勇隊成員返回臺灣。返臺后,他擔任了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臺灣區團籌備處主任。此后,他還曾擔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副主委,并兼任《新生報》董事長、臺灣電影公司董事長、中國旅行社董事長等職。
李友邦主持的三青團臺灣區團曾積極舉辦國語補習班等社會服務活動。不過,三青團在臺灣的發展也引起了當局的疑忌。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后,李友邦被時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以"通匪"與"幕后鼓動暴動"的罪名逮捕,解送南京監禁了約三個月。后來經過其夫人嚴秀峰等人奔走營救,才獲得釋放。
1951年,李友邦仍以臺灣電影公司董事長的身份活動,曾為原臺灣義勇隊成員出具服務證明書。然而,1952年李友邦再次被捕。這次被捕,據稱是因"匪諜案"受蔡孝乾供詞牽連,被指控"包庇窩藏中共間諜"及自身"早已加入中共組織"。
最終,1952年4月21日,李友邦將軍在臺北馬場町刑場被槍決,終年46歲。他的遇害,是繼吳石案之后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另一起悲劇。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